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全球经济进入了再平衡过程的博弈。作为自古就有经商传统的闽商而言,他们也面对了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0年,新浪财经推出大型专题报道《闽商求变》,走访有影响力的闽商,与各大企业家进行深度对话,讲述闽商们在新一轮市场博弈中的探索和创新,探讨外贸与内销、上市与公司结构治理以及家族企业的传承等问题。
《闽商·求变》本期人物,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
四十不惑。今年12月份,丁世忠度过了他四十周岁的生日,他从17岁开始创业,久经商场历练,从一名善于反思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决断力强、沉着勇稳的中年人,他所创办的安踏不仅从晋江三千多家鞋企中脱颖而出,更连续多年在中国运动鞋市场上综合占有率排名第一。
2007年,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年派息率高于60%,2009年,安踏收购了意大利品牌Fila。丁世忠如何缔造出一个创业创奇?如今,永不止步的安踏又将走向何方?
巧拼才会赢 收购国际品牌进军高端市场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有一句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体育展现了人类的速力量和信念,有着无限的魅力,备受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更注重运动和健康,中国的运动品牌进入了一个繁荣期,竞争也日渐激烈。
丁世忠:首先市场永远在竞争,但是首先你看企业增长不要看它一年,企业增长你最起码看它一个周期五年。每一个企业周期五年当中都要健康。我觉得一个企业没问题,而且一个市场永远都要在竞争的环境当中,谁能够站得住脚,谁才是最后的一个获胜者。
如何在竞争中获胜?如何突破成长极限?闽商自古就是一个家族企业为传统的商帮,创业时靠的是“爱拼才会赢”,而要适应现代市场,还要引入外脑,学会“巧拼”。
安踏在发展初期,就注重引进职业经理人,将安踏股权和管理权分开,2003年,丁氏家族开始理清股权关系,为安踏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丁世忠:其实这里面我们一直企业没上市之前我们效益一直都很好,但是后来考虑的,我们是想把企业列为企业最大的一个问题,你就要系统化规范化,但是系统规范化你必须要备受监督,你才有办法系统化规范化,在这样情况当中,所以我们决定要上市。
2007年7月11日,安踏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大涨超过40%,这使持有公司75%股权的丁世忠及其家族成员的身价超过了130亿港元,直至今日,安踏每年的财务报表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丁世忠:因为我们资本市场其实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你企业一个健康的一个文件,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我们从上市第一年到现在坚持每年派息超过百分之六十。
晋江的旅游、运动鞋总产量超过全国40%,世界20%。,被称为“中国鞋都”。这里一次次掀起了创品牌热潮、上市热潮,一次次令世人瞩目。如今,他们面对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实现从 “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好地实现品牌价值。
2009年8月,安踏酝酿已久的国际品牌收购终于开花结果,将意大利品牌Fila中国商标权及运营业务纳入囊中。安踏为什么选择Fila?
丁世忠:安踏一直致力于想成为一个多品牌的管理公司,安踏自己的品牌我们定位在大众这方面做得不错,我们一直想寻找在高端领域当中有一个品牌,Fila这个品牌不错,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我们想买它过来跟安踏品牌做互补做高端。
安踏计划将FILA品牌打造为集团新的增长点,在2010年推广产品之后,希望能在2010年实现明年收支平衡,2012年实现盈利。
丁世忠:一个品牌从商品企划到产品上市,它是要16个月时间,我们刚买过来一年,所以慢慢开始它会有所表现。
要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导者,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施行多品牌战略是必经之路,对人力、物力、营销、物流等多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是对企业生命力的严峻的考验。闽商的许多企业家出身草根,却能成为中国企业家族群里最有活力的群体之一,就在于他们敢于主动求变,不断扩张版图,因为在瞬间万变的市场中,不进则退。
丁世忠:我们当初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我们的愿景,叫做成为中国双第一。第一销售第一,第二品牌都第一。那么我们要成为这样一个公司,可能我们的目标还没实现。阶段性的赢有可能,但是长期的赢充满很多的挑战。
我们过去到现在回来一直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领导者,我们也希望我们继续能保持这样的一种态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