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市场营销全书。《红楼梦》有两条线,明线是讲宝黛钗的爱情故事,暗线则是讲四大家族的盛衰兴亡。对于有情人来说,比战场更残酷的是情场,对于生意人来说,比情场更残酷的是商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红楼梦》,透过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你会发现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官商勾结的体制腐败、职场里的潜规则……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商业教科书。
宝玉诞生记:
神秘事件背后的故事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江湖广为流传的护官符道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气象。但富不过三代,贾府到贾宝玉这代已历四世,已经是败象初生,表面上还风光,实际上已经囊中羞涩。贾宝玉的老爸贾政为了中兴贾府,便精心策划了宝玉诞生记。
“我儿子生下来嘴里含着一块美玉。”这话搁在现代,谁都不信,但在信息不发达的红楼梦年代,却有无限的传播力。宝玉含玉而生就如同“文曲星下凡”一样,全民仰视。从此江湖上虽很少见宝二哥的身影,却到处流传着宝二哥的传说。
宝玉出生成就了贾府这个百年家族的一次完美的故事营销,给贾府这一老品牌罩上了焕发新生的炫目光环。
为了扩大这件事的影响力,《红楼梦》中对贾宝玉含玉出生这件事,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借他人之口,云里雾里,口口相传,不仅为这一事件做了第三方背书,还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和魅力。
《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跟贾雨村讲到贾府时说:“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林黛玉初进贾府,还没见着贾宝玉,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就给林黛玉打预防针: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可千万别招惹他。宝玉被说得如此不堪,更刺激了林黛玉的好奇心:“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宝玉一出现,却让黛玉眼前一亮:“好生奇怪,倒像是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第一眼,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就来电了。
薛宝钗更不能免俗,一有机会便索要来宝玉仔细端详:“托在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五色酥,花绞缠护。”
中华民族是崇尚玉的民族,玉被人们看做是代表“神圣、祥瑞”的珍宝。从秦朝开始,皇帝的印便是用玉制成的,叫玉玺。唐代还明确规定了官员佩玉的等级制度。明清两朝只有位居一品的官员才能用玉腰带。
贾家出了一位衔玉而生的男娃,这事儿闹得够大的,不仅本家族人知道,上流社会也流传,诸如此类的广泛传播,大大增加了贾宝玉的知名度,同时也给贾府镶上了神佑天助的光环。
皇帝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称为“天子”,对上天的信息格外敬畏,但凡谁献上祥瑞之兆,便备受关注,龙颜大悦还可加官晋爵,改换门庭。宝玉衔玉出生一事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必琢磨:“这贾家,如今生个儿子竟含宝玉,真是祥瑞之兆,看来贾家确有非凡之处。”宝玉成了贾府的品牌符号,这为元春入宫提前做好了铺垫。
贾政策划这一出离奇的“宝玉出生记”,就像是一个企业从诞生时就瞄准上市一样,一开业就开始讲了个好故事。贾政的这一策划可谓是一举多得,给宝玉戴上了一道光环不说,也给贾家增色不少,贾元春被选入宫并由秀女一步步晋升到贵妃娘娘更显示了这块玉的魔力。
贾政这“谋于密室”的策划,恐怕只有他们夫妻俩清楚,连贾母都未必知道详情,所以在宝哥哥丢了玉时,贾母十分紧张,而贾政却相对冷静,因为他知道宝玉含玉出生只是他的策划而已。
金玉良缘计,暗度陈仓
为了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婚姻,第一件事就是营销宝钗。既然宝玉有玉,那么宝钗也要有相应的信物来配,以造成天作之合的假象,自古天意难为,替天行道,谁也不敢拦着。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我们仔细考量,便会发现这个故事中的纰漏。
薛宝钗作为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和重要当事人,在母亲制定了计划之后,也逐渐展开了攻势。
趁着宝玉过来探望,宝钗先是索看宝玉,看完正面看反面,又看正面,口中念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还念了两遍,明显是发出暗号,旁边的贴身丫鬟莺儿对答如流:“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此话一出,勾起了宝玉的好奇心,软磨硬泡索看宝钗的金项圈,一看上面的字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还真和宝玉上的话像一对匹配。宝钗之前还故意半推半就地卖关子:“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宝玉反复念了几遍,莺儿又开口了:“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莺儿这快嘴,被宝钗止住了。
为什么说这是策划呢?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故事出现了前后矛盾。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薛姨妈跟王夫人说的是:“金锁是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而这里宝钗和莺儿两个人却露了马脚,说和尚说的“必须錾在金器上”,也就是说宝钗的金锁是后来自己打的,和宝玉所衔之玉上相对仗的两句话也是后来刻上去的,这和薛姨妈所说的和尚给的金锁显然对不上。和尚给的金锁和自己打制的金锁不可同日而语。
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的金玉良缘渐渐地在贾府传开了,本来板上钉钉的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被成功瓦解了。
众人推波助“良缘”
制造了一个“金玉良缘”的故事后,薛姨妈下一步考虑的是如何推广这个故事,并让贾府的决策层采纳,这件事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了,必须合众人之力,所有能利用上的关系,都在薛姨妈的考虑之内,保证计划的万无一失。
王夫人和薛姨妈本身就是亲姊妹,谁不想自己家里得权得势,想来也并无不好,“金玉良缘”既然已明里暗里地在贾府传开了,明争暗斗也就必不可少了。
薛姨妈旁敲侧击,王夫人实际操作,笼络袭人,冷漠黛玉、驱逐晴雯、对抗贾母,而且有女儿元春这个强大的后台支持,悄悄地便私下定了这门亲事。本来是想慢慢来,不料贾宝玉再一次丢了玉,这才促使金玉结合之事提速了。
当日,宝玉原是准备一起去赏花,更衣时发现玉不见了。众丫头婆子寻了三日,没找到,整个贾府都急得团团转,又是算命,又是重金悬赏,还闹出个“假宝玉”事件,气煞众人。
唯有黛玉心里暗喜:“果真金玉有缘,宝玉如何能把这玉丢了呢?或者因我之事,拆散他们的金玉,也未可知。”看来,林妹妹真是很傻很天真,薛姨妈哪会让煮熟的鸭子飞掉。
而宝玉呢,本是嚷嚷着丢了算了,后来竟痴傻起来。一开始“不言不语,没心没绪的”,到“终日懒怠走动,说话也糊涂了”,接着“一日呆似一日,也不发烧,也不疼痛,只是吃不像吃,睡不像睡”,只管“嘻嘻的笑”,众人都急了。想来,这通灵宝玉背后写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是灵验了。
贾母见此情景,看着心肝宝贝儿“神志昏聩,医药无效”,心急如焚,想起前几日托赖升媳妇给宝玉算命的结果:“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贾政当然知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儿,本来含玉出生就是他一手策划的,并不是真有其事,“金玉良缘“他自然是不信的。可是看着老母亲老泪纵横,加上王夫人在一旁帮腔说“姨太太是早应了的”,这是薛姨妈一手策划的,她怎会不应,贾政最后也只好妥协了。
薛姨妈这计划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最终大获成功。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