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苇专栏 之(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蒋校长上位:股权乱局里火中取栗
1925年3月12日,由于总理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旅次,国民党核心团队一时群龙无首。刚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而略见起色的南方革命事业,顿陷入困境。
由于孙生前并未指定或刻意培养继承人,党内又长期政出多门,故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国民党竟找不出一个可以立刻填补空缺之人。革命大本营广州,一时因权力之争闹得风雨满楼,望之颇似袁绍身后之河北。
按照国民党的组织体系,次总理孙中山一等者,当为中央执行委员。按照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排名,中执委为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廖仲恺、李烈钧、居正、戴季陶等二十四人———论理说,孙的继承人也应从这个德高望重的班底里产生。(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不过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起而继承孙中山之地位和事业者,却压根就不在这个班底名单里。这个陡然崛起的幸运儿,就是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一个离集团董事会差着十万八千里的培训部经理。
在他生前,不但有二十四个中央执行委员,还有多达十七个的候补中央委员———即便划去几个显而易见的“统战”名额不算,他和核心层也还差得远呢!
孙时代的尴尬排名(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尽管御用文人在此后的岁月里杜撰了无数亲密无间刻意栽培的故事,企图证明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栽培是“蓄谋已久”的——— 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事实却是:与其说刻意栽培,更毋宁说是孙身后国民党内的山头纠纷,为蒋校长上位帮了大忙。
我们先看看孙中山生前,蒋校长在国民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在孙系武将班子里,蒋校长的军事排位不但长期屈居于陈炯明(广东海丰人)、许崇智(广东惠州人,日本士官三期出身)两大军事巨头之后,甚至还不如邓铿(广东惠阳人)、梁鸿楷(广东新兴人)、吴铁城(广东香山人,明治大学法律出身)等粤系实力派,最高不过为人做嫁衣的粤军参谋长而已———就这,还是靠老大哥许崇智格外提携而得。
而论到校长的政治排名,就更加难以启齿了。在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这位自称清末就跟随孙中山的“老革命”,政治排位甚至还不如他未来的死对头,“跨党份子”毛泽东———毛斯时已晋国民党“一大”中央候补执委,代宣传部长,而蒋却连候补中委的大名单都挤不进去。
如此一位日后“一统江湖”的“老革命”,在孙时代咋就死活挤不进核心层呢?说来全得怨老广们地方山头观念太重。
就孙中山时代的文武两套班底来看,政治上的“四大金刚”依次为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廖仲恺(依照国民党“一大”中执委排名),其中三个老广(胡、汪为番禺人,廖为惠州人,均为留日生),一个浙佬(张,曾在经济上予孙以大力接济);而以粤军为基干的孙系军事主官,则无一例外全为老广。
也即是说,孙董的军政班底全以广东籍、留日生为核心,大有曾国藩“且尽用屋门口周围十余里人”之遗意。
所以蒋尽管精明能干,无奈籍贯实在不帮忙,更缺一段海外从龙的过硬经历。要按“统战”关系照顾一下吧,他于国民党算是“自家人”;要论“山头”背景吧,在海外从龙的老广们看来,他又全然是个外人。
所以尽管蒋校长不乏野心和能力,但终究只能凭着老大哥陈其美壮烈牺牲之余荫,以及另两位拜把兄弟许崇智、张静江的大力扶掖,勉强挤入孙系骨干外围而止。
那么蒋校长又是靠何种神来机缘,得在孙中山身后迅速跨越前面的四十一位大神,进而囊括北伐前的粤省军政大权呢?无他,全赖老广汪精卫苦心栽培,引狼自噬耳。
从胡、汪斗法中寻隙崛起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新的权力博弈斗争随即展开。
照国民党“一大”的政治排名,胡汉民为首,汪精卫居次。两人在国民党内俱属政治元老,资历不相伯仲。尽管私交尚可,但最高权力之争从来都是没有人情味可言的。孙中山身后的国民党内讧风潮,乃首先由此二人引发。
相对于满口广东腔、能将“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读如“三味煮鸡,萝卜大葱”的胡汉民,风度翩翩雅善言辞,且又有清末孤身刺杀摄政王之英雄壮举的汪精卫,在权力斗争中暂时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但在乱世中玩政治必须以军事实力作后盾,若无军权支持,则政治胜利就与镜花水月无异。有鉴于此,双方都竭力寻求党中军事大佬的支持。(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斯时国民党家底还不够丰实,除去为解决吃饭问题而勉强附从的滇、湘各军外,真正由国民党人掌握的仅有两大军事流派,其一是熊克武的川军,另一支则是许崇智的粤军。
熊部原活动于四川,自辛亥以来身经百战,在国民党的军事实力派中资格最老。1923年底该部因在四川内战中失败,被迫离川辗转于湘西。1924年底孙中山北上北平前,曾密令熊部与驻屯河南的国民军胡景翼部,待机进攻直系军阀控制的武汉。但因孙与胡在1925年三四月间相继去世,此计遂成虚话。而熊则遭到直系军阀与湘军赵恒惕部的压迫,处境非常困难。
