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9日 21:33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何舒珉报道

  中新网11月9日综合美联社等外媒报道,缅甸反对党发言人称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70%的选票,占据议会绝对多数席次赢得大选,执政党承认败选。

  根据缅甸现有的法律,全国民主联盟领袖昂山素季并不能担任总统。因为其丈夫及儿子是英国籍。但在投票开始前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昂山素季表示,如果全民盟获胜,将会由全民盟中其他人担任总统,但是她将会“作出适当和重要决定”。

  昂山素季,1945年6月19日出生于缅甸前首都仰光,其父亲是缅甸独立领袖昂山将军,而名字由家人姓名组成的昂山素季,似乎从出生就意味着不平凡传奇的一生。

  家庭巨变不忘初心

  父亲在其两岁的时候被刺身亡,少女时期随母亲离开缅甸到印度求学,随后就读于牛津大学,主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毕业后由于缅甸国内的政治原因,昂山素季无法回国,在当时联合国[微博]秘书长吴丹的帮助下,谋得纽约联合国办事处助理秘书一职。随后又在不丹外交部等地任职,远离自己的国家达28年之久。

  远离家乡不忘政事

  1972年,26岁的昂山与牛津大学教授麦克阿里斯结婚,随后加入英国籍,此后的15年,昂山就像吕克贝松拍摄的《昂山素季》期望所展示的那样,“轻薄而简单”,即使影片描述的是昂山素季1988年至1999年被软禁期间的故事。

  平静下的大海永远暗潮涌动,昂山素季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一样,这15年间,表面上安静陪孩子成长,但是同时在跟流亡的缅甸异见人士接触,逐渐对缅甸的政治表现出了不满。这位变革者在为回国而养精蓄锐。

  归来战民主,身禁心不止

  1988年,昂山素季以照顾中风母亲为由,重回仰光。在目睹了缅甸百姓发动反抗军政府示威,遭到残酷镇压后,决意投身民主运动。

  1988年8月26日,仰光瑞德贡大金塔西门外广场的集会,昂山素季发表了演说,其煽动性的发言,与柔弱外表不符刚毅的性格,民众压抑许久后的爆发,政府散播的刺杀谣言,曾经“第一家族“的光环都恰到好处地为昂山素季在非常时期的上位提供了时机。所以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有时候也许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很快,昂山素季于1988年9月27日组建了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并出任总书记,该组织因其纲领为“赋权于民,反对独裁统治”而拥有强有力的群众基础,民盟很快成为缅甸最大的在野党。

  但是不久之后,1989年7月20日,缅甸军政府以煽动骚乱,违反禁令等罪名对昂山素季实行软禁,前前后后长达15年之久,这是放弃了“驱逐出境而获自由”的条件而得到的结果。

  1990年5月,缅甸大选,其所在政党赢得了议会495席中的392席,但是军政府对大选的结果不予承认,在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后,继续监禁昂山素季。同年,昂山素季被授予萨哈罗夫人权奖。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儿子发表答词中,最著名的一段话是:

  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摧毁一个人首先要摧毁他的精神,而精神可以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正如一位面对面采访昂山素季的记者所记载:

  如果让我比较电影中的昂山素季和真实中的昂山素季,我会说,演员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她可以流利地背诵昂山素季的缅语演讲片段,昂山走路、站立、讲话时的仪态举止也都几无二致;只是有一点,真实的昂山素季眼中投射出的光芒,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模仿到的。当她坐在你身边时,她时而转过脸回答提问,时而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眼神坚定,笑容温和,对所述事物充满热情,那样子就像是在憧憬一些无比美好的事情。

  这也正像昂山素季所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慈爱的价值,只有敌意才会让你产生恐惧……我不会憎恨软禁我的人,如果你对别人总是抱有正面情感,那么他们就伤害不了你,也吓不倒你。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了爱,你就是真的在受苦了。

