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觉仁专栏(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之
后武则天大唐公司弈局:
从权力裂变到组织重构1
系列总纲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以武周公司CEO(首席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一批高管(五大臣)发动政变,推翻了女皇武则天,夺回了李唐家族的企业控制权,把中宗李显(首次在位名为李哲)重新推上了董事长宝座。
尽管神龙政变一举终结了武则天的铁腕统治,但“强人政治”的瞬间瓦解非但没有让公司的经营管理回到正轨,反而给多种力量的角逐和博弈创造了机会,腾出了空间。
后武则天时代,大唐公司至少有七股势力先后参与了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分别是:中宗李显,张柬之等五大臣,外戚武三思,太子李重俊,皇后韦氏,太平公主,临淄王李隆基。
在这些强势人物中,李隆基一开始是实力最弱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公司小股东,却一直在暗中积蓄博弈资本,静观局势演变,并在关键时刻断然出手,重组董事会,继而顺利上位,与根深势大的太平集团展开殊死博弈,最终将其铲除,牢牢握住了大唐公司最高权柄。
这一系列我们将以后武则天时代的大唐公司高层多种力量生死博弈为线索,考察一个组织在“强人政治”终结后普遍存在的权力裂变与利益纷争,关注这个组织从权力失序到秩序重构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和嬗变,以及组织中人在权力失序下的行为模式和路径选择,并直击李隆基在错综复杂的组织弈局中逆势上位、引领组织走上重生之路的全过程。
在武则天“强人政治”骤然终结后的大唐公司权力裂变中,中宗李显为了制止一种“失重状态”(五大臣居功自恃功高震主)而采取的分权制衡手段(重新起用武三思),又导致了另一种“失重状态”———武三思迅速崛起大权独揽造成新的权力失衡,进而导致公司组织格局的重新洗牌。
而武三思从被打倒的“革命对象”转瞬高调复出独掌大权,则充分演绎了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利益跷跷板———公司组织中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权力裂变“五大臣”功高震主
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在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五大臣”的拥立下复位,“女主天下”的武周政权被彻底推翻,社稷、宗庙、陵寝、旗帜、服色、官名、文字全部恢复唐朝旧制。看上去一切好像都回到了正轨,可事实上,此时的帝国公司正面临“失重”的危险。
失重状态源于强力统治者骤然离去导致的权力裂变。
按理说,中宗李显作为名正言顺的企业继承人,理应全盘掌控大唐公司,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李显第一次在位的时间很短,后来又被武则天放逐,长期幽禁,对中枢政治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非常有限;其次,神龙政变虽然打着李显的旗号,但他对政变的实际贡献很小(甚至在行动前一度临阵退缩,差点导致政变功亏一篑),因而在大唐高管层和所有员工面前缺乏足够的威信;最后,此时的李显虽贵为皇帝,却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是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五大臣中,只有一个崔玄暐曾任李显的东宫属官,其他四人皆非嫡系。而就连这个唯一的老部下崔玄暐,此时其身份也已从旧部变成了“革命功臣”,所以李显对他的防范多于信任。
而反观五大臣,不仅资历深厚,政治经验丰富,而且早在武周末期就曾领导拥李派大臣与擅权乱政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加之此次政变成功,五大臣同日拜相,更是实至名归地成为满朝文武和天下士人马首是瞻的领袖人物。
在这种“君弱臣强”的格局下,要看清李显手中的权力蛋糕如何被五大臣分享,这个例子可见一斑:政变后不久,本已拜相封爵、赢得钵满盆满的侍中桓彦范犹未满足,竟公然上奏,声称他的大舅子赵履温也参与了政变谋划,要求皇帝一并论功行赏。
这个要求实在很不靠谱。因为,当时赵履温还在易州(今河北易县)担任刺史,与东都洛阳远隔千里,政变前也没回过洛阳,如何参与谋划?
