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张新雄 实习生史雅琴
周末想去运动一下,家住武昌千家街的秦女士连跑好几家运动场馆却发现处处满员,没有空位,只有败兴而归。
事实上,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9点,通常是羽毛球馆、台球馆、游泳馆等各类运动场馆的“黄金时段”。这个时段,很多地方都是爆满,一票难求。
各种运动场馆生意红火的背后,是民间投资热的悄然兴起。
运动场馆投资升温
肖菲是一名台球发烧友,在把玩台球的过程中,他敏锐地嗅出了商机——传统的台球馆设施陈旧,环境欠佳,服务不优,其背后商业运作空间较大。对北京、上海等地市场进行考察后,坚定了肖菲进军中高端台球市场的决心。
2008年,江汉路附近一处上千平方米的商业旺地招租,前后有上百人去洽谈,但均因场租太贵,打了退堂鼓。肖菲是最后一名洽谈者,但他选择了“拿下”。
台球馆的投资原来预算是70万元,后来实际投资超过百万元。
2008年9月,规模超大、装修豪华、引入助教、定位中高端人群的台球馆开门纳客。事实证明,肖菲的这次选择没错——开业当天,半天的营业额就达到5000元,大大超出预期。
2011年8月,收回投资的肖菲开始跨江扩张,在街道口未来城开办了第二家高端台球馆;今年6月,肖菲在江汉路附近又开了一家高档台球馆。至此,他旗下共有三家台球馆。“预计年内还会新开两家;未来三年会在武汉市新开10家。”对于未来,肖菲信心满满。
与肖菲一样,武汉炎龙运动休闲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炎也看好体育健身休闲市场。
2005年至今,周炎在汉共开了4家羽毛球馆,其中最新的一家于去年底开张营业。“羽毛球馆占地面积大,对层高也有要求,合适场地难找。如果有合适的场地,我会继续开。”他说。
武汉市体育局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武汉市共有300余家体育经营单位,经营项目从大众的台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保龄球馆,到小众的射击馆、击剑馆,各类场馆近年来纷纷开门揽客。分区来看,体育经营单位最多的三个区分别是洪山区(78家)、武昌区(59家)、江岸区(47家)。
“现在运营的很多运动场馆,都是最近三五年兴建的。”一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体育健身市场迎来一波井喷行情。以羽毛球馆为例说,2005年汉口片区对外营业的羽毛球场馆不过一两家,如今超过2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2008年前后兴建。
行业竞争暂不激烈
2日下午,户外骄阳似火,很多市民都减少外出,而此时,汉口台北一路炎龙羽毛球馆里人声鼎沸。
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这家羽毛球馆,空调带来的凉意让人舒服很多,共有8名球友正在场地上跳跃扣杀。记者来到二楼老板周炎的办公室,他正用毛巾擦脸。今年51岁的周炎不胖不瘦,看起来很精神:“刚打了一会羽毛球,出点汗后舒服了好多!”
周炎原来在汉开酒吧,他坦承改行开羽毛球馆与个人兴趣有关。
“这个行业帮人健身,利国利民。此外,行业竞争不够激烈。”周炎说,每天下午5点之后的“黄金时段”,武汉的羽毛球馆基本上是“卖方市场”,顾客不预订很难临时找到场地。
周炎是武汉市最早开羽毛球馆的一批人。作为一名业内资深人士,他介绍,目前武汉市约有羽毛球馆五六十家,其中九成羽毛球馆都在赚钱。“这个行业赚大钱不可能,赚点小钱过日子倒是没问题。”
青山某游泳馆吴姓负责人介绍,夏天游泳池里往往看见有很多人游泳,但这并不表明开游泳池就很赚钱。
据介绍,办游泳馆前期投资大,动辄近百万。后期运营成本高,加上运营时间有限——普通游泳池一年的旺季仅两三个月,稍有不慎就会亏本。“经营游泳馆风险大,容易出现伤亡事故。不出事故还好,一年能挣几万元;若出重大伤亡事故,赔上二三十万,至少三年白干。”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茂卫博士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均经济增加值有限,扣去各种成本后的利润自然非常有限。不仅体育服务业,整个体育产业的利润都很微薄。
“微利”特征非常明显
“目前,公共体育产品提供的不够,市场又有需求,于是催生了一些民营老板投资运动场馆。”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叶学平分析。
市场人士分析,随着财富的增加和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健身——“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观念在时下白领圈内就颇为盛行,这是运动场馆投资热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民营运动场馆普遍面临如下问题: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快,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运动场馆普遍占地面积大,场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较快,而服务价格上涨的速度往往跑不赢成本上涨的速度。”徐茂卫说。
叶学平说,我国体育消费意识整体上还很薄弱,整个体育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去运动场馆消费,一般一人一次得三五十元,这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还是有些贵。目前,市民有去运动场馆健身的市场需求,但这种需求目前总体较小,还不足以容纳太多的社会资本。”
7月2日,湖北省体育局转发了国家体育总局文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体育系统和高校内,存在运营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等问题。“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该局有关人士4日说。
徐茂卫认为,体育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近年来投资有所升温,政府也开始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但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除个别分支产业领域之外,期望整个体育行业快速增长比较难。“体育健身可去收费的运动场馆,也可到马路上去散步,体育消费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只有新一代的年轻人——对财富占有欲不强、喜欢随性消费的这些人群,成为主流消费者后,体育产业才可能有大的发展。”徐茂卫提醒,如果个人对体育有兴趣,对利润的期望也不是太高,可以投资体育产业。但如果期望年收益20%以上,那会困难重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