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凯
“本店因经营不善,即将关闭,现清仓甩卖,最后10天,一律一折。”叫卖声一遍一遍地从某个商店的扩音器中传出来。类似的叫卖相信很多人都曾听到过,也相信很多人因为这样的叫卖,买过商品。一个月后,当你再次经过这家商店,发现这个叫卖声还在一遍遍重复时,“上当了”会是你第一反应。事实上,这种营销伎俩已经过时了,但其还是成功地让很多人为此买过单。
类似于上述的营销方式还有很多。这两年来,“双11”不断地创造着销售额的神话,这个被制造出的节日,为什么创造出这么大的销售奇迹?当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一方面的原因,然而,还有一个原因是“双11”采取了类似“最后10天一律一折”的销售策略,这也就造成了很多消费者都出现了同样的不理性行为,那就是不管需不需要,因为这几天会便宜,所以要买,即使买了没有用,甚至最后会扔掉。
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人们会排大队领取一些完全没有用的赠品;为什么购买一件商品,仅仅是因为别人买了;为什么同样的东西,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价格贵的一定是好的……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非理性行为,而如何将这些非理性行为变得可预见,美国作家丹·艾瑞里的《怪诞行为学》将告诉你这一切。
这本书所呈现出的研究课题所属的学科叫做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相对来说是个新学科,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某些领域演化而来。它引导我研究所有的一切,从我们不愿储蓄防老到性兴奋时的思维不清。我要弄清楚的不仅是行为,还有我们行为背后的决策过程——你的、我的和所有人的。”丹·艾瑞里在书中写到。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成本—收益原则来行事。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诸如上述提到种种案例,而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
丹·艾瑞里在这本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比如书中提到,《经济学人》杂志的网页上曾有这样一则广告:《经济学人》订阅方式:1.电子版59美元,2.印刷版125美元,3.电子版加印刷版125美元。丹·艾瑞里起初看到这样广告感到很疑惑,不明白印刷版125美元这种订阅方式存在的意义。于是他做了一组试验,当只有第一和第三这两种订阅方式时,大多数人选择相对便宜的第一种,而当3种选择同时存在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感觉更划算的第三种。试验表明,正是因为第二种选择的存在,才让大多数人选择第三种,这就是商家让第二种订阅方式存在的目的。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些案例为什么会发生,而又该如何来应对这些案例中的情形。读完这本书,你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你会意识到你有很多行为并不是理性的,你将通过这本书中解释的这些不理性行为的原因,来改变你对所有事情的判断,从行为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这个世界,看清楚那些非理性行为,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