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萧氏个性,将鲜叶清洗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3日 06:5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吴志远

  早春三月,荆楚各地茶园争奇斗艳。

  争抢喜欢喝新茶的发烧友们,也是茶叶加工企业必做的功课之一。

  茶企老板们都想在新的茶叶采摘年度开始之际,拔得头筹,为这一年度赢个开门红。

  在2010年的早市茶竞争中,宜昌萧氏茶叶集团似乎比全国同行更多了一份自信。

  一是源于萧氏集团拥有特殊的基地。萧氏茶叶集团早市茶基地选址秭归,是看中三峡库坝区拥有世界典型的河谷气候。

  三峡大坝构筑之后,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水库。冬春之交的清晨,10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水面上,远远望去,水汽蒸腾,形成云蒸霞蔚之观,也使这里具有了“天然温室”的效应。

  秭归正在这“温室”之间。这里的春茶新叶萌芽,要早于全省其他茶区。

  二是源于萧氏集团在全球市场上,率先研制并投入使用的茶叶鲜叶清洗生产线。

  显然,这条生产线对于生长时间过长,附着灰尘较多的茶树新芽来说,有助于改善其品质,提升早市茶的质量。

  此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过早的春茶,除了价格贵之外,滋味上并无特别可取之处。

  能够在难以加工的早市茶上取得明显的优势,凸显了萧氏集团在茶叶加工技术方面的全国领先优势。

  这种优势的取得,正是萧氏集团坚持独特个性,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结果。

  如果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是无法获得这样的成功的。

  个性,就是打破常规,做常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

  青菜在下锅炒之前,用清水泡一泡,洗掉叶片上的灰尘、杂质,不会有人觉得不妥。

  那样可以溶解掉可能会有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叶片上附着的灰尘。

  茶叶在任何环境中生长,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自然的粉尘、鸟粪、虫卵等其他污染物,但是,如果在茶叶加工之前,也将鲜叶用水浸泡、清洗,问题似乎有点复杂。

  在几千年的采茶史上面,老专家、老行当们是反对茶农采露水茶的。

  水分在茶叶上的附着,不仅会在制作过程中黏附设备,极大的干扰制茶工艺,影响茶叶成品的品质。

  面对这几千年的老行规,萧氏茶叶集团却大声地喊“不”。

  他们坚持认为,茶树生长过程中,既有来自风沙粉尘的自然污染,也有飞禽粪便、昆虫虫卵带来的生物污染,还有农药、化肥等残留的人工污染。

  这些污染,绝非在喝茶之前,倒掉第一泡茶水就可以消除的。

  尽管茶叶鲜叶表层的水分含量会对制茶工艺造成影响,但在现代技术面前,完全有可能通过改进设备、改进工艺来消除这种影响。

  不过,拘泥成规,沿用传统的加工技术,是不可能消除人们的顾虑的。

  唯有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兼顾两头。

  在这种思路影响下,萧氏茶叶集团迎着部分人的质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在全球范围内,他们寻求位于上游的茶机生产厂家的帮助。日本著名的茶机生产企业、川崎株式会社,国内技术领先的浙江上洋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给萧氏茶叶集团的技术新路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上下游产业的联手,艰苦攻关,世界上第一条“绿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最终被试制成功。“鲜叶清洗”的概念,由萧氏茶叶集团董事长肖勇大脑中的一个构想,变成了全球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创新之举。

  经过一年多来的投入使用,这条“鲜叶清洗生产线”又被不断改良。

  在这条生产线面前,老茶人的顾虑开始冰释。

  而这条生产线,也成了萧氏茶叶集团在中国茶叶界独特个性的一个最好诠释。

  个性,就是先知先觉,提前捕捉到市场的兴奋点

  鲜叶清洗生产线,除了在品质上进一步确保萧氏各类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之外,它将“萧氏茶叶集团”跟“鲜叶清洗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当初存在的激烈争论,恰好加速了这种传播。

  更为重要的是,它向消费者传递了这样一种概念,“萧氏茶叶集团始终将产品的质量安全摆在第一位”。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健康无毒,萧氏茶叶集团愿意进行任何有助于此的尝试。

