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投资美国热潮袭来 机会千载难逢?_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1日 15:14  中国经济网[ 微博 ]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无论是目前的经济形势还是政府的相关政策,都给两国在民间投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一个并不科学的“第三次移民潮”的概念,从2010年年中开始被媒体热炒,由头是近年来屡屡攀高的移民数量。来自澳洲统计局(ABS)和美国国土安全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已经超过传统的英国和新西兰,成为抵澳移民人数的榜首,与此同时,大陆移居美国的年度数量已攀升至2009年的6.4万余人,仅次于墨西哥。

  与这种移民潮相伴随的,是投资美国资产热度渐高的势头。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几轮调控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宏观背景下,中国投资客抄底美国房地产的新闻此起彼伏。而在实体经济领域,包括电动车、能源在内的诸多项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中国企业与个人投资者的身影。

  种种迹象均表明,中国投资美国正面临着罕见的热潮。

  大师重来

  

  2010年11月12日下午3时,国贸大酒店六层群贤厅。投资大师罗伯特·艾博特(Robert Abboud)缓步走上前台,笑容满面地向在场的媒体致意。此行中国,是因为以他名字命名的私人投资企业ARACO(A.Robert Abboud and Company)担任一个投资移民项目的监管方。

  罗伯特现任艾芬豪能源公司联席主席兼首席独立董事,历任西方石油公司董事及首席运营官、芝加哥第一公司及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总裁、德克萨斯第一联合银行总裁等政商要职。早在1980年,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将他评选为美国十大最强势的老板之一。

  在座的众多媒体,对罗伯特并不熟悉。即时了解他,还要通过现场播放的幻灯片和宣传册。幻灯片中,他和邓小平、余秋里等国家领导人握手示意的照片渐次翻过。照片上显示的时间是1978年和1979年,分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经济特区的年头。

  在罗伯特眼里,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就像19世纪中期的加州,是一片潜力有待开掘的投资热土。但在当时的美国,像罗伯特这样石破天惊的预言不仅没人相信,反而备受质疑。

  从数据来看,1978年的中国,全年GDP仅仅2307亿美元,而到2008年时已经攀升至45200亿美元。从1978年开始,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纷纷进驻中国,掀起了一轮投资中国的热潮。那时候,早进入中国意味着早觅得商机,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例如比麦当劳早来几年的肯德基,让麦当劳在随后的数十年中紧紧追赶,如今仍然只能望其项背。

  在1978年,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罗伯特是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行长,他希望他的银行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设立银行办事处的银行,并就相关问题和余秋里达成了共识。1979年,罗伯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的董事会,与会的成员包括26家当时美国的大公司,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美国大企业的董事长。从那以后,这些企业和开放之门初启的中国建立了深刻的联系,开始了他们各自的生意。

  在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以后,罗伯特担任西方石油的总裁,并和中国开展了包括珠江打探油井在内的众多合作。在开发山西平朔的中国第一个露天煤矿时,罗伯特是美方的负责人,当时中方的负责人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

  让罗伯特记忆深刻的,是一次项目出现分歧时,他和李鹏副总理分坐在邓小平的两侧,通过缜密的商讨,最终将问题解决掉。谈笑间回眸与中国的卅载往事,仿佛叙述昨日一般,在罗伯特的口中条分缕析地娓娓道来。某种程度上,罗伯特是作为中美之间商业合作的最初桥梁而让大家认知,在那个年代,如他一样在政商两届如鱼得水的人物,为这个世界上的两个最伟大国家的最初合作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在担任西方石油公司总裁之后,罗伯特又去了田纳西银行做董事长,其业务之一便是为中国的企业提供贷款。罗伯特与中国之间将近四十年的这种关联及友谊比喻成一个爱情故事,沧海桑田,历久弥坚,有合作也有分歧,但都为了一个共同发展和美好明天的良好愿景。

