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年是辛亥革命百年,海峡两岸已经有隆重纪念的预热迹象。辛亥革命不是一日之功,民主革命先行者们的流血牺牲可以追溯到更早时间。从武装起义的角度,打响反封建王朝第一枪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如今的深圳。
现在东部华侨城的那个位置原来有个小山村,叫作“三洲田”,当地人都知道,三洲田有“大三洲”和“小三洲”之分。这个高山密林中的小山村在中国近代史上名气不小,缘由是人们通常说的“三洲田起义”。
起初,孙中山和一众同志选定的起义地点是三洲田,当时这一带归属归善县管辖,大概是如今深圳的东部和惠州的一部分地方。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一是因为山高林密,二是因为临海,便于从海外运送枪械,从地势上说,是偏僻的“三不管”,可守可退。
2000多绿林好汉秘密聚义山林,可是,临近起义的时候,三洲田村的廖氏耆老出来反对,原因是怕一旦起义失败,清兵肯定要满门抄斩。起义军为难之际,兴中会的骨干会员罗生出了个主意:将起义大本营转移到他的老家——位于马峦山马栏头的罗氏祖屋。
这罗氏祖屋所在的马栏头离三洲田不远,向东北方向翻过几个山头就是,走山路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的路程,起义军于是立即移师到那里。
关于起义的具体时间,史学界历来有点争论,但相差就是那几天,一般的说法是公历1900年10月5日半夜时分,起义军在罗氏祖屋举行烧猪祭旗仪式。1895年的广州起义,那本是兴中会谋划的首次武装起义,因为被人告密,起义还没开始就被清兵围剿。因此,马栏头起义是广州起义流产5年之后的重整旗鼓。
关于马栏头起义的失败这里不再详述,总之,起义的存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最终在惠东宣布解散,起义军将领纷纷逃到香港等地。电影《十月围城》里张学友客串的那个杨衢云就是起义军首领之一,而史实是:杨是在家里被刺的,而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露天,况且,杨衢云当时没死,后来死于医院。
本文需要澄清的几个历史事实是:
其一,“三洲田起义”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马峦山起义”,或者叫“马栏头起义”,马栏头现在属于深圳坪山新区管辖,罗氏大屋还在,有兴趣的去看看就明白了,那里在抗日战争时期再次成为革命圣地,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曾在那里设过司令部。
深圳落差最大的瀑布——马射尿就在马栏头附近,如今,马峦山是深圳驴友溯溪的最佳路线,但是,这些年轻人是否知道,他们常常歇脚的地方正是当年庚子首义的旧址。
其二,当年起义将士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子弟,这是深圳人的光荣,比如龙岗人黄福,下沙人黄耀庭等等;起义失败后,马栏头、碧岭,包括三洲田都遭到清兵的疯狂报复,烧房屋和屠村,惨不忍睹。
其三,孙中山对庚子首义评价甚高:“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吾人睹此情形,心中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中山先生后来对于三洲田和马栏头乡亲付出的英勇牺牲甚感沉痛,曾派长子孙科前去慰问,并亲笔为马栏头一所小学题写校名:“强华学校”,现在该校遗址的门楣上还依稀可辨。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其子孙科为三洲田学校亲题一副匾牌:“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如今,这所学校搬到了山下,现属盐田区辖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