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玮 北京报道
在14名中国公民被日方扣留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再次敦促日方立即放人放船。
据外交部发布的消息,8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致电日本外务省常务副外长佐佐江贤一郎,再次就日本非法抓扣中国公民及船只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要求日方确保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尊严和基本权利。
同一天,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工作组抵达冲绳,探望了被抓扣的中方人员,并同日方交涉处理有关事宜。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驻东京代表处也派人参加。
据日本媒体报道,针对中国保钓人士的处理问题,日本政府已经基本确定“迅速遣送回国”的方针,他们有望于17日晚上离开日本。
日本海上保安厅称,巡逻船在阻止上述人士登岛时遭到对方从船上扔砖头等抵抗,但由于无人受伤且巡逻船未明显受损,难以对14人适用“妨碍公务执行罪”和“损坏器物罪”,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入境”罪名
8月15日,12名参与登岛的中国保钓人士和船上的两名记者被日方以“非法入境”的罪名逮捕。根据日本《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非法入境者可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还可处以300万日元以下罚款。根据其附带特例,若非法入境者无其它犯罪嫌疑则可在48小时内遣送出国。
然而,日本自民党负责人16日向内阁官房长官递交紧急声明,要求将登岛人士移交检察机关,理由是海上保安厅人员汇报称,对方曾向海上保安厅船只投掷混凝土块,造成船只损伤,因此要以妨碍执行公务的罪名将中国保钓人士移交检察机关。
不过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方面已经表示,由于无人受伤且巡逻船未明显受损,难以对14人适用“妨碍公务执行罪”和“损坏器物罪”,无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也不会把他们移送检察机关。
当前一天日本警方以涉嫌违反《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为由将他们逮捕时,这些中国公民表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登岛并不需要护照。
事实上,即使日本政府援引国内法将保钓人士驱逐出境,“这种做法也将遭到中方的反对。因为中国坚持钓鱼岛是中方的领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问题研究学者冯昭奎对本报说。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看来,“日本当然会这样做了,它以此表示自己是在行使对本国领土的管辖权。中国当然也会坚决表示对日本国内管辖权的效力丝毫不会承认。”
国际法意义
王江雨认为,此番民间人士的保钓行动,打破了日本通过时效取得来获得钓鱼岛主权的计划。“这种民间行为总是和政府的相应措施相伴随,所以可以说起到了中断时效的作用。”在他看来,中国政府的抗议和“强烈谴责”在法律上也算是“阻却”时效占领的行为。虽然关于时效取得的概念在国际法中还有争议,但王认为,可在法律上先予以防范,以免将来被动。
除了时效,国际法中关于领土取得的方式还包括占领、添附、割让、征服。“日本官方和学者对于窃占钓鱼岛的行为,认为是国际法上的先占。”王江雨说。但先占之说在国际法上也并不成立,因为钓鱼岛并非无主之地,而且日本也不能满足先占原则所要求的无主地确认、占领宣告、占领行动和实效管辖等法定条件。
曾在日本获得法学硕士的上海社科院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永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日两国之间针对钓鱼岛有不同的立场,日本认为钓鱼岛是他们的固有领土,可以用出入境管理法来处理登岛人员,但中国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无法用日本国内法来处罚。“这就涉及两国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是不是存在主权争议。”金永明说。他认为,日本试图否认存在这样的争议,但争议却是日方无法改变的,因此日本以国内法来处理登岛人员也是站不住脚的。
“日本对于登岛人士存在两种处理模式,一是针对2004年登岛人士的迅速遣返,另一种则是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所谓的进入司法程序。”金永明说。
2004年,7名中国大陆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日本警方以非法入境的罪名将他们逮捕,后在48小时内将他们遣返出境。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相撞,日方随后扣留了15名渔民和他们的渔船,并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对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启动司法程序。詹在被扣留18天之后才得以回国。
外交努力
金永明认为,在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之前,“中日两国政府存在默契,即不希望复杂化”,但民主党上台后这种默契没有很好地衔接。
“这也与民主党刚上台缺乏经验,有个别官员想露一手有关。”冯昭奎认为。
“但从2010年的撞船事件中,民主党应该已经学到一些东西,所以日本政府可能对此次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放还登岛人士。”金永明说。
他认为事态的走向将依据中方向日方的交涉程度来判断。“如果日本政府没有无条件放人,以中国外交部为主的中国政府强烈地提出并采取反制措施,日本可能有所缓和,采取迅速放人态度。”金永明说。
在保钓人士被日方抓捕当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已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并与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通电话,就日方在钓鱼岛非法抓扣中国公民事提出严正交涉。傅莹要求日方确保14位中国公民安全并立即无条件放人。
据日本驻华使馆向本报提供的消息,当晚8点,丹羽大使在与傅莹的会见中重申了日本对“尖阁诸岛”的立场,对香港保钓人士侵入日本领海、非法登岛的行为表示遗憾,并提出了严正交涉。
“日本方面必须放人,此外没有别的办法。”中国外交部前亚洲司司长张九桓对本报记者说。他进一步指出,日方的指控是毫无道理的。“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日本认为钓鱼岛是他们的是无稽之谈,是他们在甲午战争期间非法占有。”
张认为日本应该吸取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教训,不应再拖延,而是尽快无条件放人。“只有放人才能解决问题。抓扣的时间越长,日本就越被动。所以最好也是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即无条件放人。”
在2010年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方对日方进行了多次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外交部长杨洁篪、国务委员戴秉国先后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要求日方立刻放人放船。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日方如一意孤行,错上加错,中方将采取强烈反制措施,其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
由于日本方面持续扣留中方船长,中方一度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最终日方于9月24日放还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
“如果这次日方不放人,也将受到中方的严正交涉和施加的压力。”冯昭奎说。
张九桓表示,对待争议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动辄抓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日方像两年前那样声称要诉诸国内法,中国政府坚决不会答应,而最后日本没法收场也得收场,还是得放人。”
冯昭奎认为,此次日本方面决定迅速放人表明他们不想事态升温、激化。“中日关系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一个契机,另外,现在日本经济对中国依赖性强,中日关系出现危机对日本不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