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山黑水间串起金色城市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 01:34  经济参考报

  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区简读

  东北东部地区分布着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通化市、本溪市、丹东市12个城市。

  12市虽然分属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但都属于沿中朝、中俄边境线地区,各城市间各具产业特色,互补性很强,都处于东北亚核心区域,山相近,水相连,人相亲,即将开通的东北东部铁路贯通东北三省,直通大海,把12个市紧紧连接在一起。

  12市城市数量占东北三省省辖市的三分之一;面积78.5万平方公里,占东北三省区域总面积的31.2%;人口2480.32万人,占东北三省总人口的22.8%,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400亿元,占东北三省19.3%。

  在区域一体化大潮推动下,2009年9月,首届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在丹东举行,共同签署《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区域合作圆桌会议机制。

  2010年,大连市作为观察员身份加入到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中来,从而形成了(12+1)的区域合作体系。

  □记者 王晓明 石庆伟 范迎春 沈阳报道

  东北东部城市的区域合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经济专家认为,要推进东部城市区域发展取得实效,应以“一体化”为突破口,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打破市场壁垒及行政壁垒;鼓励优势企业跨区兼并重组,发挥比较优势,构筑优势互补、梯次发展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旅游一体化:打开利益共享“突破口”

  在东北东部城市第二次圆桌会议上,不少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东部城市在道路交通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应大力发展区域一体化旅游,突出“白山黑水、冰天雪地、天然草原、民族风情、工业基地、旅游基地”的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让区域与城市之间互为市场、互为资源,形成区域“大旅游”。

  鹤岗市提出,应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各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力争形成品牌旅游产品链和产业链。其次要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各城市依据自身优势提出相应的旅游资源,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建成适应不同客源市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等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联手打造旅游品牌。各城市之间建设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互为旅游目的地,提供旅游资源简介,推介对方的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促销,实现贸游互动。

  辽宁省发改委振兴处处长宁国光认为,以旅游业的合作与其它方面的合作相比,可操作性更强、见效更快,是各城市间利益共享的最佳突破口。

  延边州委常委、延龙图党委书记于晓峰说,应充分发挥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和互补性强的优势,加强政府间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统筹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加强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市场,形成竞争合力。特别要利用东北东部区域特殊的区位优势,着力加强中、朝、韩、日、俄五国间双边与多边合作,积极发展跨境旅游项目。

  丹东市代表李树民建议:成立旅游发展联盟,整合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跨区域旅游产品,联合开拓旅游市场,实行旅游一体化管理,建立东北地区无障碍旅游区,逐步推进一网通(通讯)、一卡通(车辆)、一导通(导游)和一票通(景区)。

  物流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加速器”

  专家认为,物流产业是推进区域城市发展的现实而理性的选择。发挥东北东部城市滨海、滨江、沿边的优势,加快发展区域物流产业,使物流产业在区域内、城市间、企业间的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板块,真正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的加速器。

  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分析表明,近年来辽宁港口吞吐量与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同向的。经辽宁沿海进口的原油、铁矿石已占东北地区石化、钢铁等产业所需原料的三分之一左右;下水的成品油和钢材等货物占腹地产量的一半左右;粮食装船量占腹地粮食外运量的40%左右,巨大的物流推动区域经济向一体化迈进。

  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鹤岗市建设要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物流网络。城市之间要合理设置物流中心,互相提供仓储、运输、包装、配送、装卸等物流各环节服务,以实现产业运作配套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同时,把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要建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各城市之间充分发挥在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和引导生产、商贸、物流等企业,在区域各市间、各行业间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竞争,尽快把传统物流培育成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产业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一盘棋”

  交通一体化、旅游一体化和物流一体化发展,将最终打破市场和行政壁垒,促进各种要素合力流动,形成竞争合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据了解,目前东北东部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轻纺等工业协调发展、门类众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金、石化、能源、机械装备、医药、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基地。通化市委书记张安顺介绍说,这些城市经济结构类似,产业关联度很高,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工格局。

  从产业基础上看,十二城市各有不同;在异质性方面,通化市重点建设钢铁、医药、食品三大基地;丹东市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仪器仪表等产业;在互补性方面,通化、本溪是钢铁生产基地,可以为丹东、吉林市的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产业提供钢材;鹤岗、白山等地丰富的煤炭、电力等能源可以有效缓解丹东、通化等地的能源“瓶颈”问题。

