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觉仁专栏 之
之杨广之败:隋朝公司
“大跃进”发展的罪与罚1
没人能否认,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之一。如果给中国历史的走势画一个朝代K线图,不难看出,隋文帝一朝是在数百年的下降通道底部突然拉出的一根光头阳线———杨坚篡周立隋后,不仅终结了南北朝对峙分裂的纷乱局面,而且内修德政,外服突厥,拉开了中国历史触底反弹的宏大序幕。他在位二十四年,社会稳定,人口增长,民生富庶,国势日隆,史称“开皇之治”。可以说,没有隋朝奠定的组织框架和企业规模,就没有后来那个拉动大盘创出新高的盛世唐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百年老店姿态高调开局的朝代,却仅存在了三十七年,历二世而亡(第三任隋恭帝纯属傀儡,可忽略不计),以致在朝代K线图上留下了一个大幅震荡的惊人走势。这样的结果,实在出乎人们意料。
而将杨坚苦心经营的光头阳线彻底吞没、并把大盘指数再次拖至历史低点,正是皇二代杨广。
被不切实际的“企业帝国梦”驱使,杨广带领着隋朝公司“大跃进”式发展,全面开花的资本扩张行动,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暴力型”工程,意气用事的多次大型兼并收购,最终将隋朝公司拖入资金链断裂的灭顶之灾。
然而,在杨坚在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杨坚本人,还是整个隋朝董事会、高管层,都认定杨广是德才兼备的有志青年,所以才会把公司放心交给他。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杨广最终非但没把企业做大做强,反而将其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杨广的“道德秀”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公司兼并了偏安江南、经营不善的陈朝,一举结束了自“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后将近三百年的乱世,重新统一了中国。这是隋朝开国以来最成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起兼并案。该项目的执行人,就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年仅二十岁的晋王杨广。
平定陈朝给年轻的杨广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声誉。杨坚非常欣慰,立刻进封杨广为太尉,并大加赏赐。随后的几年,杨广总是在关键时刻被杨坚放在了帝国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平定江南之后,北方的突厥人蠢蠢欲动,杨广立即回镇并州(今山西太原);稍后,江南各地爆发民变,杨广马上调任扬州总管,坐镇江都(今江苏扬州);几年后,突厥再度入寇,杨广又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北上御敌……所有这一切,都为杨广积累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然而此时,天之骄子的光鲜外表之下,其实隐藏着一道由来已久的暗伤———杨广的出生顺位。
杨坚共有五个儿子,杨广排行第二。早在杨坚称帝之时,在中国式权力交接“立嫡以长”的游戏规则下,长子杨勇已被立为太子。在此规则下,无论杨广的个人能力如何突出,都成不了公司的继承人,永远只是董事会的股东之一。
杨广决定与命运抗争。但他知道,抗争不一定意味着赤裸裸的斗争和杀戮;有时候,克制和隐忍反而是获胜的终南捷径。
杨广心思细腻,很善于观察父母的好恶。他知道父亲杨坚和母亲独孤氏都非常注重道德修养:杨坚最崇尚的品德是勤俭,最厌恶的是奢侈;而独孤氏最崇尚的则是清心寡欲,最厌恶男人好色。
于是,为成功夺嫡,早在平定江南之后,杨广就开始了一场艰苦而漫长的“道德修行”。于是就有这样一些故事,很快在朝野上下传为美谈:
有一次,杨广出外狩猎,忽遇暴雨,左右连忙拿出油布雨衣要给他披上。杨广却挥手拒绝:“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侍从们大为感叹:主子真是仁义!
杨广坐镇江都之时,每当有皇帝身边的人前来视察,无论他们地位高低、职务尊卑,杨广夫妇都会把他们奉为上宾,不但恭恭敬敬地站在大门口迎接,而且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临走时还不忘赠送贵重礼物。所以,但凡到过江都的人一说起杨广,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晋王仁孝!
