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一次“政变”软禁胡汉民,蒋介石推行约法

2014年01月25日 00:08  经济观察报 

  韩福东

  孙中山1925年去世时,胡汉民是国民党内三个最具实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另外两人分别为汪精卫和廖仲恺。廖仲恺在当年8月被暗杀,汪精卫则在次年初发生的“中山舰事件”后,被迫出走他国。虽然汪精卫很快回国,参与到与蒋介石的权力竞争中去,但终究压制不住后者快速崛起的锋芒。

  胡汉民也有权力起伏,但在1927年宁汉分裂时,他选择站在蒋介石一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宁汉合流后,他随蒋介石一起下野,但在1928年东山再起,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院长职务。同样东山再起的蒋介石,则终于攫取了国民党的最高权力,这很大程度上是他掌握军权所导致。那是个枪杆子决定胜负的时代。

  但时隔不久,国民党内却发生了一次“政变”。1931年,看上去关系不错的蒋介石和胡汉民,发生激烈冲突。因《约法》之争,蒋介石将立法院长胡汉民软禁,迫使他丢掉了院长宝座。这个“政变”来得相当突然,围绕是否应该制定《约法》而产生的争论,最终让蒋介石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前不久发生在台湾的马英九和“立法院长”王金平因“关说门”而进行的政争,参与主体与1931年“约法门”类似,但最终并未以“政变”方式解决纠纷。这是国民党百年老店已然转型的一次明证。80年前国府主席蒋介石软禁立法院长胡汉民事件,是为殷鉴。

  “如果冤枉了胡先生,我蒋中正不姓蒋”

  胡汉民1931年2月26日接到蒋介石送来的请柬,两天后,总司令部的一次晚宴在等着他。一同赴宴者还有戴季陶、朱培德、吴稚晖、王宠惠、何应钦、叶楚怆、刘芦隐和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等人。他于28日晚8时赴宴,前述那些受邀大佬已先他而来,但宴席还没开始。他被单独请到里面的一个房间里。

  按照此一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他对胡汉民的反感已经无以复加。“胡专欲人为其傀儡而自出主张,感情用事,颠倒是非,欺罔民众,图谋不轨,危害党国,投机取巧,毁灭廉耻,诚小人之尤者也。”“以‘司大令’(斯大林)自居,而视人为‘托尔斯基’(托洛茨基)。”“今日之胡汉民,即昔日之鲍尔廷(鲍罗廷)。余前后遇此二大奸,一生倒霉不尽。”

  在26日发邀请函之前,蒋介石已经拟定了如何处理胡汉民的计划。胡汉民后来的自述提及蒋介石28日在信中对他的指控,颇能印证蒋日记中的话语。蒋介石的信由首都警察厅长吴思豫转交,内称胡汉民近来反对政府,反对蒋介石,在党务政治方面,处处与他为难,“中正欲努力革命,必须竭我能力,不顾一切去做,断不敢放弃自身责任也。”显有最后决断的坚定信念。

  胡汉民进此房间后,已有两个卫兵守住屋门。而后,邵元冲进来,表达了蒋介石要胡汉民辞去立法院长的想法。

  在胡汉民的坚持下,蒋介石于子夜时分与胡汉民进行了面谈,争辩良久。胡汉民否认蒋介石指控的勾结许崇智、运动军队、破坏行政等指控。至于蒋介石称其“反对约法”,胡汉民则表示,总理(孙中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但没有说国民会议当编订约法,他此前关于约法的种种说法都符合总理遗教。

  胡汉民此前为孙中山本部秘书,在孙中山逝后以诠释总理遗教为己责,当仁不让,蒋介石显然说他不过,只是辩称:“今晚胡先生火气太盛,我又不会说话,讲什么事,向来辩不过胡先生,不过我蒋中正断不肯冤枉胡先生,如果冤枉了胡先生,我蒋中正不姓蒋。”而后还表示:“我除总理以外,最尊敬的便是胡先生,今后遇事,还是要向胡先生请教。”

