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远古走来,积淀着丰厚华瞻的历史底蕴,造就了一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你向未来走去,憧憬着伟大的“中国梦”所演绎的雄伟壮丽、美轮美奂景象,昂首阔步。你紧紧把握今天时代所赋予的每一次机遇、挑战,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气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广阔无垠的舞台上谱写并展示出一幕幕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华彩乐章。这,就是地处沃野良畴的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人民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荡漾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所怀揣的为实现“中国梦”增辉添彩的时代缩影。
从上海虹桥枢纽出发驱车30分钟,就会来到被世人喻为“东方威尼斯”的千年古镇——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这里镌刻了上海古老的记忆,保留着上海传统的根基,这里到处洋溢着流光溢彩的勃勃生机与奋发向上的精神。黄浦江—淀山湖—大上海—朱家角,一个个穿越时空的梦想,正在诉说着她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朱家角镇东接青浦淀山湖新城,南与松江区交界,西依淀山湖,北邻江苏省昆山市,全境面积138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委会、1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10万人。该镇地处交通要冲,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的重要通道。东西向有G50沪渝高速、318国道、沈砖公路、南北向有朱枫公路,依傍G1501同三国道,南接沪杭高速公路、北通沪宁高速公路。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规划建设已经启动,届时将直接连通市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该镇毗邻上海最大的自然湖泊淀山湖,水路交通发达,可直通黄浦江,并与太湖水系相连,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为朱家角带来了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为朱家角古镇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思念深厚醇郁的千古梦
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据考古发现,距今5000-6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劳动生息的踪迹。早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朱家角已形成村落集市。香火延续至今的圆津禅院建于800多年前的元代至正年间。根据史料记载,这里周遭是“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比户弦歌不缀也。”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的上海目前最大的五孔形桥“放生桥”,可谓是“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镌刻在桥柱上的楹联至今清晰可见,它见证了扼守苏浙沪三地湖河交通要冲的朱家角——一个江南工商巨镇的繁华气势与万千景象。她曾以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明末清初,她又成为苏浙沪米市中心,再次带动了百业兴旺,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美誉。而今,千年古镇、河港纵横的朱家角仍保存完好,“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上海市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北大街,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条路逶迤连绵,老店、名店林林总总,呈现出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这里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人才辈出,文儒荟萃,单明清两代就出现进士16人,举士40多人和诸多杰出人才。如出现了著名学者王昶(至今仍保留着人们为他修葺一新的府邸),还有著名御医陈莲舫,著名小说家陆士谔、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朱家角独特的人文环境,使这些志士仁人感怀于心,国家强盛之梦、故乡繁荣之境日夜萦绕于他们心中。2010年,陆士谔百年之前的梦想在上海变成了现实,而他的故乡更作为市郊的惟一一个世博主题实践区迎来了八方来客,陆士谔的梦想实现了,朱家角思念深厚醇郁的千古梦曼妙地走向现在。
把握绚丽缤纷的现实梦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已经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来自天南地北、五洲四海的游客为古镇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繁荣。除了闻名遐迩的放生桥,位于西井街的美景如画的课植园迎来了百年华诞,这座保存完好的庄园式建筑见证了历史,更加熠熠生辉,圆津禅院的静谧,城隍庙的人头如织,北大街的热闹,二十六弄的幽深,还有见证百年的童天和药号、酱园、大清邮局……让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恩泽于淀山湖碧波荡漾的“水文化”,加之朱家角镇的“古文化”。近年来朱家角人民凭借着这两大优势,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佳作”:东方绿洲(4A级国家景区)占地面积5000亩,园内有17万平方米四季常青的草坪、11万棵大树,400余种花卉,是全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生态活动基地。此外,上海水上体育中心、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4A级国家旅游景区)、上海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寻梦园现代生态农业香草基地、园林式五星级高端主题酒店——皇家金煦花园酒店……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方绿色的乐土。这里还有被誉为“都市天籁”和“上海小西湖”的大淀湖,从西往东依次建成海棠春晓岛、惜春岛、泉渔岛、李岛、樱岛和生态岛6个岛屿,总绿化面积达3.8万平方米,占全岛面积的83.5%,除此之外,面积达22平方公里,上海五大郊野公园之一的青西郊野公园均已立项,将成为水绿湿地的美景。
在“创新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朱家角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梦想中的“幸福新镇”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梦想成真。随着朱家角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新的优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准进一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得到长足进步;特色工业园区发展顺利,海内外一些著名企业慕名而来,以金发科技、美津浓等主力企业为代表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迅速;以旅游和新型创意产业为带动的第三产业更是完成增加值25.57亿元,目前朱家角的三个产业结构比例分别达到2.5∶41.5∶56。2013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4亿元,同比增加4.1%;完成税收15.31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区级税收4.41亿元,同比增长8.59%;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6亿元,同比增长40.9%,合同外资完成1.43亿美元,实到外资858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9元,同比增长11.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镇扶持农业生产预算资金达到1350万元,比上年增加600万元,增幅80%。
