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大选结果今日揭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7日 10:11  北京商报

  

英国大选结果今日揭晓

  英国议会选举6日拉开帷幕,全国约有4500万选民将投票选出由650名议员组成的议会下院。投票于当地时间7时开始,22时结束,大选的初步结果预计6日午夜或7日凌晨公布。

  自工党领袖布朗首相4月6日宣布参加大选角逐以来,布朗和保守党领导人卡梅伦以及自民党领导人克莱格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举行了英国历史上首次电视辩论。最近的民调普遍显示,三党支持率相差不大,选情呈“三分天下”的胶着态势,可能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届时将可能组成联合政府。

  工党:戈登·布朗(59岁)

  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个牧师家庭,高中时玩橄榄球导致眼部受伤,虽经多次手术左眼还是失明。他17岁时加入工党,24岁时就发表自己撰写的“苏格兰红皮书”,俨然以英国首相的口气进行分析,显露出政治才干。

  1977年至1983年,布朗任苏格兰工党执委会委员。1997年5月,作为布莱尔的搭档,布朗登上财政大臣宝座。2001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连任财政大臣。

  评价:布朗被称为“英国史上最成功的财政大臣”,在其任内,英国经济持续繁荣,无论敌友,都对他在繁荣英国经济方面的能力表示佩服。“经济成就”正是布朗竞逐工党领袖和首相的最大资本。

  与前任布莱尔亲切健谈、幽默风趣的个人风格不同,布朗多是呆板严肃的。有人说布朗冷漠、机智,表面强硬而内心怯懦。更多时候,布朗干脆被冠以“穿裤子的撒切尔夫人”绰号。

  对华政策:中英发展最好的时期是新工党时代,布朗主张拥抱亚洲的外交取向,为英国带来诸多利益。今年4月中旬,布朗内阁的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造访北京,表示要与中国建立“现代合作伙伴关系”。

  保守党:戴维·卡梅伦(43岁)

  出生在伦敦一个富有的股票经纪人家庭,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后代,可谓出身名门。

  就读于赫赫有名的伊顿公学,17岁高中毕业前因吸食大麻而被学校处罚,经过苦读后考入牛津大学,就读政治经济学专业,走上了最标准的“权贵之路”。

  35岁时他成功当选下院议员。2003年,成为时任保守党领袖霍华德的助手。两年后霍华德因大选失败而辞职,38岁的卡梅伦顺利上位。

  评价:舆论认为,卡梅伦是“保守党的布莱尔”,因为他就像当年的布莱尔一样现代、热情、活力四射,令保守党及其支持者为之倾倒。在许多英国人看来,卡梅伦具备了做首相的所有条件。在青年人中,卡梅伦的受欢迎度高达58%,远高于布朗和克莱格。

  对华政策:保守党执政期间,中英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妥善解决了香港问题。尽管目前在野,保守党仍然保持同中国的密切联系和接触。

  有可能出任卡梅伦政府外交大臣的威廉姆·海格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英国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自民党:尼克·克莱格(43岁)

  出生于英国南部的白金汉郡,父亲是一位英俄混血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裔教师。因为多元化的家庭背景,克莱格能够熟练地讲荷、法、西、俄、德5种外语。

  从剑桥毕业后,克莱格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深造并取得硕士学位。此后,克莱格因其所写的有关匈牙利产业私有化的报道获得了英国《金融时报》首次颁发的“大卫·托马斯奖”。不过,克莱格没有继续在媒体发展,而是前往布鲁塞尔为当时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英国保守党党员布里坦工作。1999年,克莱格作为自民党欧洲议会议员的候选人成功当选,并引起了当时自民党领袖的注意和发掘。2007年12月,他以微弱优势战胜对手成为自民党领导人。

  评价:今年4月15日的电视辩论结束后,此前默默无闻的克莱格成了最大的赢家,52%的人认为他是这次辩论的胜利者。有评论甚至将他比做美国的奥巴马。

  对华政策:自民党在意识形态上与工党比较接近,与工党和保守党在对华政策上分歧不大,对与中国关系持重视和积极态度。

  观察

  在大选结果正式公布前,舆论普遍猜测可能出现两种结局,一是形成一个由工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二是保守党险胜。

  长期以来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民众觉得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早已出现“审美疲劳”,寄希望于有第三政党出来进行变革。这次英国大选首次启动电视辩论,大大提升了民众对选举的关注度。自民党在辩论中脱颖而出,成为追捧对象,但自民党未必能够最终获胜。分析认为,如果一旦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占据压倒性大多数的“无多数议会”局面形成,无论工党还是保守党,都需要拉拢自民党与其结盟。自民党对于英国下届政府的组建可谓十分必要,必然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受金融危机和政坛丑闻的双重打击,一向以经济能手著称的布朗,失去了吸引选民的“王牌”。他在大选前就感到前景不妙,表示如果竞争对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愿意下台,另谋出路”。而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民调中虽然一直领先,但也有隐忧,这就是他的上流社会背景可能得不到草根和劳工阶层的认同。

  在对华关系方面,分析一致认为,无论谁上台,对中国的重视都不会减少,因为目前英国仍尚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三大政党均意识到,英国经济要想快速复苏,必须依托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此外,工党和保守党之前也都明确表示要将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投资场所,对英国具有极大吸引力,并为发展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联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机会。中英之间有良好的经贸往来传统,英国历来都是欧盟国家中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91.5亿美元。英国向中国出口78.8亿美元,从中国进口312.8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234亿美元。

  英国人深知,中英关系将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而显得愈加重要。即使英国能恢复其经济危机之前的繁荣和增长,也难以跻身世界经济十强。

  商报综合报道 CFP/供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