  同时,又存在同构性,如医药既是通化、延边的支柱产业,又是本溪、白山发展中的重点行业。国际经验表明,区域内经济协作的效应是与各组成部分的异质性成正比的。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地区间进行经济合作,越来越寻求同构性行业内部的分工和异质化。因此,东部城市合作更具备平行分工的基本条件,即可以在区域内实行“错位竞争”,最终实现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专家建议,东部城市下一步应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和经贸合作。根据现有产业格局,共谋一批合作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生产、投资合作;鼓励重点产业衔接协作,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临港产业、物流产业发展,共同促进冶金、医药、食品、煤炭、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支柱优势产业扩能提升和相互配套融合,增强资源、技术、原材料等各种要素的优势互补,形成更大范围的集群发展。

  合力打造东北振兴新的增长极

  ———访东北东部(12+ 1)区域合作秘书处秘书长、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怀乐

  □记者 王晓明 范迎春 石庆伟 沈阳报道

  瑞雪飘舞,东北大地银装素裹。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的一股热浪,在白山黑水间激情涌动。

  在东北振兴战略和区域一体化推动下,东北东部的区域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加速推进。记者近日对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秘书处秘书长、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怀乐专访了解到,丹东、通化、牡丹江等13个城市,正在合力打出一张“集群牌”,以期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机遇昭示希望,合作推动发展”,于怀乐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丹东市首发倡议,与东北东部各市(州)共同举办了两届“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两届“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使东北东部区域合作与发展得到了深入推进,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态势积极务实,双边和多边合作交流呈现上扬态势。

  目前,这个跨越三省的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工作,已经从务虚走向实质性操作阶段。

  据于怀乐介绍,东北东部各市(州)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关、物流相通,各自具有开展区域合作的明显优势、条件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当前,东北振兴步伐在加快,随着辽宁省的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吉林省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区域合作作为国家战略先后获批实施,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快;同时,一批助推一体化进程的重大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东北东部铁路、丹通高速公路等各项重点项目相继开建,东北东部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东北东部区域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将这些基础设施资源、地域资源和行政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迅速打造和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特别是发挥出整体沿边、靠海、临港的区域优势,进而促进地区与地区、边疆与腹地、国内与国外的双向互动,促进区域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加快打造东北振兴新的经济增长极。”于怀乐表示。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与各市(州)的工作机制,设在丹东的东北东部区域合作秘书处已经成立并开始高效运转,区域合作总部大厦已经在丹东奠基开工”,于怀乐说,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已作为惟一一个跨省际合作的重要内容,被列入首届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议题,上升到东北四省区合作层面进行推进,为最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获得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政策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快实现港口与腹地互动、资源与优势共享,区域合作秘书处正在积极协调、推进丹东港在东北东部地区的“陆港”建设,使区域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牡丹江海林丹东港集团陆港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的第一个先导工程———通化丹东港集团陆港11月10日正式奠基开工;本溪丹东港集团陆港回填工作将于年底前结束;在佳木斯、鹤岗市、同江市、富锦市的陆港项目正在筹建中;在吉林省的延吉、图们,黑龙江省的抚远等陆港项目正在调研、选址中。

  于怀乐告诉记者,今年9月下旬在通化市如期召开了第二届东北东部(12+1)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内容》,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东北东部区域合作的倡议书》和《东北东部(12+1)区域经济优惠政策》,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合作事项达成共识。

  《东北东部(12+1)区域经济优惠政策》在丹东等市已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转发,增强了文件的落实力度,这为实质性推进区域合作奠定了政策基础。各市(州)在规划、物流、旅游、商贸、金融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参与和推动东北东部区域合作的良好势头。

  于怀乐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东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东部城市群将与辽宁中部城市群、辽宁沿海城市群、哈大齐工业走廊、吉林中部城市群进一步实现交叉和融合,增强区域集聚效应,从而加速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

  于怀乐说:“东北东部十三个市州的干部群众,对区域合作充满期待,充满信心,积极非常高;今后,我们将按照首届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精神和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领导关于推进区域合作的要求,继续深化区域合作,立足北黄海,面向东北亚,积极探索和拓展区域合作范围,在建设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的基础上关注并尝试开展与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经济链接合作,为使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早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不懈努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