经济的发展给朱家角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全镇拥有包括两所全日制高中在内的各类学校十余所,其中朱家角中学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社区教育网络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建的中心幼儿园,总面积10250平方米,总投资2870万元,经过两年建设而成,是目前上海市郊软硬件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全镇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社区卫生三级网络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建的朱家角人民医院已经投入使用。此外,教育奖励基金,大病帮扶基金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更让百姓得到实惠,镇服务中心的一门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需求。以社区文化中心为代表的“一个中心三个分中心”的文化体育布局已经形成。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由朱家角居民自编自演的田歌音乐剧《角里人家》是由当地120位居民参演的作品,它是当地群文活动开展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保留了当地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更提升了群众参与群文活动的积极性与幸福感,此外,继2010年田歌《插秧天》代表上海参加北京第29届世界音乐大会“国粹与原生态”专题音乐会之后,2011年独具古镇民俗风情、水乡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江南船拳”又走出国门,参加了韩中文化艺术大赛暨韩中青少年文化交流演出,荣获了“最具民族特色奖”殊荣。除了以上这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所开发出的精品力作外,朱家角镇还精心培育高端文化,如精心扶持著名音乐人谭盾所策划的《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昆剧王子张军所表演的实景园林版《牡丹亭》、还承办了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及水乡音乐节等活动,这一切无疑提升了古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万丈高楼平地起,朱家角镇的文化活动之所以如此红红火火,源于他们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该镇成立了138支舞蹈、歌咏、书画、诗文、小品等群众文艺团队,并为他们在“广场周周演”、古镇旅游节、五一节、十一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中搭建了一个个演出平台,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随着教育、医疗、文化、道路、绿化等建设的日臻完善,朱家角“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力度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享誉海内外的“上实”、“证大”、“中信泰富”等知名开发商纷纷在此落地生根。与此同时,泰安公寓、珠溪新苑、淀湖山庄等一幢幢公建配套、风格各异的楼房拨地而起,分外靓丽。一个环境幽美、生态和谐的新型城区正在千年古镇朱家角迅猛崛起,另外,更可喜的是,新农村建设也与时俱进涵盖到村村落落的各个方面:如开展对老年人体检、咨询服务;投入资金建设文化娱乐场所,丰富老年文娱生活;对“低保”家庭实行定期补助;公交线路实现村村通,老年人可持卡免费通行等。总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让朱家角的每个城镇居民和村民都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红利”,使他们品尝到更多幸福的滋味。
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有一整套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科学合理的人力配置。朱家角镇历来对生产、消防、交通、食品、建筑工地五个重点领域加强管理,尤其把古镇旅游区的消防工作放在首位。该镇在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充分运用网络、简报等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宣传月、禁毒宣传月等宣传活动,提高民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如建立统一有序网格化的“大联勤”管理体系,对发生的治安问题做到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结合朱家角水道纵横的特点,一支完全由当地老百姓组成的水上民兵应急小分队在保障全镇公共安全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们和“南京路上好八连”成双结对,不仅成为一段拥军爱民的佳话,更是古镇老百姓积极参与古镇管理、守望幸福的生动范例。
展望和谐富裕的未来梦
改革开放以来,千年古镇朱家角以一次次梦想、一次次的超越、一次次的腾飞,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园林城镇”、“全国双拥模范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特色景观历史名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来之不易的荣誉称号。
生命和时间告诉人们,昨天已经过去,明天正期待着我们。明天充满了希望与梦想。明天蕴藏着无尽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挖掘,蕴藏着无数的机遇,需要我们去把握;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发现、创造。
新一届朱家角镇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徐红岗、高健深感自身肩负的责任重大而神圣。他们表示,将一如既往地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青浦区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青浦“一城两翼”的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城发展,抢抓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发展的大机遇,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经济稳中求进的二项重点;发挥淀山湖生态资源、古镇旅游资源和“新市镇开发”资源三大优势;推进新镇区、古镇区、产业区、沈巷片区四区建设;探索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发展新路,重点提升休闲旅游功能、绿色园区转型升级功能、生态居住功能和现代服务业幅射功能;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朱家角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憧憬未来,就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系统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构想——这就是要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必须走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道路;必须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于一体的中国精神。
这就是“中国梦”与实现它的精髓之所在。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增辉添彩,是朱家角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朱家角十万多百姓发自内心的夙愿。在实现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朱家角人民由衷地欢迎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来朱家角创业、安居,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步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