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来高校 读高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2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来高校读高三

  本报记者 姚建莉 上海报道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成功也要趁早!”这是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学生汪弈心中的想法。

  10月8日,汪弈成为浙江大学公布拟录取竺可桢学院启真班的80名学生之一。等公示、体检结束后,如果进入12日公布的最终入选名单,她将无需再上高三课程,无需高考,本月即可作为预科生进入浙大学习,完成衔接年学业者,于下一年度正式录取为浙江大学学生。

  这是在中国大陆名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海外和港澳高校招生逐渐升温的态势下,浙江大学抛出的新招。

  这项“拔尖创新学生培育机制试点计划”报名启动于今年9月1日,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试验计划、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项目,以及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入选后跟我们学校签定协议,进入预科班学习,学籍留在原中学,学费还是高中标准。”浙江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等完成衔接年学业后,下一年度他们才收到录取通知书,“学分不多,正常情况肯定能完成。”

  但这80人的选拔过程是严苛的,必须“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综合素质高”,且为浙江省户籍的省内普通高中高二期末优秀学生。

  汪弈就是其中之一,理科优势明显、各科总分在全校600名学生中间排名五六十左右。在她看来,相比自主招生必须参加高考,保送须获全国竞赛一等奖的要求,浙大启真班的要求更为灵活。

  尽管有能力通过高考冲刺清华、北大,但她觉得启真班缩短培养周期最吸引人,“预科班是算在四年里的,我本身在同学中间年龄不算小,启真班可以让我提早毕业。”

  “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高三的复习确实没有太大必要,提早进入高校对他们的成长更好。”有20人入选的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年级组组长张先军告诉记者,最终入选学生需参加的衔接课程大致包括思政类、人生规划、心理素质、个性化课程等。

  汪弈也考虑过不断升温的海外、港澳择校,“但我可能本科以后再出国,本科在这里就读更能积累资源,有利于将来回杭州就业。”

  张先军也告诉记者,杭二中每年600名左右的毕业班学生中,约有10%左右的学生最后进入海外、港澳学校,“每年都呈上升趋势”。

  这些都对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和招生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倒逼作用。

  但目前,出国留学还有一定门槛,“人文、生活习惯上的正面交锋和巨资耗费,以及回国就业须跨越的‘认知断层’障碍,就足让有被动习性的学生惶恐。”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说。

  而这也是汪弈最担心的。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外交部:日方必须承认钓鱼岛争议
  • 体育NBA中国赛-詹姆斯20+5+5 首战热火胜快船
  • 娱乐郭晶晶霍启刚喜帖曝光 22页史无前例
  • 财经交通部专家:大面积叫停收费公路尚不现实
  • 科技女子窗台蹭WiFi网引众人营救
  • 博客柴静:我从未说“幸福提问”简单粗暴
  • 读书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教育留学后就业仍不乐观 海归进入低起薪群
  • 育儿小学生回家功课有多少回忆那些年的作业
  • 健康疼痛分12级分娩居首 揭秘你身边藏哪些毒
  • 女性梦露珍贵私人生活照 好声音女友谁最美
  • 尚品国境之内的绝色秋景 大闸蟹配酒法则
  • 星座测试哪种男人旺你 12星座藏私房钱
  • 收藏乾隆收藏近万块古玉 熊猫金套币涨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