  距离罗伯特1979年来华,整整三十一年。中国发生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和大多数外国人的反应一样,在罗伯特眼里北京的高楼大厦和纽约这样的城市并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说30多年前,投资中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的话,那么今天罗伯特来到中国并认为投资美国的时机已到无疑是一次对中国成就和地位的认同。罗伯特的判断是,新一轮投资美国的大好时机正在开启。因为,曾经一味依赖国际资本和外来输血的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刮目相看,无论是居民储蓄还是外汇储备,甚至是GDP,都居世界前列。而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无论是目前的经济形势还是政府的相关政策,都给两国在民间投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美国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国家,欢迎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从我个人对中国长期的情感而言,我更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移民。”罗伯特表示。

  Wood Dale的来龙去脉

  和ARACO的合作可能,起始于2008年。事实上,在还没有确定的EB-5投资项目之前,国内一家叫做北京锦国怡凯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锦国怡凯)的机构就曾经找到罗伯特探讨第三方监管的可能性,当时的罗伯特尽管对这种探寻中的监管模式极其认可,但也对锦国怡凯的执行董事宁立表示出了些许担忧,因为一个运营中的项目会否同意来自外部的监管方来涉足其具体运营还是未知之数。

  EB-5是鼓励外国投资人投资建设美国境内项目,并为当地创造全职工作机会的项目。其投资资本门槛分100万美元和50万美元两种。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宁立和锦国怡凯董事总经理张正岳一起走访了美国7个州的5个区域中心,涉及EB-5具体项目十余个。实地考察中,尽管经过严格培训的推介人,将他们的项目介绍得天花乱坠,让每一个项目给人的感觉都至臻完美,但由于对相关行业和背景不了解,致使当时的锦国怡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些项目中,既有夏威夷的涉及上亿美元的旅游观光项目,也有世界投资热点的电动车项目,但锦国怡凯最终都没有选择。“选择项目首先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如果没有一个全盘的把握,即使推介人将前景描绘得多么美好,锦国怡凯也不会碰,因为我们要为我们的投资人负责。”有着职业律师背景的宁立对本刊记者表示。

  调研中,宁立与张正岳也发现,相关客户们普遍认为项目越大越好,这和投资移民中介机构普遍宣传的理念大致相似。在锦国怡凯副总经理蔡蔚看来,投资项目的规模越大,就意味着有越多的不确定性。

  市场上的另一个盛行的理念是小额投资和部分注资进而成为股东,这也是投资人们竞相选择的投资方式。大多数选择EB-5项目的投资人往往认为投资额越小风险越小,但调研多个项目之后,宁立并不这样认为。“项目越大证明个人投资的比例越小,比例越小则意味着发言权越小”,宁立对本刊记者表示,类似虚假注资和风险推诿的情况,更容易发生在比较大的投资项目上,而且项目的运行中会有诸多的特殊情况。种种无法预定情况的存在,使宁立找到在美国投资界声明俱佳的罗伯特担任总裁的ARACO来为锦国怡凯监管其未来要引进的投资项目。当时锦国与ARACO所达成的共识是,这个项目要具备“小的项目、不做股东而全额投资、明确收回投资本金的期限和有权威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四个条件。张正岳进一步解释,小项目比较容易迅速完成,全额投资可以将投资转换成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而便于掌控,而让投资人知道何时以何种方式收回投资可以让投资人少了后顾之忧,有效的监管则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找到Wood Dale老人特护中心项目,是经过罗伯特先生的介绍。该项目的从属区域中心是成立于2009年5月的芝加哥地区外商投资集团区域中心(Chicagoland Foreign Investment Group Regional Center),该中心也是唯一一家允许外商投资其自身项目的区域中心。在锦国怡凯与其正式接洽之前,该中心已经成功为两个老人特护中心募集资金。

