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5月29日,在广州首家民营美术馆“53美术馆”成立之际,同时有两个展览开幕。一个是集合了广东多位著名当代艺术家的群展《睬你都傻——当代艺术在广东》,另一个是德国策展人阿基姆·华特策展的“涂鸦——从德国到中国·广州”。两个完全不同的展览,显现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代艺术的地域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个艺术家可能在世界各地同时举办展览。然而,地域性又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现实,从徐冰的书法汉字到蔡国强的烟火,地域痕迹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每个艺术家。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群展《睬你都傻——当代艺术在广东》显现了很特别的态度。“睬你都傻”是地道的广州方言,意思是:理你是傻瓜。策展人杨小彦用这句话来映射广东当代艺术家的现状,他认为这是广东当代艺术家们坚持当代艺术价值观的典型写照:干自己的事,不理会别人说什么。
那么,这种“睬你都傻”的态度究竟是怎样形成?又会对广东当代艺术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当代艺术发展二十多年来,“睬你都傻”又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作品?本次群展不一定能完整地呈现广东当代艺术特别的地域性,但却以“扎堆”的形式,带来了足够多的艺术家作品,为广东观众全面呈现了一条广东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5月29日,群展《睬你都傻——当代艺术在广东》开幕当天,天下起了大雨。这个春天,广州常常下暴雨,大雨、塞车、被水淹没的车、到处被挖的路、工地流出的泥水、报纸上的牢骚构成了这个城市乱七八糟、兵荒马乱的景象,但这些忙乱的场景又仿佛是这个城市的一贯风格:广州向来是一个乱中无序,但人们却各行其事,各自生活的地方。
突然下的大雨打断了德国艺术家的涂鸦创作,也打断了一群在地上画画的小朋友们的创作,人们便拥挤在旧厂房改造过的53美术馆展厅中,看着墙面和展厅内的艺术家作品,留下了艺术家冯峰的作品《W喷泉》在草坪和大雨中,孤独地喷水。
冯峰的这件作品被策展人杨小彦称为能“恰当比喻广州当代艺术状况”,冯峰将人人都能看到的麦当劳商标M倒置过来,变成了一个每隔一分钟就会喷水的W喷泉。他以简单、幽默的方式,非常自得、通俗地表现了自己对全球化消费文化的态度,杨小彦认为,冯峰的方式非常广州化,“聪明,巧妙,恰到好处,有一种不太残忍、不太可怕、因而是无伤大雅的讥刺,但内里却有一种放肆。”
这个被颠倒的麦当劳,就是一个南方世界的一贯态度,它恣意地放置在53美术馆的草地上,旁边就是53美术馆书写在红色展厅上的“当代ART”,,无论刮风、暴雨还是潮湿的回南天,这个城市都很难改变它自身的步调以及对其他潮流的不以为意。
回到展厅当中,琳琅满目的作品可能更像汹涌的广州街头,什么人、什么事都有,然而大家都若无其事地穿过。在杨小彦的策展前言中,他细数了二十年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尾象”到黄一瀚“卡通一代”,再到刘庆元、冯峰等一贯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以及今天更多的“80后”年轻人,看似有一条相似的地域或时间脉络,但细看下去,又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想法,就像诗人夏宇曾写过的一句诗:“我们如此善变但从不混乱”。他们的一件或多件作品挂在昔日的旧厂房中,色彩缤纷、风格各异,各自存在,在很喧嚣、很热闹的气氛中,也有一份和冯峰作品相似的“独自存在”的孤独感。长期以来,广东当代艺术都是如此,和北京、上海热火朝天的艺术氛围相比,总是有着某种喧闹中冷清,忽视中的自得其乐。
展览开幕当天,组织方在展厅上的三楼召开了一场由批评家和艺术家共同参与的研讨会,人们纷纷从自己的角度谈论了对广东当代艺术的看法,无论“睬你都傻”的地域性,还是广东当代艺术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对于广东艺术家的真实处境,大家都呈现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和赞赏。困惑广东当代艺术的“睬你都傻”所带来了冷清,也惊叹于这里往往出现不受潮流干扰、甚至领先潮流的观念。对此,艺术评论家冯原这样说道:“这种处境正是因为地域所造成的,在广东的当代艺术家们也许能真切地体会到某种限制,同时,又不得不用双重拒绝的方式来显示自身的存在。”在冯原眼里, “睬你都傻”实际代表着某种任性的情绪,像一个被忽视的小孩,你不理我,我干脆“睬你都傻”,但是“睬你都傻”之后,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场展览并没有提出“我们该怎么办”的解决方案。展览总监胡震认为,他们举办这个展览,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展示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的现状,而怎么走,怎么办,将是聚在这里的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共同营造的未来。
相信广州的当代艺术有些特别的样子在,既不同于北方的当代艺术狂欢,也不像四川成都和重庆那样,近乎流水线的风格生产。广州当代艺术不太火,人数有限,比不上北方,比不上西南,比不上江浙与上海。更重要的是,主流艺术,我在这里说的,主要指画院美协的通俗柔美的写实,一直对之心存不满,但也只能越来越无可奈何。——杨小彦(策展人)
1分2分3分4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