  胡汉民在党内的辈分高于蒋介石,在此前的诸多权力斗争中,也多对蒋介石情义相挺。在2月28日夜的激辩中,虽然胡汉民同意辞职,但还是有足够的气势说出教训蒋介石的话:“你不对,只有我教训你。除我以外,怕没有人再教训你了。你不当以为我不敢教训你,如果我畏死,也不至今日才畏死,早就不出来革命了。”

  虽然气势上更胜一筹,但胡汉民还是在蒋介石的压力下同意辞职。这就是枪杆子的力量。国民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决定权力分配的机制。不服气么?谁敢不服气!此前国民党左派大佬廖仲恺被刺杀,是明显的政治案件,胡汉民也被怀疑为幕后黑手之一。理念和权力、利益之争,是可能丢掉性命的。

  总理遗教大于一切?

  《约法》制定之争,在1930年底即已呈现白热化状态。国民党中央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给了斗争双方博弈的舞台。

  1930年10月,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已无悬念,连在东北的张学良也已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和平在即,汪精卫此前提出四项主张,除了第四项是“肃清长江流域的共产党”外,其前三项分别为:开国民会议,重开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颁订约法。他10月27日发表文章《约法之必要》,更进一步表示,要用宪法限制政府对于人民的干涉程度。宪法在训政时期的表现形式即是约法。汪精卫非难的主要对象,既包括掌握枪杆子的蒋介石,也包括“以党治国”的提倡者胡汉民。

  汪精卫的行为,很容易和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联系在一起。但在党外,工商团体和学者一年多前即已呼吁尽速制定约法,用以限制党权,维护人权。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胡适1929年发表的《人权与约法》。

  针对汪精卫等人的主张,蒋介石做出较正面的回应,表示进行“政治之刷新”之决心,约法的制定提上日程。关于是否制定《约法》,国民党内诸多大佬都曾有过立场反复。但胡汉民对此的反应一直是强烈反对。在国民党中枢,胡汉民大概是最能搞偶像崇拜的人,开口闭口“总理遗教”,将其当作衡量一切的真理。他10月6日在立法院纪念周中讲话称,要求制定约法是“胡闹”,“因为总理临终的遗嘱,明白要我们大家‘务须依照予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我们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且已议决将总理所著的这种主要遗教定位效力等于约法的根本大法,如果于此之外要有所谓约法,那岂不是要把总理的遗教,一起搁开,另寻一个所谓的约法出来吗?”

  胡汉民反对的理由比较有趣,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扣大帽子、强词夺理。但在当时,党内大佬颇有类似主张者,譬如吴稚晖,也认为颁订约法没有必要。但在蒋介石有制定约法意图后,他立场陡变,转为强烈支持。在11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他与李石曾甚至就此与胡汉民发生激烈争吵。

  胡汉民以孙中山遗著的阐释人自居,在国民党僵化的意识形态中,凭借资历和三寸不烂之舌,常令政治对手末如之何。因胡汉民的强烈反对,三届四中全会未能就制定约法做出明确决议。

  台湾蒋永敬在1981年版的《胡汉民年谱》中称,展堂先生(胡汉民)并非根本反对约法,而是不赞成马上有约法或宪法。其理由是:“真的人民的要求,是希望我们能实行建设,减少些苛捐杂税,摧毁军阀暴力,努力把交通、农业、工商业等充分发展起来,使人民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渐次解决,人民的希望便满足了。”他认为有了约法而不能行,或行而枉之,只于人民有害,不会于人民有益。展堂先生之意,显然是根据过去的护法经验而来。惟平情论之,训政时期颁订约法,既合国父的遗教;而且此时由中国国民党执政,过去毁法乱法的军阀,已为国民革命的力量所击破,此时与国民相约,施行约法,不仅无碍于经济及政治的建设,且可借约法号召,获得广大国民的支持,使反抗者无所借口,使建设工作更加顺利。何况这时党内同志,既多倾向于约法的颁订,展堂先生如能稍示容纳,或可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波。此不仅为展堂先生之幸,尤为国家之幸。