如果杨坚夫妇亲自莅临晋王府邸,就更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发现:左右端茶送盏的侍妾都很老丑,而且衣着朴素陈旧,显示主人的清静寡欲和不喜女色;帷帘屏帐一律使用廉价的素绢,而不是色彩艳丽的昂贵丝绸,显示主人的庄重和简朴;许多断了弦的乐器被随意摆放在角落,布满灰尘,显示它们已被主人冷落许久……这样的发现总让杨坚夫妇欣慰不已。
凭借高度的自制力和无懈可击的表现,杨广赢得了所有人的交口赞誉。开皇后期,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在五个皇子中,晋王杨广无疑是能力、品德最突出的一个。如《隋书》所言:“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新君上位拉开“大业”
而相对于完美无瑕的晋王杨广,太子杨勇的表现实在是不尽人意。
世人皆知杨坚崇尚节俭,可杨勇却不会向老爸看齐,生活上一贯铺张浪费。刚当上太子不久,有人送上一副蜀人制作的精美铠甲,可杨勇仍觉不够威猛,又花费不少加以雕饰。杨坚一看,马上对他进行了一番忆苦思甜的批评教育。
杨坚晚年极为猜忌,为此杀了好几个开国元勋。杨勇身为储君,却偏偏不懂得谨言慎行。有一年冬至,文武百官为了跟未来的老板搞好关系,就成群结队跑到东宫问候杨勇。杨勇大喜,当即举办了一场隆重仪式,煞有介事地接受百官拜贺。杨坚听说后,勃然大怒,立刻下诏声明,说太子虽为储君,但仍是臣子,不应接受百官拜贺,并强调从今往后,这种不合礼制的事情必须彻底杜绝。
经过这次“百官拜贺”事件,杨勇在杨坚心目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自是恩宠始衰,渐生猜阻。”
眼看杨勇失宠,杨广马上加快了夺嫡步伐。他一边私下向母亲独孤氏哭诉,声称杨勇嫉妒其才干,企图暗杀他;一边授意好友宇文述入朝打点,重金贿赂时任宰相的帝国重臣杨素,让他在夺嫡行动中助一臂之力。
杨广的双管齐下很快就产生了效果:
对独孤氏,杨广之言可谓击中要害。独孤氏对杨勇本来就很不满,她当初亲自挑选的太子妃根本不被杨勇宠爱,且嫁入东宫不久便暴毙了,独孤氏一直怀疑是杨勇及其宠妃云氏下的毒手。所以当杨广声称杨勇要害他时,独孤氏丝毫没有怀疑。她暗下决心,必须劝杨坚把杨勇废掉,让杨广入主东宫,这样才能保住杨广的命,同时保住隋朝的社稷江山。
而杨素同样是被杨广抓住了软肋。作为隋朝的创业元勋和宰辅重臣,杨素多年来得罪的朝臣不知凡几。他很清楚,一旦杨坚驾崩,自己很可能失势,到时候必定有很多人找他算账;而倘若能与晋王杨广结盟,将其推上储君之位,他的后半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杨素也决定跟杨广联手,助其夺嫡。
除此之外,杨广还让手下买通了杨勇的心腹、东宫宠臣姬威,让他密切监视太子,搜集一切不利于太子的证据。
杨广就这样步步为营,给杨勇罩下了一个天罗地网。
而此时杨勇却乱了方寸、昏招频出,不但命术士施行巫蛊,而且派人刺探皇帝行踪。杨素趁机向杨坚进言:“太子满腹怨恨,恐将生变,陛下应严加提防!”
作为一个篡位的皇帝,杨坚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逼宫或政变的手段篡夺天下。此刻杨素的奏报显然加深了这一怀疑。杨坚随即下令,将东宫卫戍部队的主要指挥官和精锐悉数调离,同时在东宫附近的街坊安置了众多密探,日夜监控太子的一举一动。
[作者介绍]王者觉仁,本名王林,新锐历史作家,出版有《喋血的权杖》、《天裂九世纪》、《权力无间道》等书。
不久,被杨广收买的姬威又呈上密奏,告发杨勇的种种不法之事。杨坚蓄积已久的愤然终于爆发。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杨坚愤然下诏,将太子杨勇废为庶人;次月,杨广被立为太子,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隋朝公司的继承权。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登上了天子宝座。
次年春,踌躇满志的杨广把年号改为“大业”。很显然,杨广是想透过这一年号向天下人表明———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即将以他的天纵之才和万丈豪情,把隋朝公司打造成一艘亘古未有的企业航母,同时缔造一份彪炳日月、名垂千古的煌煌帝业。
可惜的是,杨广即将缔造的这份“大业”,非但没有给天下苍生带来福祉,反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他本人,也终究没能以千古一帝的姿态走进青史,反而以暴君之名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下一篇我们关注杨广上位后隋朝公司全面开花的资本扩张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