  而这恰恰是当今消费者最为关注,最为看重的,萧氏茶叶集团巧妙地走在同行之前,抓住了市场的兴奋点。

  这种对市场趋势熟练、超前的把握,并非萧氏人与生俱来,而是他们长期在市场浸润,具有高度市场敏感性的结果。

  很显然,对于跻身全国茶叶企业二十强,连续四年在湖北实力排在第一位的萧氏茶叶集团来说,他们正处于快速扩张期。

  集团董事长肖勇说:“公司前些年埋头苦干做产品,现在要昂首挺胸抓市场。”

  市场的拓展,萧氏集团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湖北市场、华中市场,而要打入香港、日本以及欧美这样的高端市场,才是集团发展的希望所在。

  很不利的是,在这些高端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品质和安全问题,一直受人诟病。

  这意味着,他们对于中国茶叶产品进入,检测更为严厉,条件更为苛刻。

  萧氏茶叶集团是无法避开这些门槛的。

  在萧氏集团高层的经营理念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质量安全的紧迫感:“对一个企业来说,产品质量和诚信是最核心的问题,市场能够对此作出最好的检验。”“对于茶叶企业而言,最大杀伤力,莫过于给消费者奉上一杯有质量隐患的茶。”

  “萧氏品牌的核心,就是重质量、推特色和差异化。”

  来自市场的反馈,证明了萧氏推行“洁净化绿茶”概念的正确性。

  2009年6月,在针对香港市场的一次拓展中,萧氏茶叶集团现场就向香港世润国际茶业有限公司销售5000公斤茶叶,并签订了20万公斤的意向协议。

  仅这一笔生意,涉及到的销售额就达到1400万元。

  个性,就是坚持信念,将正确的事做得尽善尽美

  “抓住市场的‘兴奋点’,观念的到位,并不必然地就能成为生产出高品质、健康安全产品的保障。”

  肖勇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也深知道企业高层的表率作用,对中间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意义。

  他深知,如果要想让员工100%的重视产品质量,自己必须要有百分之两百、三百的重视程度才行。

  所以,每到春茶加工高峰季节,总能看见肖勇守在加工现场,对鲜叶的洁净加工和各环节工艺进行控制,亲自对每一批入库的原料、出库的每一批成品茶品鉴把关。

  肖勇还非常关注竞争对手的产品品质。每隔几天,他都会叫人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产品质量。

  肖勇的作为,深深地看在集团每一个员工眼里,上行下效。

  对萧氏人而言,生产出来不合格的产品,哪怕是拿回家自饮,也是一种耻辱。

  萧氏集团将这种自上而下形成的质量意识,加以总结、整理,形成茶叶品质管理的“七条军规”:

  严格执行鲜叶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鲜叶收购标准;严格按照加工标准化程序生产;建立严格的分级精选标准;严格执行检验评审标准;严格执行仓储管理制度以及严格执行质量追溯控制标准。

  违反“军规”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行为,由质检部门一票否决,部门年度工作业绩为零;对负责加工、包装的管理人员一律开除,负责生产、质量的副总也要辞退。”

  不仅如此,对于国家制定各种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萧氏茶叶集团都是最模范的执行者。

  去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萧氏茶叶集团就组织公司员工进行专题学习,并且提高到事关公司生死存亡的高度,要求高层带头学,中层重点学,基层全面学。

  而在执行这部法规方面,萧氏集团也不遗余力。

  针对市场上认为散装茶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产区,品种、等级、重量无法保证”,“分销商是否销售厂家茶叶无法保证”,“存在质量风险”,萧氏集团主动规范了散茶销售,为市场做出表率。

  他们对散茶的销售和管理制定了方案,重新设计包装,规范品种和价格,确定了22个散茶单品,分5公斤和10公斤2个含量的包装,主动配送到各专卖店、商超和经销商,规范了散茶销售,并办理了分装许可证。

  对判断为正确的事情,萧氏力争做得尽善尽美。

  而这正是萧氏茶叶集团的品牌茶叶,能够屡屡获得国内外大奖的重要原因。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