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向阿富汗增派3万部队时,他曾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称为“‘基地’组织活动中心”。但是,发生在美国航班上的炸机未遂事件,让美国以及全世界认识到来自也门的恐怖威胁。
也门,这个被美国官方以及媒体称为“基地”组织新据点的国家,会成为下一个阿富汗吗?因为已经有美国官员以及媒体在探讨向也门派驻美国军队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圣诞炸机未遂事件,也门这个国家也许一如平常的默默无闻。作为此次恐怖袭击的策划地,这个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国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地方。
2009年圣诞节当日,尼日利亚人奥马尔·法鲁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将一大捆炸药藏在包中,缝进内裤,巧妙地逃过了安检人员的检查。当载有290名乘客的西北航空公司253航班准备着陆时,他点着了火,不过,火随即被乘客和机舱服务员熄灭,奥马尔也被制服。
这并不是一起偶然的意外。事后,总部设在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宣布对此事负责。他们声称,还有更多的袭击在酝酿中:“我们会从你们无法料想的地方发动袭击。”
不仅如此,来自美国的情报人员透露,2009年11月在美国胡德堡军营开枪射杀13人的美军心理医生哈桑也曾与也门教士奥拉基保持着邮件往来。
“基地”组织死灰复燃
美国苦恼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时,也门的恐怖组织却在日渐壮大。
2006年,也门首都萨那一所最高安全级别监狱发生越狱事件,23名“基地”组织成员逃脱,其中包括现任“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领导人、本·拉丹的私人秘书—纳赛尔·瓦赫希。
2009年1月,瓦赫希宣布将“基地”组织在沙特和也门的分支机构合并,成立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随后,两名2007年11月从美军关塔那摩监狱获释的囚犯也加入到他的组织当中,并且担任了指挥官。
由于也门政府力量薄弱、财力枯竭的同时,那里的“基地”组织却能够与境外组织共享资源,他们的成员也被鼓励实施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袭击。短短一年,这个阿拉伯半岛上的“基地”组织已经迅速发展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地区恐怖网络。除了这次的圣诞炸机未遂事件,此前的美国驻也门大使馆遭遇恐怖袭击、针对韩国旅客的自杀式袭击都是他们所为。
相比阿富汗的威胁,也门的恐怖组织行动规模更小、更难察觉。纽约警察局高级情报分析师米歇尔·斯尔伯分析称,美国现在预防类似“9·11”等恐怖袭击问题上获得了很大进展,但在面对来自也门的更小规模袭击上,无人飞机有些无能为力。
据美国《时代》周刊透露,尽管美国在“9·11”事件后使用4类恐怖分子数据库,但这次圣诞炸机事件的袭击者奥马尔的名字却从未出现在最低威胁限度内。
“从目前来看,打击恐怖组织的好消息是‘基地’组织的有效力量已被大大削弱;坏消息是恐怖主义却在以各种其他方式活动,他们能从互联网招募圣战者,可以从化妆品店购买制造炸弹的填充物,甚至能蛊惑穿制服的文雅军官。”《时代》周刊分析道。
奥巴马政策有失?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诺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其中几乎半数在押囚犯来自也门),并决定试图将五名恐怖嫌犯(包括哈立德·谢赫,他被认为是“9·11”事件的策划者)移交民事法庭审理以来,抱怨声愈演愈烈。
目前,一些来自共和党的批评认为,奥巴马对恐怖主义不够强势。他宁可谴责“暴力极端分子”,也不愿意参照布什使用“反恐战争”这一字眼。
尽管奥巴马重申,美国将竭尽其所能“瓦解、清除及击败威胁暴力极端主义者—不管他们来自阿富汗或是巴基斯坦、也门或是索马里,抑或藏匿在其他任何地方图谋攻击美国本土”。 但在分析看来,“基地”组织适应力很强,又善于思变,他们正在寻找新的基地。即使奥巴马能够掌控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局势,也门和索马里的恐怖分子仍会死灰复燃。
“就在不久前,奥巴马决定增派三万名士兵前往阿富汗,但在他的任期内,美国的无人侦察机和特种部队比以前更加繁忙。”英国《经济学人》分析。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已悄悄向也门军方输送军事设备、情报及训练。该报引述一名中情局高级人员的话透露,中情局一年前已派遣许多具有反恐经验的人员到也门。路透社也表示,美国已向也门拨款6700万美元协助反恐。
在一些分析看来,如果将也门变成下一个阿富汗战场,将不利于反恐。美国《新闻周刊》分析,尽管更广泛的参与,包括一些非军事合作,将有助于打击也门的“基地”组织,但是美国不能期望在那里发动另一场战争。相反,此次失败的袭击也给予了美国一次机会,来“重新考虑奥巴马政府对阿富汗的政策是否合适”,而也门这些所谓恐怖分子们的“避风港”是否真的是威胁。
但美国一些官员认为威胁迫在眉睫,“伊拉克是昨日之战,阿富汗是今日之战,而要是我们不先发制人,也门将是明日的战场。”参议员乔·利伯曼引用一名在也门的美国官员的话警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