博星投资研发中心
12月5日,中集集团(000039)增发股上市流通,当天该股放量上扬7.14%,而此前发行结果公告后的一周内该股已上涨了7.4%,加之10.7倍的认购倍数,使其成为今年下半年增发股票中表现最抢眼的一只。成功增发的背后,是该股16.5倍的发行市盈率和今年前三季度1.11元的每股收益。中集集团的表现对参与增发股的投资者有哪些启示呢?
低市盈率、绩优增发股获利机会大
为了准确把握增发股票的涨跌特性,我们对2002年6月24日提高新股增发门槛以来实施增发的26只个股进行了统计。总体分析表明,26只增发股平均每股收益0.39元,平均发行市盈率在35.07倍,且每股收益越高,发行市盈率越低。可见,在管理层提高了增发门槛之后,增发股的业绩和成长性普遍较好;而且业绩越好、市盈率越低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增发股走势与大盘密切相关
自2002年6月24日以来到2003年11月中旬,大盘经历了持续下跌、反弹、再下跌的三个阶段。从2003年1月3日到4月16日,属于上涨期,该阶段实施增发的5只股票,虽然上市首日出现微幅下跌,但上市5日和20日后的平均涨幅分别为2.73%和2.27%,明显好于大盘下跌阶段增发股的市场表现。
在大盘指数处于下降通道时,增发股在上市后的表现普遍不佳,短期内多数出现了调整。在大盘已经丧失做多动能后,尤其是在由升转跌、进入下降趋势的初段时,增发股上市后往往会加剧疲弱的走势,并将判断失误的机构套入囊中。如2003年夏季增发的民丰特纸,该股增发股上市后连续下跌,最大跌幅达40.4%,让投资者吃尽苦头。
当大盘指数处于上升趋势时,增发股借助其良好的业绩,股价一鼓作气上扬,往往成为市场的热门品种。例如在2003年春季增发的韶钢松山、海虹股份一度成为领涨股,与增发价相比,其增发后的最大涨幅分别达到95.3%和68.2%。
在大盘跌势接近尾声时实施增发的绩优股,在中小投资者恐慌性地出逃时,部分机构可能顺势完成低成本建仓。待市场形势稳定下来,增发股票的投资价值又逐步为市场各方所认同,一旦大盘展开新一轮反弹,它们可能出现明显高于大盘指数的涨幅。如在2002年末,通宝能源在大盘的恐慌性底部实施增发,成为了主力重仓的对象,在随后的春季攻势中,虽然指数上涨的幅度只有25%,但该股最大升幅高达123.3%。
结 论
目前,大盘股指从2001年以来的调整也已临近尾声,2003下半年增发的个股以及临近年未将要增发的个股,都普遍经历了一定的下跌,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行业快速成长、发行市盈率在20倍附近或以下、每股收益在0.3元以上的增发股。总之,以业绩为基础、注重时机选择,是当前参与增发股的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