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加坡电记者陶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人民币业务中心”揭牌仪式日前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临时代办戴兵、新中友协主席潘国驹教授、中资企业驻新加坡代表以及中资和外资银行代表等数十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王丽丽副行长表示,工商银行的国际化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而新加坡分行人民币业务中心是工商银行第一个境外人民币业务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是工商银行稳步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工商银行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增强全球金融服务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王丽丽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工商银行根据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变化的特点,抓住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机遇,大力推进亚洲战略,加快了在亚洲地区壮大机构的步伐。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在东南亚地区起着引领作用,是该地区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人民币业务中心”的成立,是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件大事,掀开了分行跨越式发展新的一页。新加坡分行将“背靠集团,立足本地”,利用新加坡的地缘优势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良商业环境,依托总行的全球九大产品线、领先的科技平台和庞大的分销网络,构建涵盖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和代理行业务的三大服务板块和与集团操作系统及电子银行网络联成一体的“一个平台”的服务体系,把新加坡分行重点打造成工行集团东南亚人民币中心。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人民币业务起步较早,在2009年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出之前,新加坡分行就在2002年开设了人民币存款账户,存款余额在2004年曾达到1644万元人民币。2003年,新加坡分行在本地银行同业中第一个开办了个人预结汇汇款,相继开办了人民币兑换等与汇款有关的业务。2009年中国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以后,工行新加坡分行是第一批开办此项业务的海外中资银行,人民币产品涵盖了公司客户的结算、贸易融资、远期交易等;个人客户的汇款、定活期存款等;代理行的清算、资金拆借等。目前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带动下,新加坡分行的各项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截至今年2月底,分行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了近20亿元,办理人民币贸易结算124亿元,人民币交易58.46亿元。在工商银行海外机构中,新加坡分行的人民币业务交易笔数占据第一位,交易量占据第二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业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抓住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战略性机遇,根据客户的需求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先后完成了全球首笔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关通关手续“第一单”、全球首笔跨境人民币融资和首笔跨境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首笔人民币与卢布的境外外汇市场挂牌交易等具有开创性的跨境人民币业务。
据统计,中国工商银行在跟随境内客户“走出去”的同时,也构建起了自己的全球服务网络,通过分布在28个国家和地区的203家海外机构,以及1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3家境外代理行,工行的人民币服务网络已经延伸到了全世界。从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始试点到今年1月底的一年多时间里,工行办理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已经超过了1500亿元,业务量和市场占有量均居同业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工行已经为境外机构及代理行开立人民币账户达200多个,人民币清算网络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稳居同业首位。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