  所以即使是在被软禁期间,昂山素季也不忘政事,与公众隔铁门讨论时局,在此期间也完成了《缅甸来鸿》,《免于恐惧的自由》等著作。

  1995年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季,但是一旦离开缅甸将无法再次回到祖国,为了心中的大意,昂山素季选择留下,但无法再见到她的丈夫和儿子。

  随后的十多年期间,昂山素季数次被释放,关押,即使1999年其丈夫逝世,昂山素季都没有出国奔丧,这不免令人动容。

  2007年应是昂山素季软禁期满的时间,但是缅甸军政府告知其软禁期将继续延长,而2009年5月,美国男子潜进昂山素季居所内,军政府以“违法软进法“为由,将昂山素季投入监狱并进行司法审判,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巨大反响,普遍认为军政府蓄意阻挠昂山素季参加2010年大选。

  2009年,联合国秘书长访问缅甸,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事务小组主席吉姆韦伯在缅甸会见军政府首脑,这都为昂山素季的释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释放,以此为标志,缅甸军政府似乎开启了民主化进程;2011年8月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会面,同年11月5日,吴登盛批准修改政党注册法,随后美国国务卿破天荒访问缅甸,英国外交大臣访问缅甸,挪威成为第一个解除对缅甸制裁的西方国家。缅甸的历史似乎要翻开了新的篇章。

  新篇章的开启

  多年经历着西方教育,同时多年的软禁使昂山素季在此期间静修冥想,面对暴力与恐怖,昂山素季都是安之若素,非暴力的态度。这与南非的曼德拉,印度的甘地是一脉相承的。采访昂山素季的记者都表示“昂山素季待人平和谦卑”;“访问前我首先道歉: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她很温和宽厚地笑着说,没关系,自己也不是个以英文为母语的人。访问结束,她还指点我,通常摄影记者会在客厅里的哪个位置拍照,因为光线更好。”

  面对暴力的态度是非暴力,硬碰上软似乎也没有了力气,以非暴力面对暴力,似乎需要更多的勇气与人生经历。

  2012年昂山素季抵达挪威,正式领取迟到了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并发表演说。

  “在我被软禁的期间,我常常感觉自己不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了。房子就是我的世界,那些同样不自由的人们也有他们的世界,他们在监狱里可以相互陪伴,那些自由的人们也有他们的世界;每个世界都像是个独立的星球,沿着各自的轨道在不同的孤独宇宙中默默运行。”

  就是这种将自己与世界紧密联系,无论人在哪里,心中永远念着祖国的民主进程,始终记着自己是将军的后代,这种“联系”使昂山素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2年1月28日,昂山素季出席竞选活动,5月2日当选缅甸人民院议员,7月9日首次以当选议员身份加入议会审议。2013年6月宣布竞选缅甸总统。但是2015年6月25 日,缅甸联邦议会的修宪表决,并没有通过关于总统任职资格的草案,这就意味着昂山素季并不能参加11月8日的总统选举。

  美联社10月30日称,昂山素季因为其管理和决策方式受到身边政客批评,她海外的支持者也因为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对缅甸践踏人权的现象缄默不言而感到失望,这些都使她的明星光环减弱。但是在她贫困的选区以及缅甸大部分地区,她还是像原来一样受欢迎。

  “以前人们会声称他们与政治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等,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政治空间开了一点小口子,哪怕只是一点,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愿意去行动,去改变。我感觉原因在于有很多人内心希望参与这一运动,他们相信通过这一运动能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即便不能参加总统的竞选,昂山素季在11月1日的集会上还是号召支持者积极参加投票,不要因受到威胁或担心存在舞弊而放弃。

  昂山素季在接受采访回答缅甸的“春天”是否来临时表示:

  “你知道,在缅甸,我们没有春天,同样我们也没有夏天、秋天和冬天,我们的季节划分非常不同。所以我想改革也会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推进。现在要说改革能带来什么有点为时过早,不过我相信,总统是希望带来真正变革的。对于大家一起推进变革,我也有信心。”

  新一届联邦议会将于明年1月举行首次会议,并于2月选举总统,其后由新总统组建政府。现任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本届政府的任期将于明年3月底结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