  蒋永敬试图善意理解胡汉民何以反对约法,但仍无法给予他的这一行为以正面评价。反倒是大陆的部分胡汉民传记作者,褒扬胡汉民的反约法行为。譬如须力求在《胡汉民评传》中这样表示:“他(胡汉民)坚决反对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他认为蒋介石热衷于制定约法,无非想借约法爬上总统宝座,做有法律依据的独裁统治者。这个阴谋如果实现,蒋与袁世凯就没有什么区别,这就违反了他帮助蒋的初衷,因而一再发表反对制定约法的言论。”

  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有关约法的斗争仍在继续。这最终促使掌握军权的蒋介石,以非法手段将其软禁。

  蒋介石团结喊话

  胡汉民是国民党右派,且因性情执拗激愤,树敌甚多。他辞职的消息传出后,“北方左派分子一部,前愤胡汉民而左倾,今闻胡辞,认政治渐入主义化,已央人到京,请求任用,并愿退出一切小组织云”。(《申报》1931年3月6日)

  这些因胡汉民去职而欲求重返国民党中央的左派,以“政治渐入主义化”作为对愿景的一种描述,其实也反映出至少在国民党政治文化里,“主义化”是一个褒义词。由此可知当时的舆论中,立场比是非更为重要。

  在坚持所谓“总理遗教”用以反对制定约法的胡汉民遭软禁后,蒋介石也以总理遗教的名义,宣示约法制定的合法性。

  在3月2日国民政府纪念周上,国府主席蒋介石报告了约法问题。他的演说词如下:“国民政府遵奉总理遗教,召集国民会议,此为历年以来本党无数同志之牺牲生命、全体国民忍受损失所得之结果,尤为自兹以后我中华民国能否确保和平统一、永免战祸之惟一关键。凡我同志,宜如何同心戮力、一致促成,乃胡汉民同志独持异议,谓国民会议为求中国之统一与建设,不当议及约法。殊不知无约法,则人民之生命财产尚无由保障,其何能言统一,又何能言建设……”《申报》刊发了演说词的全文,其后半部分提到,中央各同志对于约法问题,已有大体讨论,要点在根据总理遗教,确立训政时期内国民党与全国人民共守的准则,以筹划国家和平建设之轨范,全体意见咸趋共同,本日中央常会当有详密讨论,以慰全国之望。“现胡汉民同志已称病辞职,中央念胡同志追随总理,曾著劳绩,本于爱护同志之意义,亦不忍胡同志毁弃其既往革命之历史。大义所在、应策公私之两全,凡我同志,当共体此意,须知保全本党耆硕,即所以保全本党之历史也。”

  这是一次团结的喊话,除了阐释约法的意义外,还希望大家尊重党内耆硕胡汉民。这事实上也是给胡汉民传递信息,表示蒋介石仍念及旧情,让其确信能得“保全”,不会横遭意外。

  3月4日晚,蒋介石还特设晚宴,邀请立法院全体委员,报告胡汉民辞职事件“真相”。蒋介石的讲话也经过《申报》,向全国读者做了公开。他提及1930年中原大战行将结束时,自己在战地上痛定思痛,“欲求中国永免内战,不使同胞自相残杀,并欲得一确实保障统一之法,因推求战祸由来及如何可以避免内战”,在郑重考虑之下发表了“江电”,做出四点主张:提前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速开国民会议;议定训政时期之约法;赦免政治军事犯。但胡汉民对于速开全国代表大会,始终持反对态度,一直到今日法定时期已届,亦仍不愿召集。对赥免政治军事犯,胡汉民同样不甚赞成,1931年元旦所颁的大赦条例,与江电的本意,已经相左甚多。因为胡汉民在党的历史甚久,与党的关系最深,导致中央各同志无论何事,都很尊重他的意见。在胡汉民的坚决主张下,中央同志都曲而从之,包括蒋介石也宁愿牺牲自己主张,而容纳胡汉民意见。

