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帮女孩卖报
写出《卖报歌》
《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一首《卖报歌》从它诞生至今已近80年,在80年的岁月里,它被无数的人们哼唱着,伴随着一代代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但你知道聂耳当初是如何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卖报歌》是聂耳创作的六首儿童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1933年,聂耳和一个10岁左右的卖报小姑娘小毛头交上了朋友,他多次伫立在马路边,观察她的劳作,甚至帮她卖报,小毛头起早贪黑地卖报,以维持生计的遭遇,深深打动了聂耳,他以小毛头为模特,写出了卖报歌。
《小白杨》作者
是位重庆诗人
《小白杨》:一颗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卫着北江,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喽喂,太阳照的绿叶闪银光,来来来……
1982年重庆籍诗人梁上泉,应部队老战友之邀,到新疆乌鲁木齐军区的一个边防哨所访问,新疆壮美、修长的白杨树,让词作者感到一种特有的美感。1983年7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了一批歌词作家,到内蒙古和大兴安岭采风,梁上泉参加了,在当时呼伦贝尔的中苏边境,梁上泉看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捧着一个军用水壶走到哨所旁的小树边,给小树浇水,这两次采风活动,给了梁上泉创作的灵感,一首反映新时代军人的优美歌曲《小白杨》诞生了。
《嘉陵江上》旋律
诞生在长江边上
《嘉陵江上》: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嘉陵江上》于1939年初作于重庆,作词家端木蕻良的词作是一首散文诗。贺绿汀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均不理想。最后,他背熟歌词,独自徘徊在长江边上,反复轻声朗诵,终于在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摸索到相应的旋律,写出了这首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的独唱曲。
这首歌寄托了作者对失去的家园———东北三省的怀念,唱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它问世以来,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作为男高音独唱曲目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唱。本报记者 李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