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营
张华以前从事二手家具买卖业务,但是今年开始他专门做起二房东,在天通苑一带整租了10套以上房子,然后再分别租出去。由于房租的猛烈上涨,二房东有了更多的炒赚空间。
据记者对北京多区域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北京房租呈现比往年更大的涨幅,市场异常。根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数据统计,8月份北京租赁市场成交均价为3720元/月/套,而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的租金均价为3052元,从年初到今年8月北京出租房均价大涨21.88%,成为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
热点区域涨幅超20%
根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数据统计,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租金均价2461元,同比上涨11.5%;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租金均价2892元,同比上涨17.5%。进入2012年后,北京市租金涨幅再次加速,不少区域以20%的速度上涨。
一位在燕莎新源里小区租住近2年的租客向记者表示,最近几天中介挂出了一套58平米的小两居,无厅,出租价为4800元一个月,“去年这样的房子整租也就两三千元”,几乎翻了一倍。
其他区域的租客也向记者描述了身边房租的情况。海淀一位房客表示,4800元/月的出租价十分正常,五道口小两居稍好一点的装修都是这个价,而中关村的一居室已涨到5800元/月,单间2000元以下基本绝迹;朝阳区的一位租客则透露,双井附近一居每月4500元,而团结湖附近一间35平米的一居室为3500元/月,老小区两居室房租也在4800元/月左右。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房租高企已不仅仅局限于市区,而是在向四五环及郊区发展。一位立水桥的业主今年对外出租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租金接近5000元/月,他表示,周围都差不多这个价;通州一位租客告诉记者,通州的小两居租金也都涨到近3000元/月。
从伟业我爱我家的数据看,今年8月的出租均价3720元/月,这比2009年的2461元/月的出租均价上涨了约150%。
正是看到了出租房市场的大涨,张华才专心开始做起二房东来。用他的话说,二房东不用每天操心顾客情况,找好了租客每套房至少能有500元/月以上的利润空间,“北京外来人口多,不愁租”。
由于房租高企,仅房租一项支出就占了很多外地来京工作者收入的50%甚至70%,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只能选择啃老。一部分无老可啃的人,只能选择租住隔断间或地下室。但是,由于北京市已开始禁止违规出租地下室和隔断间,这部分租客随时面临重找房源的可能。也有很多外来务工者面临无房可租的局面,最终不得不离开北京。
政府应调控租赁市场
房租持续的疯涨,令租不胜惶恐。
在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看来,今年房租的大涨是因为限购令许多外地人转买为租。
伟业我爱我家一位分析师也认为,今年以来房租同比上涨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仍在于限购的持续影响,持续调控下,购房者对未来房价走势仍不明朗,仍然选择暂时租房,这也增加了租房市场的需求。
但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上述市场因素外,北京房租疯涨与北京市加强租房市场管理有一定关系。
北京市住建委5月9日发布的《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强调了“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照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
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同时,《通知》中还拟规定,出租房人均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且一个房间最多只能住2人。这些措施固然提高了租赁场所的安全性,但也将迫使大部分群租客搬离以前的廉价蜗居,客观加剧了出租房市场的紧张。
记者在昌平一带城中村走访发现,在唐家岭拆迁改造后,许多蜗居者要么选择离开北京、要么搬向更偏远的城中村。在沙河一带,每到上下班高峰期,马路上就可以看到成群的年轻人。这是他们新的聚集地。而改造后的唐家岭,由于可能会采用集租的方式,打包租给大企业,这些外地年轻人再也不敢奢求可以搬回去。
北京整治规范租房市场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供应房源增加,而这使得租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在一些租客看来,北京租房难的一个原因是,中介将很多房源垄断了。一位租客介绍说,“只要房东将个人房源信息公布在网上,马上会收到十几个中介的电话,加黑名单都来不及。网上自称房东的90%是中介。”另一名曾在上海工作过的租客告诉记者,上海中介只收月租金35%的中介费,而北京这边都是一个月,有的还要双向收费,甚至到期还不肯退还押金。
针对房租过快上涨的问题,北京市住建委曾于2011年2月与各大中介公司座谈,提出要建立统一租赁信息平台,但进展迟缓。知情人士称,该信息平台仍处规划阶段。
21世纪不动产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张磊认为,租房是居民的基本居住权,政府应将房屋租赁市场也纳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范畴。他建议,要加快公租房建设速度的同时,要尽可能向有固定工作的外来人群开放公租房市场;可借鉴德国等国的做法,设定租金涨幅,且租客有决定续约权,房东不得任意变更合同,尤其是租金和租期。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能听任房租疯涨下去了,长期发展势必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要采取措施,大幅提高空置房成本,将这些闲置的资源挤压到市场上来。
凯德本土化: 中国资产已增至700亿
张晓玲
8月31日,深圳来福士广场在南山开工。这是中凯德置地首韧深圳的作品,也是其全球第八座来福士。
深圳来福士广场是凯德置地在华南的首个综合商业项目,坐落于深圳南海大道与创业路交汇处,涵盖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国际甲A写字楼、商务公寓、国际酒店公寓等多种业态,占地面积逾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整体项目分为3期工程,其中一期“公园道”将于2012年10月前后销售。
基金运作商业地产是凯德的强项。据凯德置地人士介绍,规模11.8亿美元的来福士中国基金,是“来福士”系列发展的资金后盾,目前已为中国的五个来福士项目注资。
凯德置地中国区执行副总裁罗臻毓表示,凯德以来福士商业综合地标项目进军深圳,标志着旗下三大业务单元正式全面落户深圳。至此,凯德在华南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熟悉凯德运作模式的分析人士认为,在诸多的外资投资商中,无论是规模发展与业务均衡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还是散售项目与持有项目的匹配,凯德都不失为一个房地产投资和运营的专家。
据凯德中国区总裁廖茸桐介绍,2005年后,凯德开始将其旗下的多个单线发展的业务板块如hopping mall、office、住宅、雅诗阁、综合体等进行资源整合,来福士的平台包括商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公寓。接下来括品牌、融资渠道、招商、政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私募基金等,都有可能进行整合。在凯德模式中,住宅和商业的投资份额为5∶5,长期来看,商业的投资回报率不输于住宅。
在部分外资纷纷撤离或收缩中国房地产业务之时,凯德在中国的投资却在不断加码。截至2012年8月1日,凯德在中国总资产已增至695亿元人民币,占嘉德集团总资产41%,占上半年该集团新增投资额的34%。廖茸桐说,未来中国总资产会继续占到集团的45%。罗臻毓表示,凯德一直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中长期市场,并以多元本土化的方式践行着“植根中国”的战略。
借力张江高科 绿地集团200亿抢入产业园
苏丝
“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园投资战略,或将成为绿地集团继超高层战略之后的又一举措。
9月4日,绿地集团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在上海就投资开发白塔空港物流园产城一体化项目、高铁东客站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超200亿元。同时,绿地集团还与张江集团(600895.SH)签署产业园合作开发协议,与正大集团、上影集团、国美电器(微博)、上海歌城和美格菲健身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署了入驻协议。
白塔空港物流园产城一体化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000亩,总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高铁东客站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占地面积811亩,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
如果说绿地此前在各地发起的造城运动为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了基础,那么这次与张江高科签署产业园合作开发协议,实为看中张江高科的物流地产运营能力。
从公司报表不难看出,张江高科的园区产业开发已上轨道。张江高科此前在8月24日晚间公布2012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05.01万元,同比增长259.94%,园区房地产租售主营利润增长及投资收益的增长是构成该公司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