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最早在广西 比海南岛早了800年

2015年06月27日 05:3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天涯海角”最早在广西比海南岛早了800年

海南“天涯海角”景区

“天涯海角”最早在广西比海南岛早了800年

合浦海角亭内的“古海角亭”碑刻

“天涯海角”最早在广西比海南岛早了800年

合浦海角亭今貌

“天涯海角”最早在广西比海南岛早了800年

钦州天涯亭今貌

  说起海南的景点,“天涯海角”是久享盛名的,几乎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人都会到此留影。不过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中国古来便有的“天涯海角”其实有两处。另一处在广西的钦廉一带。而且广西“天涯海角”的得名,比海南早了800年。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卜松竹

  天涯亭、海角亭都始建于宋代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今廉州中学内,有一座名为“海角”的亭子。亭约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以纪念汉代合浦郡太守孟尝。当时此处亭临大海,可听潮汐涛声,可看百舸争流。元代海南海北肃正廉访使范椁《重修海角亭记》云:“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岸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此乃亭名之由来。据当地长者介绍,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处,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重建、修建、移迁,才至今址。

  如今在现址可以看到,海角亭分两进,第一进为门楼。门楼正中是大圆拱门,两旁是耳门,正门上方嵌着“海天胜镜”四字,耳门上还分别雕有“漱月”、“澈云”字样,正门两旁原有石刻对联;“不到此亭哪知象群崖关山万里;试观于海才见龙门冠岭云水千重”。门楼正中处一块约九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的石碑上刻着清代陶冶一笔写成的“鹅”字。第二进是亭的主体建筑。朱红墙壁,琉璃碧瓦,雕梁画栋。亭后方立有巨碑刻“古海角亭”。亭内后门上方悬挂着“万里瞻天”匾额。这是苏东坡于符元三年(公元1100年)获赦,从儋县到廉州,于海角亭挥毫而写的,海角亭几经兴废,匾额早已无存,现悬于亭中一幅,是集苏东坡字体仿制的。今亭为明隆庆年间(1567~1572)重建。亭内四壁镶《重修海角亭记》、陶弼与张昭美诗刻等宋、元、明、清的碑刻11方。

  广西钦州市中山公园有一座“天涯亭”。今日的中山公园,水秀风清,绿树成荫,市民听歌跳舞,闲坐聊天,浑然不觉往事越千年。林荫里的天涯亭静静伫立在龙墩之上,亦没有一丝天涯的辽阔与苍凉。但历史上此处的风貌,与今天却是大不相同。彼时的钦州,尚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亭始建于当时重要的交通要塞——城东平南古渡头的边上,即今天的房管所附近,临江远眺。当地居民介绍,天涯亭已成为钦州文化历史的重要见证,即使在中山公园改扩建期间,亭子的原址原貌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据传是“天涯亭”始建者的宋朝知州陶弼曰:“钦地南临大洋,西接交趾,去京师万里,故以天涯名,与合浦之称为海角者一也。”

  天涯亭初建于城东平南古渡头,明洪武五年(1372年)同知郭携迁城内东门口重建。1935年迁建今址,故又称“宋迹三迁”。亭为平面六角形,边长2.5米,高5米。石柱木构梁架,攒尖顶,琉璃瓦盖。亭南北面檐口悬挂“宋迹三迁”和“天涯亭”木匾。

  合浦“海角亭”更有海角感觉

  相对于海南的“天涯海角”,广西的“天涯亭”和“海角亭”可谓默默无闻。记者多方查考发现,只在当地报纸和网络社区上有少量的介绍,而且内容多大同小异。实际上广西的“天涯海角”,是目前已知的有实景所指的最早的地点。根据较早关注到这一点的区域文化地理学者尹国蔚教授的说法,广西“天涯海角”一词, “最早出现在南宋周去非所作的《岭外代答》一书中。按‘天涯海角’一词最晚出现的年代来算,广西‘天涯海角’比海南‘天涯海角’出现的时间要早近770年。因为虽然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崖州知州程哲就已经在海南三亚市题刻了‘天涯’二字,清末又有文人题刻了‘海角’二字,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郭沫若先生亲书‘天涯海角游览区’七字之时,海南完整的‘天涯海角’一词才得以出现。”

