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洋大省的“深蓝广东”战略构想: 以产业为支撑向海洋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0日 08:20  南方都市报

  

海洋大省的“深蓝广东”战略构想:以产业为支撑向海洋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南都网)广东海洋风力发电、渔业、和海上石油开采等行业在“深蓝广东”战略下,将获得新的飞跃。CFP供图

  

海洋大省的“深蓝广东”战略构想:以产业为支撑向海洋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
制图:黄敬

  广东自古以来临海而立、因海而兴,目前已初步建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200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680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 DP的一成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中国首位。国务院日前将广东省列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为广东海洋事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前日在广州举办的首届广东海洋论坛上,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表示,我省土地人均量少,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低、海域广阔的资源特征,解决我省于海洋资源经济发展进程汇总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契机,以向海洋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为着力点。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南都网)

  国务院最近将广东省列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这是国家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后,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

  广东自古以来临海而立、因海而兴,目前已初步建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200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6800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 D P的一成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中国首位。

  “广东是海洋大省,但还不是海洋强省。”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称,广东海洋生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海域水质满足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海域面积仅为35.8,应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以人工方式加快海洋生态恢复。

  在郑伟仪看来,当前,就广东省而言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为“三偏多、三偏少”,即:分散零星用海项目偏多,集约节约用海项目偏少,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偏多,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偏少,对海洋自我净化期望偏多,对陆源污染物排海控制措施偏少。

  “我省土地人均量少,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低、海域广阔的资源特征,解决我省于海洋资源经济发展进程汇总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契机,以向海洋要资源、要环境、要空间为着力点。”郑伟仪说。

  向海洋要资源,科学围填海首当其冲

  郑伟仪说,长期以土地换G D P式的经济高增长,造成广东省生产和生活用地极其紧张,尤其是珠三角几乎面临无地可用的境地,科学围填海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

  有资料统计,广东省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1431个,海湾510个,贪图面积20万多公顷、海洋鱼类1065种,总共开发的滨海沙滩174处;探明滨海砂矿4 .7亿立方米、飞砂矿固体矿2167.3万吨,探明近岸海域石油资源97亿吨。如果说陆域资源空间开发成就了我省改革开放山十年的伟大成就。那么,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地多人少,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2公顷,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0.053公顷的警戒线。长期以土地换G D P式的经济高增长,造成我省目前生产和生活用地极其紧张,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几乎面临无地可用的境地。

  广东省近5年围填海面积近40平方公里,不足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或天津滨海新区用海的十分之一。

  郑伟仪举例:从国内外沿海地区发展经验来看,科学围填海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如:荷兰有近30%的国土是从大海里填出来,香港填海面积占总面积的6.5%。我省近五年来围填海面积近40平方公里,但不及河北曹妃甸工业区或者天津滨海新区用海的十分之一。

  “广东要根据围填海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等因素,确定海岸基本功能、开发利用方向,科学划定禁止围填区、限制围填区和适度围填区。”郑伟仪如是说。(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南都网)

  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资料分析,近五年我省沿海各市规划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共计321个,涉及用海的有260个,占80.9%。海洋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

  不过,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刘明博士告诉南都记者,广东省提出向海洋要空间,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这个提法是好的,可以突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的约束。广东省入海河流众多,滩涂淤涨型海域面积大,具有实施围填海的良好条件。但要根据海域资源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围填海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等因素,确定海岸基本功能、开发利用方向和环境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禁止围填区、限制围填区和适度围填区。编制区域用海规划,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用海,实现科学填海、有序用海,为领海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海洋电力将成广东能源产业新宠

  向海洋要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实现新跨越,除了传统的油气开发、海滨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四大产业,海洋电力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宝新能源董事长宁远喜表示,从近期看,以广东为例,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和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尤其在能源短缺、能源供应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我们广东的电力缺口依然存在着350万千瓦的缺口,开发海洋能源当然包括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等。可以为沿海城市和岛屿渔民提供能源,从而缓解能源短缺矛盾,从长远来看,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电力产业的支持和配合,以海上钻井平台为例,柴油供电5至10元,海上风能供电则只有2至3元。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传统海洋产业的纵深发展,有赖于海洋电力产业的支持与配合。”宁远喜称,通过海洋经济的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沿海陆地城市拓展和完善对外开放的格局。同时也符合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于推广已成必然趋势。其中,风力发电是最具有潜力的,对于太阳能来说,风电成本更低,对于生物质能风电技术更成熟。

  他介绍,国家发改委在国家风力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估计2010年就会达到总的风电装机规划目标。根据规划,还要重点建设若干百万千瓦大型风力发电基地,并在近海海域建设若干个海上风电项目。

  海洋的碳汇能力,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采写:

  南都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常丽丽

  记者观察

  海洋低碳技术大有可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推出“微型曼哈顿计划”,发展海洋微藻能源技术。已开发出海洋工程微藻,建立了主要包括绿藻和硅藻的富油微藻库。

  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家玮看来,发展海洋低碳技术是一个重点方向。

  比如说,大藻能源。以海带为代表的大型藻类可以制造燃料乙醇。目前以海带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已建立起海带生产乙醇的工艺流程。大型海藻生物质能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产量高,可大规模栽培。二是不占用土地与淡水资源,可以避免生物质能开发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三是大型海藻的栽培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和富营养化元素,抑制赤潮发生。

  此外,还有海洋物理能源,包括海洋风能、海水温差能、海洋化学能源和海洋生物质能源。(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南都网)

  海洋风能是指海洋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资源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成本仅次于火电,这使得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目前风力发电的成本仅为煤电的2倍、每千瓦时为0.45~0.6元之间。由于海上风时长、风区广、风力大,所以,一台同样功率的海洋风电机在一年内的产电量,能比陆地风电机提高70%。(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南都网)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刘明博士同样认为,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技术成熟,发展海洋低碳技术方面大有可为。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