  话题一转,蒋介石又表示,“惟约法问题,为本党与中国生死存亡之最大关键,中央各同志与中正屡表示,约法为训政时期所必需,深冀得胡同志之谅解,以此时离国民会议开会尚有两月余之时间,极愿从长讨论,俾得圆满结果。乃胡同志不顾一切,竟于上星期内,由宣传部以胡同志名义正式发表《国民会议不当议及约法问题》。”

  蒋介石称,中央各同志对胡汉民的这一表现甚为不满,甚至有监察院委员准备提出弹劾案。蒋介石自感负有政治责任,不得不从中调解,以免纠纷。他对监察委员承诺,政治问题由他负责解决,请勿提出弹劾。上星期六(即2月28日),蒋介石邀请全体中委,讨论约法问题。蒋介石搬出已逝孙中山生前的话语,作为反对胡汉民的依据:“回忆总理在日,尝谓余对汉民之主张,事事皆可迁就,但对于主义与大政方针有关者,则决不迁就。此总理对中正与诸同志屡言之者。”蒋介石认为,约法问题,是国民党与政府大政方针,关乎中国祸福存亡,必须据理力争,寻求解决之道。

  在见报稿中,蒋介石对事件经过的描述,隐去了将胡汉民软禁这一事实,似乎他与胡汉民是在全体中央委员面前公开辩论:“当时声明如胡同志认中正对约法之主张差误,则中正可辞职引退,乃胡同志自以其主张与中央各同志不合,当即因病辞职,翌晨即与邵元冲同志往汤山养疴。”

  蒋介石称,中央各同志以胡汉民“此种负责辞职”,实是政治家应有的态度,也深刻体会到他在国民会议召集期间“将深感主张不行之苦衷”,所以在3月2日中央临时常会决议上对辞职照准。“此事完全为胡同志个人政见之关系,与立法院各委员毫无相关,希望各同志谅解此中经过,俾我中国政治进入轨道,不致因个人情感而牵涉整个政治。”

  其实,胡汉民被迫辞职,除了约法之争外,还有他勾结许崇智、运动军队、破坏行政等触怒蒋介石的原因。但只有约法之争适合拿到台面上来论说。仅就约法之争而言,蒋介石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面。但胡汉民以一人之力,就能阻挡约法之制定,而蒋介石却要凭借非法软禁方式,来推进约法,都暴露出当时的人治状态。1931年的约法门之争,展现的恰恰是历史的复杂与吊诡。

  蒋介石所期待的让国家进入和平建设轨范,并没有实现。半年后,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在党内一路清理掉竞争对手的蒋介石,最终败于在野者之手。当训政结束,约法变为宪法不久,整个国民党就失去了大陆的江山。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新和两起爆炸案可疑车辆遭围堵自爆
  • 体育澳网-纳达尔横扫费德勒 CBA广东胜新疆
  • 娱乐贾斯汀-比伯在迈阿密被捕 涉嫌醉酒飙车
  • 财经中国“高收入”与南非司机工资水平相当
  • 科技传苹果下半年推两款大屏iPhone
  • 博客马未都:我怎么看酒店“脱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向同性表白 称与性别无关(图)
  • 董登新:大盘熊市PK个股牛市
  • 谢百三:打新极不平等 有违三公原则
  • 林采宜:2014宏观经济展望 复苏增长
  • 钮文新:余额宝是吸血鬼
  • 张捷:央行新工具揭示地方债出路
  • 洪平凡:中国如何进一步开放
  • 王小广:房地产将出现中长期的调整
  • 陈虎:黄奇帆公开评论证监工作不寻常
  • 刘步尘:从国家形象到国际品牌
  • 章玉贵:勿以GDP第二高估中国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