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令俄罗斯和中国深感不安的“颜色革命”,其童话色彩正在悄然褪去。
5年前,一场“郁金香革命”席卷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领导人巴基耶夫在上万示威群众抗议下,最终登上总统之位;5年后,一场几乎同样规模的骚乱将巴基耶夫赶下台,曾经的总统甚至被剥夺豁免权。
更为人熟知的则是乌克兰“橙色革命”。也是在5年前,乌克兰反对党领导人尤先科在一片橙色丝带的簇拥下,将时任乌克兰总理的亚努科维奇拉下马,当选乌克兰总统;5年后的又一次大选中,亚努科维奇一举击败夙敌,成为新一任总统。
只有格鲁吉亚总统运气稍好。“玫瑰革命”过去7年,当年手持玫瑰花的反对党领袖萨卡什维利仍然占据着总统的位置。饶是如此,在“玫瑰革命”发生后的第4年,格鲁吉亚也爆发了一次街头抗议,迫使萨卡什维利承诺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5年反转,无关西式民主的成败,亦无法证明威权的优越性。21世纪的第一个5年,人们因经济衰败、政府腐败走上街头;又一个5年过去,人民做出相反选择的原因仍然未变。
钟摆式的政治内耗和未见起色的经济发展迫使民众拔旗易帜,只要政权在权贵间转手的实质未变,相似的“革命”或将一再发生。
经济之殇
“郁金香革命”爆发之前,吉尔吉斯斯坦的财富大多集中在北方权贵阶层手中。巴基耶夫被南方贫困而愤怒的民众送上台以后,着手干预旧有体系,其实际行动却是将亲属、盟友逐渐送入经济调控部门,通过缺乏监督的国进民退打击北方企业主,为自己的政治集团牟取私利。上台不过一年时间,新政府已有不亚于前任的腐败迹象。
经济的失败,往往让一个政府迅速丢掉其支持率。
颜色革命接连席卷三国前夕,恰逢部分独联体国家遭遇转型期阵痛,无力推进产业调整。
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该国GDP基本呈总体下滑趋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至2002年,吉尔吉斯斯坦GDP仅为1991年的69.7%。格鲁吉亚情况类似,独立后的该国经济长期深陷危机,到2002年,格鲁吉亚近95%的家庭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
占独特地缘优势的乌克兰则靠美俄援助支撑。1992-2001年,乌克兰共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约20亿美元,而截至2000年底,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借款也超过了20亿美元。
"`颜色革命`的根本原因, 是经济的长期不振,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任中平认为,经济衰败使得政府执政的绩效合法性不存,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改革或者革命。
"颜色革命"是改革与革命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市民走上街头"革命"但极少流血暴力,执政党则失去改革机会,黯然下台。
民众抱着消除贫困的希望迎来新政府,但新政府却无法兑现承诺。
"郁金香革命"爆发之前,吉尔吉斯斯坦的财富大多集中在北方权贵阶层手中。巴基耶夫被南方贫困而愤怒的民众送上台以后,着手干预旧有体系,其实际行动却是将亲属、盟友逐渐送入经济调控部门,通过缺乏监督的国进民退打击北方企业主,为自己的政治集团牟取私利。上台不过一年时间,新政府已有不亚于前任的腐败迹象。
打着肃贪和重振经济旗号而上台的尤先科,则索性忙于和美女总理季莫申科争夺实权,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2009年,乌克兰GDP下滑15%,为该国1994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作为苏联时代最为富裕的共和国,在经历了"橙色革命"后的第4年,乌克兰人均收入反而不及俄罗斯的1/3。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中亚研究室主任吴宏伟认为,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两次骚乱中,大多数走上街头的民众是对贫富差距不满的无产者,只要吉尔吉斯斯坦继续"少数人获利、大部分人陷入极端贫困"的状况,社会秩序就会依然混乱。
而在"橙色革命"中通过选举选择新政府的乌克兰人,则在又一次选举后站回老领导的身后。
早熟的民主
“颜色革命国家,一如非洲部分民主国家,都是还没有在工具性、技术性层面进行政治改革的前提下,先将政治改革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内部的当权派和反对派,尽管执政口号迥然相异,执政方式却相差无几。
披着民主外壳的“颜色革命”,本质是一场政权更迭。
“颜色革命”的领导者名为反对派,其实都在前政府中一度位高权重。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在另立门派前曾是司法部长;乌克兰的尤先科在创建反对党前曾任总理,之前则是国家银行行长,他的革命盟友季莫申科则是在乌克兰能源界浸润多年的经济寡头;吉尔吉斯斯坦的巴基耶夫在成为政治反对派前也曾是该国总理,与其联手发动革命的奥通巴耶娃则曾数次被任命为外交部长。
“颜色革命国家,一如非洲部分民主国家,都是还没有在工具性、技术性层面进行政治改革的前提下,先将政治改革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内部的当权派和反对派,尽管执政口号迥然相异,执政方式却相差无几。
巴基耶夫上台的背景之一,是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大选中,他的前任阿卡耶夫的一对儿女分别位列总统候选人。但在上台后,巴基耶夫不惜重蹈覆辙,将兄弟和儿子安插入政府权力中心。由于本身通过街头政治上台,害怕被同样手法赶下台的巴基耶夫不断通过关闭媒体、逮捕政敌、关押反对派等手段扼制国内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情况则如出一辙。英国历史学家Timothy Garton Ash评价乌克兰政局时说,“观察乌克兰政局就像在看《黑道家族》”;萨卡什维利也忙于权力斗争,除解雇公开揭发其贪腐的国防部长之外,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其他作为。
名为民主国家的颜色革命国家,内里仍是集权统治模式下的精英政治。不满现状的民众别无选择,唯有在执政党与反对党中不断改变站队。从这个角度上看,“染色”与“褪色”皆是选举大战背负的虚名,又由于缺乏基本的制度建设,即便政权更替,对社会的实质改变也极为有限。