面对桓彦范赤裸裸的“捆绑邀功”,李显窝火的同时却不敢不同意。
中宗反制武三思咸鱼翻生
五大臣的居功自恃显然已经导致了大唐公司的“内部人控制”,李显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分权制衡。
很快,李显就在君臣博弈的棋盘上下了第一着棋———让皇后韦氏垂帘听政。李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韦后直接介入公司政治,增强自身实力,与功高望重的五大臣抗衡。
第二着棋是迅速提拔一批新人进入管理层。任命状一下,五大臣目瞪口呆:为首的几个都是典型的旁门左道,如胡僧慧范,术士郑普思,惯以“妖妄之言”谄媚取容的小臣叶静能。(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对于五大臣言辞激烈的反对奏疏,李显置若罔闻。就在五大臣深感愤慨却又无计可施之时,李显又做了一件让他们极度惊愕的事情———重新起用了外戚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这是李显在君臣博弈的棋盘上下的第三着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五大臣想破脑袋也没明白,一直以来武家都是李唐宗室不共戴天的头号政敌,如今好不容易把他们打趴下了,中宗为何还要起用武三思?
其实,五大臣只看到武氏与李唐的旧日恩怨,就认定二者水火不容,但他们忘了,在公司政治角斗场上,从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况且时移势易,如今对李显构成最大威胁的人早已不是武氏,而恰恰是功高震主的五大臣自己!
对中宗而言,武三思虽是外戚,但同时也是亲家(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属于董事会资深成员,在大唐公司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虽然在政变后失势,但影响力和人脉关系都还在。一旦让他复出,必定能形成一股堪与五大臣匹敌的力量。在李显深感势单力薄的时候,起用这种老牌的政治力量对付五大臣,无疑是最自然、最合理的选择。
而且,对李显来说,武三思的威胁要比五大臣小得多:五大臣是靠政变上位的,假如与李显的权力冲突无法调和,就有可能再搞一场政变,把李显拉下马,再把相王李旦(武则天第四子)拱上去。李显对他们最大的忌惮正在于此。而武三思则不同,虽然他在朝中根深势大,但鉴于不得人心的武周政权已经垮台,就算武三思对皇权有什么非分之想,也没有足够的合法性与号召力去发动政变。他现在与皇权的关系,顶多是在“依附”的前提下逐步窃取,而不可能像五大臣那样堂而皇之地“分有”,更不会时刻准备暴力颠覆。
武三思咸鱼翻生的复出之路充满了香艳。除中宗在政治上需要他,三个政治女性———儿媳安乐公主、情人上官婉儿和皇后韦氏亦倾情相助。
对此,五大臣的愤慨可想而知。想当初,他们拎着脑袋发动神龙革命,就是为了铲除“妇人干政”和“外戚擅权”这两大政治痼疾,可如今中宗的种种做法,却都与神龙革命的目标背道而驰。五大臣频频上疏,力劝中宗诛杀武三思。可这样的要求无异于痴人说梦,李显完全不予理睬。
矫枉过正再次“失重”
然而,中宗的权力平衡手却矫枉过正了,天平一端的砝码在急剧加重,造成了新的权力失衡。
神龙元年五月,为进一步提升武三思的威望,李显又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声称武三思、武攸暨(武则天族侄,娶太平公主)等人也都参与了神龙政变,因此把他们与五大臣并列为革命功臣,赏赐“免死铁券”。
当初的被革命对象,如今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与五大臣平起平坐的功臣。如此辛辣的反讽,无异于扇了五大臣一记响亮的耳光。张柬之等人怒不可遏,马上发动文武百官联名上疏,对诸武同受赏赐之事表示了强烈愤慨,同时再次要求中宗贬黜诸武。
然而,尽管他们纠集了满朝文武一起发飙,李显还是没有丝毫让步。意识到五大臣已经黔驴技穷,武三思开始出手反击。他对中宗说:“五大臣居功自恃,专权跋扈,必将危及社稷!”武三思说服中宗同意其“外示尊宠,内夺其权”的计谋,对五大臣明升暗降,同日封王,并将他们全部罢相。