时代理大元帅的胡汉民,遂电许熊率部南下广东(两人同为留日的老同盟会员,私交甚深)。胡招致熊之台面说辞,自是为熊部解决吃饭问题,厚积革命力量以利北伐,但隐然亦有为自己准备军事王牌之意。
眼见胡、熊大有联手谋己之态,汪精卫乃亟向统帅粤军的许崇智靠拢。无奈许力持中立态度,不肯于胡、汪之间有所偏袒,故汪又改为拉拢在许手下兼任粤军参谋长的蒋介石,并得到蒋的极力支持。蒋亦不满于长期屈居许崇智之下,乃趁孙去世后国民党核心层重新洗牌之机,刻意向汪靠拢。
汪遂于7月3日宣布成立“军事委员会”,并自任主席,委员会成员依次为: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如此一来,代帅胡汉民与粤帅许崇智的军事影响力均大遭削弱,而蒋则陡然跻身最高军事决策层。
1925年8月下旬,熊率近三万大军进抵粤北的连州。这支人数几近驻粤各军总数之半的强大部队的到来,立刻打破了广东各军政山头原所保持的均势,于是一系列诡异事件随即猝发。
8月20日,在黄埔军校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国民党第四号人物廖仲恺离奇遇刺。“廖案”的最终结果是,汪、蒋联手,胡汉民、许崇智和熊克武这三大佬被一举除掉——— 尽管兼任广州卫戍司令的蒋校长大张罗网,但主要涉案人等仍然纷纷成功溜逃,仅落下百口莫辩的胡汉民被独自软禁,后被遣送苏联“考察”;粤军主帅许崇智也在汪精卫的默许下,被他倚重甚深的小老弟蒋介石顺手软禁解除军权,随即被迫出走上海;最糊涂的是熊克武,胡汉民下台后,此公竟还以为自己可以安然置身事外,贸然率所部主要骨干亲至广州,赴汪、蒋安排的鸿门宴。熊在一顿美酒之后警惕全失,被曾在他手下当旅参谋长的张治中诱入虎门要塞监禁,所部旋即被瓦解。
从此汪精卫在政治上一家独大,而蒋亦因投机成功,得以全操孙系军队之权柄。汪-蒋政军联盟从此形成。
借“中山舰”暴起发难汪精卫
蒋介石能够从孙中山身后的广州乱局中脱颖而出,全赖老广汪精卫的支持和纵容。但汪精卫何以会打破老广一向坚持的地方山头主义,大力扶植起浙江人蒋介石来呢?
在此前的胡、汪斗法博弈中,蒋介石充当了许崇智这块砝码的替代品,亦是汪在军队中扶植的代理人。较之久历戎行、资望甚高且又在广东颇有军政人脉的许崇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粤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蒋虽不乏野心,但毕竟在广东全无根底,政治影响力极为有限,经济上更是一筹莫展,必仰诸老广之鼻息始能苟延。
汪据此,乃自信能以政治影响军事,以财权操控军权,竟全不疑蒋有自噬之能。而蒋也以内争中助汪干净利落地挤垮胡、许、熊,外斗中两次东征陈炯明残部获胜的优秀业绩,为自己赚足了挤进董事会的资本。
1926年元旦,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继汪精卫之政治报告,宋子文之财政报告后,蒋与谭延闿联名作了军事报告,并因第二次东征的胜利而获全场欢呼及起立致敬。借此东风,蒋得以仅次于汪精卫的高票,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从而跻身国民党核心权力圈。
尽管汪在蒋的支持下,依次击倒了孙系班底中的老朋友兼新对手,成为广东的头号操盘手,但这种鹬蚌相争式的内讧亦削弱了他赖以依存的广东山头之政治军事基础。而他这种专整同乡的做派,更使得本山头的其他老广大感不满,纷纷杯葛。
所以汪虽然取得了暂时的政争胜利,但同时也在不断的胜利中变成寡助的“出头鸟”。
眼看老广为主的孙家班因内讧而日渐走衰,擅长纵横捭阖的蒋校长自然不会放过更上层楼的有利战机。
所以仅两个月后(1926年3月20日),蒋校长便孤注一掷,暴起制造“中山舰”事件并归咎于汪,已成独夫的汪竟无还手之力,只得大作“哀哉市宽大,徒以便群佥”之叹,挂冠出洋而去了。
胡汉民、汪精卫于一年间先后出走,政治声誉一落千丈,而许崇智更是连军权都丢光了。这一系列稀里糊涂的内讧,使老广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操盘地位几近崩盘(仅剩下一个宋子文苦撑财政局面),以蒋校长为首的外省山头从此得以坐大。
汪去后,蒋鉴于自身政治资历不足,乃抬出自己拜把老哥张静江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代理主席。从此广东国民政府党政大权,渐变为以浙江人为主导的多头共治局面。
老广们低水准的内讧,让蒋校长实现了上位的初步成功:从一文不名入粤担任培训部经理,到一跃成为集团重要股东(广东国民政府辖下六个军,蒋所掌握的第一军为其中较强一部)兼总经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甚至还得以操纵起董事会来,全程历时才不过两年出头。
然而这才只是开始。命运女神的垂青还远不仅于此,她还为善于火中取栗的蒋校长准备了一场更大的乱局盛宴——— 那,就是北伐。
蒋校长如何在北伐的股权之争中继续巩固加强自身地位请见下篇。
通胀下的三种资产
面对通胀,应该投资什么?持币?买黄金?还是股票?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现金是最危险的资产,黄金是典型的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投资,只能等待下一个人出更高的价格来接盘。钱生钱,这才是巴菲特最喜欢的投资方式,即可以生产创造的东西。投资者需要睁大眼睛去寻找那些有可能规避通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企业。兴业全球基金 钟宁瑶
[作者介绍]江上苇,名徐旭,天涯煮酒论史版版主,民间历史学者,著有《大帝国的涅槃》、《迷惘的诸侯———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等书。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