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济南全市范围内的“飞地招商”今年刚刚起步,但是类似的招商机制,在济南部分市县内部已经实行多年,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章丘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日,记者在章丘市招商局了解到,明确的区域规划和明水开发区这块“飞地平台”,成了章丘实践“飞地招商”的制胜法宝。
企业落在哪儿,规划说了算
位于章丘市文祖镇政府的山东守正岩棉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A级岩棉外墙保温板防火材料为主,属于章丘市近年来引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这个项目的引进,离不开两方面的努力,一个是当时企业的引进方圣井街道办事处,另一个是企业的落户地文祖镇街道办事处。两个乡镇一起使劲儿,才让这个项目在章丘顺利落户。
公司总经理李继敏告诉记者,企业是去年正式落户章丘的。最初企业由于与圣井街道办事处的招商人员相熟,打算落户圣井,但是按照章丘市的规划,圣井区域明确以发展商业、旅游类产业为主,不适合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落户发展。圣井街道办事处将其推荐给了文祖镇。如今,这个占地面积50亩的企业即将投产,总投资8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00万元。预计年销售收入2.5亿元左右,年税收将达到1500万元。
“在章丘,因为每个乡镇有明确的产业规划,对各乡镇招商引资的企业类别有明确的限制,这为‘飞地’模式提供了可能。”章丘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以章丘的四大主导产业为例,产业的功能分区比较明显。如以汽车为龙头的汽车装配企业在世纪大道两侧,化工类产业集中放在刁镇,食品饮料和机械制造产业也同样有固定集中的片区。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就不容易出现乡镇之间你争我抢,因利益分成“谈不拢”而流失项目的情况。同时,产业集中以后,企业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产业集群效应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开发区做飞地,企业政府都省钱
据了解,2010年起,章丘市开始在各乡镇之间推行“飞地招商”的模式。“严格来说,我们应该叫做‘平台飞地招商’。”章丘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相对于章丘市各乡镇而言,明水开发区就相当于一块大飞地,绝大多数在乡镇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落地的项目,经协调都到明水开发区安家落户。企业落户需要的水电、道路等前期硬件设备,由明水开发区负责投资。
“开发区作为飞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利益分配问题。”这位负责人认为,两个乡镇或两个区县之间招商,势必会出现谁搞基础建设、谁投资多等问题的争论,二者之间的利益分成难以界定。而章丘将项目统一落户在开发区,由开发区负责前期投资。由于明水开发区本身是一个成熟的平台,在道路、水电等各方面设施都已经具备,不需要单独为进驻的新企业进行大的投资,这省下了不少成本。
在利益分配方面,目前章丘各乡镇使用的是4:3:3的比例。即合作引进一个大的招商项目后,引进单位、落地所属乡镇和明水开发区在税收分成方面分别占到40%、30%、30%。这样的分成,一线招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感觉还是比较合理的。记者同时了解到,不仅仅是章丘,目前在国内“飞地招商”政策践行情况较好的江苏宿迁市和广东东莞市,在飞地平台方面也有着类似的经验。
采访中,多位受访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飞地招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如何让分配办法更加明确和细化,怎样分配才能更公平,是摆在政府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记者田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