  Wood Dale老人特护中心是一个典型的EB-5项目,它的总投资额为1250万美元,总共需招募25个投资人,人均50万美元。担任这个项目的管理者的是由被美国国会誉为“老人护理行业典范”的Randall Resedence集团。但让罗伯特看重Wood dale老人特护中心的,不只是因为项目的操作简易和低风险性,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的潜在需求。二战以后,美国出现很多生活无依的老年人,他们对养老中心有着刚性的需求,并且“婴儿潮”一代也正濒临老年,这也是老年特护中心未来发展的一个保障。“作为监管方,我就是希望尽可能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让他们不仅可以拿到他们想要的身份,同时将他们的投资合理合法地拿回来。”罗伯特对本刊记者表示。

  因为在投资理念上的契合,也让宁立和罗伯特成了忘年之交,并最后敲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条件和来中国推介该项目的计划。

  据悉,在美国像负责Wood Dale项目芝加哥地区外商投资集团这样的区域中心有128个,每个中心下设不等的若干个项目,面向全世界招募投资者。据宁立介绍,中国每年参与EB-5投资项目的投资人在2000人左右,如果按EB-5项目的最低门槛50万美元计算,投资额逾10亿美元。如果从就业来看,2000人意味着可以催生20000个就业岗位。

  到美国去

  

  如同三十年前投资中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的论断,罗伯特判断,相似的机会正在经济处于复苏进程中的美国酝酿。

  美国当下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中最为严重的失业潮。根据最新数据,美国2010年11月的失业率由10月的9.6%上升至9.8%,攀至新高。这个数据的高昂,甚至让高盛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难以置信。

  早在2009年初,奥巴马政府即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试图在两年内挽救或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事实上,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挽救其政治仕途,因为就业与经济复苏和下一次总统的竞选密切相关。实际上,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之外,危机中的美国并无其他有效且可持续的手段。有失前瞻的刺激政策不仅不利于全球的长远发展,而且也被认为是导致如今“无就业复苏”的客观原因。在传统的刺激手段不能立竿见影的时候,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吸引国境外投资者入美投资来刺激就业。

  2010年加拿大投资移民门槛的加倍,也在客观上给期待复苏的美国提供了可资利用之机。甚至有分析人士预测,这将重构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移民市场格局。在这个形势下,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EB-5项目成为选择移民美国的投资者的青睐。

  不久之前,伯克希尔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来华。在忙慈善之余专程到比亚迪集团参观,该公司是其重点投资的企业。而来自比亚迪的消息称,该公司正在筹谋到美国投资电动车项目。

  种种迹象证明,投资美国的闸门有重新开启的趋势。金融危机正在探底,美国经济正在复苏,失业率高企和经济探底等因素,都成为美国吸引海外投资的迫切因素,至于中国,则可能因为国内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为投资美国增添更多的砝码。

  来自高盛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哈祖斯的预测称,美国经济将在未来的两年逐渐走向复苏。而在此之前的五年,高盛对美国经济一直持悲观态度。

  实际上,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两年,从华尔街到迪拜,从雷曼兄弟到麦道夫,都盛传着有关中国投资客折戟沉沙的消息。对投资风险的关注,过去的十年里从来没有像过去的两年这样密集地关注。

  危机的教训让政府、投资机构以及投资者都意识到透明与监管的重要性。痛定思痛之后,大到富可敌国的投资银行,小到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都试图寻求一个最大安全系数的操作模式。

  在投资潮启动和规避风险的双重因素之下,像Wood Dale这种探求第三方监管的尝试,或可以在将来推而广之,来尽可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事实上,在11月12日的发布会上,有关投资移民的机构也有列席,并请锦国怡凯列出一个具体的文本方案供其参考。

  截止到本刊发稿,锦国怡凯引进的Wood Dale老人特护中心项目的25位投资人的招募工作已接近尾声。不少接受本刊调查的公众都反映,最近手机上经常收到移民中介机构的短信,介绍相关的项目和咨询。这被市场看做是一股新的投资美国风潮的管豹一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张兴军)

  (责任编辑:贾璐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