五大臣的罢相,标志着他们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已经落败。然而这还不是悲剧的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神龙二年(706年)夏,武三思又指控五大臣谋反。中宗顺势下诏,剥夺了他们的封爵,并将五人全部贬为边地司马。同年秋,武三思担心五大臣卷土重来,决定斩草除根。为了一举置他们于死地,武三思想出了一条异常阴毒的栽赃之计,暗中命人在洛阳闹市张贴了一张匿名传单,上面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与韦后私通的种种淫乱情节。中宗李显暴怒,下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彻底追查。李承嘉是武三思的党羽,自然很快就呈上了调查结果:“传单是张柬之等人搞的,罪不可恕,应当族诛!”(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李显虽然痛恨五大臣分享他的权力蛋糕,但还没恨到把他们“族诛”的地步。经过再三考虑,李显最后免除了五大臣的死罪,只作出终身流放的裁决。
但这种手下留情的处罚结果显然不是武三思想要的。于是,五大臣刚刚踏上流放之途,武三思便暗中派人追上了他们,目的只有一个字———杀。
彻底铲除了以五大臣为首的功臣集团后,大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就落入了武三思手中。中宗的利益平衡手就这样又倒向了一边。
鱼死网破重新洗牌
中宗在权力天平上矫枉过正,把五大臣赶尽杀绝,让武三思一枝独秀,旋即造成了新的权力失衡。在此情况下,身为企业接班人的太子李重俊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政变。事实上,尽管武三思的迅速崛起暂时没有触及中宗的敏感神经,但如果他长期架空皇权,与中宗李显迟早也会爆发一场生死博弈。然而,这样的博弈还没来得及发生,太子李重俊就抢先动手了,致使武三思在诛杀五大臣短短一年后就死于非命。
中宗共有四个儿子,李重俊排行第三,非嫡非长,本来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可由于大哥李重润早在大足元年(701年)因得罪二张被武则天逼杀,二哥李重福又在不久前遭韦后谗毁,被逐出东都、软禁异地,身为老三的李重俊才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太子。
但在武三思独掌大权的公司架构下,贵为储君的李重俊却活得相当窝囊:武三思对这个企业继承人充满了敌视,与武三思是利益共同体的韦氏和上官婉儿也同样如此:李重俊本就不是韦后所生,成为太子后更是韦后的眼中钉;在内廷专掌诏命的上官婉儿,也时常利用手中权力推尊武氏,完全无视他这个未来老板的存在。
而更深的愤怒、恐惧和直接威胁,则来自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安乐公主———武三思的儿媳。权力欲极强的安乐公主,最崇拜的偶像就是自己的祖母———女皇武则天,她用尽一切手段(最典型的就是自拟诏书)攫取权力、培植党羽,史称“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为了早日成为大唐公司历史上第二位女性董事长,安乐公主向中宗提出立她为皇太女。
此事传到东宫,李重俊目瞪口呆。虽然中宗没有点头,但这件事无异于在李重俊耳边炸响了一声惊雷:在这样的公司权力架构下,他这个储君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存在的,拿不拿掉他,什么时候拿掉,根本不是问题。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放手一搏,拼他个鱼死网破。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李重俊矫诏率领三百名禁军士兵发动了政变。他们首先攻入武三思府邸,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随后直扑皇宫,准备一举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然后逼迫中宗退位。但中宗李显在玄武门上喊话后,变军士兵掉转枪口斩杀叛将,李重俊最后也被亲兵所杀。
是年九月,朝廷改元景龙,给动荡不安的神龙时代匆匆画上了句号。强势外戚武三思一死,本已不平衡的大唐公司高层势必又要重新洗牌。在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权力博弈中,大唐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身边人控制”———为数众多的与老板具有亲缘关系的“女人帮”毒杀李显、掌控权力,甚至上演了“女皇模仿秀”,请见本系列下一篇。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