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俞佳 报道 制图 任萍
商品房预售制度,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买期房”,在我国已经存在发展了近20年,如今,它将退出历史舞台?昨天,市场传闻北京将开始试点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地产股更是闻声暴跌。据悉,住建部否认了该传闻。
地产股暴跌,住建部否认
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传闻率先在证券市场上发酵。记者看到,截至在昨天收盘,房地产板块跌4.53%,跌幅居各行业之首。“招保万金”四大房企中,招商地产(微博)和保利地产(微博)分别下跌9.81%和9.17%,几近跌停。万科与金地也分别下跌6.75%和6.38%。其他跌幅超过5%的还包括中南建设、中天城投、中粮地产、广宇发展等地产股。
罕见暴跌令业内哗然,其导火索被认为是当天传出的北京试点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消息。传闻的出现颇为诡异,有消息称是某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在一家企业路演时透露,也有人表示是中央督察组巡查全国房地产市场表态,但消息均被澄清或未获证实。
对于取消预售制的传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靠谱。多家房企负责人表示没有得到北京要取消预售制度的通知,取消也不太可能。快人快语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微博)更直言,有脑子都知道是谣言。
易居中国董事局联席主席兼总裁周忻表示:“地产股大趺,是因为在风传要取消房产预售制,你信 吗 ?在今天这个时点如果有些稳房价的小动作,我信;如果说出台覆复性的政策,我不信! ”
据报道,针对该传闻,住建部新闻处昨天予以否认,称其是谣言。权威人士表示,商品房预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定的一项制度,短期内如若取消将会造成供不应求反而引发房价暴涨,所以暂不会轻易取消。本次国务院督查组的调研会议中也并未提及。
取消预售制,影响几何?
那么,商品房预售制度到底能不能取消?该不该取消?
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预先支付定金或房款的行为。开发商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资金的回笼,实现下一步扩张。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始于1994年,当时正处于房地产发展初期,建立目的是扶持成长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低房地产企业资金壁垒。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介绍,商品房预售制度和买房按揭这两个杠杆,使得10年来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坐山车般的发展速度。依靠这两个杠杆,开发商用很少的资金,撬动了5—6倍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全国3万多家开发商中,80%资金依赖于这种来源模式。
与现房相比,期房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出现开盘宣传与实际交房不符等纠纷。此外,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预售资金监管政策,要求商品房预售资金全部存入专用账户,但违规挪用的情况依然存在。被誉为本轮调控破产第一例的杭州金星房地产,其在杭州市余杭区的西城时代家园项目,就因为商品房预售资金账户被开发商挪用,导致后期工程无法推进,相关验收手续也无法办理,700余业主权益受损,最后不得不由当地政府出面买单。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虽然期房存在很多弊端,但如果现在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开发商资金压力将明显增加,楼市会被少数国企及大房企而独占,房价不仅不会下调,反而会继续明显上涨,有50%的房企可能面临被兼并或者倒闭的风险。
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罗寅申指出,目前在售的物业项目大多属于预售型销售,如果真的取消预售,将对开发商形成致命冲击。该政策的影响程度基本等同于限购,全面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全世界采取预售制的国家并不多,没有预售制也不见得房价更贵,认为取消预售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并不能理解。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微博)就称“说取消预售会引发房价暴涨,纯属吓唬人的把戏”。他表示,取消预售只是把期房销售变成了现房销售,改变了开发商的融资模式,逼迫开发商通过加快楼盘销售回笼资金,增加供给,削弱开发商对价格的控制能力,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同时,中小型开发商将面临洗牌,整个产业链的质变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社科院建议取消期房预售
事实上,因为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弊端和推涨房价的争议,建议取消的声音并不少。就在上月23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住房发展(2012年中)报告》,其中也提及这项建议。
报告称,近年上半年市场走势已偏离调控目标,给下半年的调控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只要下半年政策得当,住房市场调整仍有望趋向价格缓慢下降的“软着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在具体政策上,报告建议实施差别利率制度。包括取消“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7倍”的优惠,改为“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二套房的贷款利率提升至基准利率的1.2倍等。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建议,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创新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在开发商商品房库存量较大的条件下,适时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有利于控制开发商资金链,促进开发商快建快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