  即使不以“天涯海角”合称而论,尹国蔚认为,广西“天涯海角” 的得名,是因为“钦州有天涯亭,廉州(合浦)有海角亭”。钦廉二州毗邻,合称“天涯海角”也符合情理。二亭产生的顺序,大概是先有“海角亭” ,后有“天涯亭” 。有人根据《海角亭记》推测,廉州海角亭最初可能创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天涯亭晚出于海角亭,但时间相距不长,所以清人有“廉州既称海之角,钦州旋说天之涯”的说法。相比之下,钦廉“天涯海角” 标志物(天涯亭和海角亭)最终形成的年代比三亚“天涯海角” 标志物(“天涯” 和“海角” 刻石)最终形成的年代要早800多年。

  尹国蔚指出,这里有更为明显的“角”的特征,“钦州地处狭窄的钦州湾顶端,天涯亭即初建于旧城东门外,‘地势顺高,下临大江’,是名副其实的‘海之角’。海角亭亭址历经变迁,但都不出廉江两侧,亭虽非直接与海为邻,然‘潮汐至,厥声轰然’,海潮逆江而上可直达海角亭下,并且岭南向有‘称江为海’的习惯,亭以海角命名也颇为贴切。”

  广西“天涯海角”沉寂近百年

  为什么在宋代“天涯海角”会在广西出现呢?有研究者认为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关。南宋偏安一隅,加强了对广西的开发与管理。随着士大夫大量地南下广西,加深了对于广西的了解与认识,在这一背景下空间边界的观念也在士大夫的叙述中进行着重构,新的华夏世界南端的标志——“天涯海角”开始出现。

  “天涯海角”背后体现的“边界”观念,与实际的地理“国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尹国蔚指出,自秦中原王朝入主岭南以来,经汉唐各代,我国西南地区的东部疆域均远过钦廉一带。直到五代后期与北宋相交之际,越南(古交趾地界)开始脱离中国,钦廉沿海开始成为由海入交州的起始点,形成了这里作为“天涯海角”的政治地理背景。

  整个宋代,这里除神宗熙宁八年(1075 )被“大越” 一度攻陷外,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文臣武将优游宴乐,无所事事。陶弼三首吟石诗皆以“守边无一事”为起始,就是士大夫们安逸生活的写照。之后直到明清,除期间元代的战火之外,也大致算得上边境安宁。所以才有题诗建亭以娱寂寥的雅兴。这是“天涯海角”得以出现的社会环境。

  但近百年来,广西的“天涯海角”在外界杳无声息。广西“天涯海角”的名声为什么会突然丧失了呢?

  应承认,与三亚在地形上连为一体的“天涯” 与“海角”刻石相比,因有相距70公里的天涯亭与海角亭而将钦、廉一带称为“天涯海角”,使人觉得似乎有些勉强。而连接“海角”、“天涯”为一体的三亚“天涯海角” 一带地形开阔,虽然在宏观范围内海角特征不明显,但滩面宽平,热带海滨风光怡人,而且“天涯海角”着重强调的毕竟是“远”,所以被称为“岭表绝徼,溟南奥区”的海南岛最南端的“天涯海角”的知名度也得以后来居上。

  更重要的是,20 世纪60 年代初,郭沫若发现了三亚的“天涯”石刻,并题名赋诗,不少文人墨客闻声而来,吟诗作赋,一时间海南“天涯海角”声名鹊起。一曲优美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更为它做了最佳的广告。这种关注度随着海南旅游的大兴而不断升温。而且从地理角度看,海南所处的位置也更“天涯海角”些。这些都是广西钦廉的“天涯海角”所不具备的优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西藏首虎乐大克被查 长期任职国安系统
  • 体育易建联21分中国再胜 豪言亚锦赛要夺冠
  • 娱乐葛天离婚后首现身一言不发 情绪激动痛哭
  • 财经刘延东:北京未来三年1300亿美元治污
  • 科技神州影射Uber背后:廉价专车搅局
  • 博客专访马布里:我还可以再打两三年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区房比周边同户型贵200万 高考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尹中立:股市的下跌为什么如此惨烈
  • 李光斗:神州不懂Uber的黑
  • 叶檀:为何公仆抱怨取消税收优惠政策
  • 天天说钱:中国股市的“六月变局”
  • 水皮:当“天神”遭遇巴菲特有何不同
  • 董登新:中概股回归A股套利存在风险
  • 刘光宇:2015年下半年楼市10大预测
  • 齐俊杰:联通电信迷失 股价恐腰斩
  • 易宪容:去杠杆化是股市大起大落主因
  • 徐斌:大家都伸长脖子等着央行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