或许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短短5年内历经两次暴乱政变的吉尔吉斯斯坦于2010年6月27日公投通过新宪法草案。吉尔吉斯斯坦驻华大使库鲁巴耶夫介绍,根据目前制定的新宪法,吉尔吉斯斯坦将成为一个议会制国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任期满后无权参加下届选举。议会将决定总统选举和全民投票、宪法更改和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等重要议程。如果议会对政府发起不信任案并通过,则有权决定改组政府。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由各地方独立制定,地方领导人则通过选举决定。
10月15日,格鲁吉亚议会也投票通过新宪法,对总统过于庞大的权力加以限制,把原本集中于总统的权力分配到议会、总理和总统三方面。
目前仍难判断修宪是否会让两国的内政有所改善。吴宏伟分析,由于既得利益者会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利益,重新进行权力分配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局势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恐怕难以平静。
而格鲁吉亚国内业已有声音对新宪法提出批评,认为这是现任总统萨卡什维利在为自己2013年两届总统任满后,再度出任总理铺路。新宪法将于2013年生效,尽管总统权力有所缩减,总理权力却得到扩充。
外交渐趋务实
吉尔吉斯斯坦今年的骚乱中,反对派赶走亲美总统巴基耶夫,他们一方面承认俄罗斯在幕后“有一定戏份”,一方面继续向美军开放马纳斯机场。有鉴于美军基地的存在对吉尔吉斯斯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维华认为,新政府的选择颇为务实。保住格鲁吉亚总统之位的萨卡什维利也不准备一条道走到黑。
一个无可避免的困境是,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往往成为大国政治角力的必争之地。上海社科院东欧中西亚所研究员胡键认为,俄、美、欧三方的利益博弈是“颜色革命”的一个重要诱因。
他分析,独联体国家作为俄罗斯的近邻,无疑是俄罗斯的战略后院,但如果俄罗斯长期保持对战略后院的传统关系,欧洲将难以解除对俄罗斯的戒备之心,美国更要防止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颜色革命国家往往具有巨大的地缘或经济利益。乌克兰铁矿藏丰富,又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管道的必经之地;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国际机场自2001年开始向国际反恐联盟开放,已成为北约向阿富汗运送部队和物资的重要中转站;格鲁吉亚面积虽小,却与俄罗斯素有领土纠纷,境内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曾先后宣布独立。
“通过各种手段对独联体国家施加影响,使之与俄罗斯保持最大的距离,正是美欧在‘颜色革命’中的重要目标。”胡键说。
而急于摆脱俄罗斯控制的颜色革命国家又无一例外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在俄罗斯仍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多方斡旋之际,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早已是WTO成员。如今,美欧先后对俄入世松口,格鲁吉亚却仍然表示不支持俄罗斯入世。
颜色革命后的数年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不断通过申请加入欧盟和北约与俄罗斯划清界线,北约东扩之结使得俄罗斯与两国的双边关系持续恶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美国空军基地也让俄罗斯深感不安。
复杂的国际局势却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即便美欧在颜色革命中站在一起,对美国单边主义心存反感的欧洲,并不会放心让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刺激俄罗斯神经。
一心与美国捆绑成利益共同体的尤先科,由于无心解决加入欧盟所必须的政府透明性、控制预算等问题,被欧盟以欧盟“民主状况、政府管理情况未达到标准”为理由,关在欧洲一体化市场的大门外。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格局重构,美国也不再忙于分化独联体国家和削弱俄罗斯。随着奥巴马上台,美俄就乌克兰加入北约一事达成妥协,无限期推迟乌克兰的加入计划。2010年12月13日,北约新闻发言人罗伯特·普舍尔在莫斯科访问时称,是否会迅速接受格鲁吉亚为北约成员国,目前尚不明确。
“一个成熟的国家必须考虑自身利益,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外交方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维华说。
“褪色”后的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正在努力平衡美俄外力。
现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虽为亲俄派,在外交立场上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共同抵制北约扩张,但他同时赞成乌克兰加入欧盟,并在上台后表示将着重发展与欧盟关系,降低贸易壁垒。
吉尔吉斯斯坦今年的骚乱中,反对派赶走亲美总统巴基耶夫,他们一方面承认俄罗斯在幕后“有一定戏份”,一方面继续向美军开放马纳斯机场。有鉴于美军基地的存在对吉尔吉斯斯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安维华认为,新政府的选择颇为务实。
保住总统之位的萨卡什维利也不准备一条道走到黑。
就在萨卡什维利再度当选格鲁吉亚总统后不久,格鲁吉亚与俄罗斯还爆发过大规模军事冲突。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自治州出兵,俄罗斯旋即出动军队并于11日轰炸了格鲁吉亚首都军事机场。2009年8月18日,格鲁吉亚成为首个退出独联体的国家。
但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基本能源的供应均大量依靠俄罗斯的格鲁吉亚随后感受到与俄交恶的痛苦。
2010年新年刚过,一架格鲁吉亚航空公司的直航包机从格鲁吉亚首都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2008年两国军事冲突后的首架直航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