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记者 曹晓龙 陈一昀
这是国内固有的名人生态,更何况此次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莫言”,诺奖的光环自然非同寻常。从获奖传闻伊始再到获奖之后,短短几天时间内,各方费尽心思布局,以期从中获利,莫言热潮如火如荼。
多个图书出版商向外界公开自己手中的筹码,宣称拥有莫言作品的相关版权,并加足了马力印刷。对于它们而言,莫言作品或莫言本人蕴藏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足以使它们将口水战放在一边。市场上喧嚣的争议一时难有定论,出版商抢占市场先机的动作已在加速进行着。当然,社会上读者对于莫言作品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追捧对此功不可没。此外,人们对于莫言作品影视改编的热情也愈发势不可挡,其单片版权费用已是千万级别。
莫言家乡——山东高密,更是不愿意放过这块到了嘴边的肉。他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文学馆升级与改造、莫言旧居的修缮和维护、再现万亩红高粱等旅游、文化项目纷纷提上日程,并拿出了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这是一个需要投资6.7亿元的项目。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诺贝尔奖”横空而来,自此这个高密小城的命运将被彻底改变。
投机者则更为夸张。房企想建立“莫言文学奖”、陈光标要送房、酒企在打广告,诸如此类,难脱炒作嫌疑。
莫言说过,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他所发出的“从关注莫言一个作家,到关注到所有中国当代作家,这是我最期望的”声音已经被浮躁的商业化所包围,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正演变成为一座精神富矿,吸引着社会诸领域的各色淘金者,一再挖掘。
出版商的盛宴
作为与莫言直接相关联的产业,出版界一片狂欢。
“首批18万套的莫言16本文集合集正在印刷中,这套新作品集已经被预订超过20万套,目前部分已经在发了,上海附近地区新书已经进入书店,完全面市要在一个星期以后。”
出版拼速
10月16日晚上9点,《我们的荆轲》200份样书送到了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典博维)总部,这是一本“早产”的莫言新书。
用精典博维营销总监陈望治的话来说,那就是“抢占市场先机,跟市场赛跑”。
“虽说我们早就开始了这本书的出版准备工作,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无疑加速了出版进程,各方一路开启绿灯”,陈望治对新金融记者说道,目前这个时机千载难逢,公司内部对这本新书的销量预期很高,目前预订量已经超过20万册。
在今年5月份,精典博维与莫言正式签约。据精典博维董事长陈黎明介绍,该签约模式不同于莫言之前和其他出版商合作时一本一本签约的方式,精典博维签断了莫言几乎所有的作品与将要出版的作品版权,以及电子、影视的推介权。
除了《我们的荆轲》之外,该公司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天,便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公司针对莫言作品的出版计划。将于近期推出最全的莫言文集,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系列,以及文论集和散文集。文集包括莫言长篇系列11本、中篇系列3本、短篇系列3本、文论集2本和散文集1本。
“书的出版周期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这些莫言的书,大都已经编辑好,部分还处于3审3校阶段,但现在在重大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出版周期肯定会缩短”,陈望治的语气难掩兴奋。
事实上,精典博维并不是动作最快的出版商。早在市场上传出莫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上海文艺出版社已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在莫言获奖消息公布前的10月9日,就集中出版了11部莫言的作品系列。
而就在获奖之后两个小时,11日晚9点,上海文艺出版社下属多家印厂就接到了加印莫言作品的任务通知。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室有关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首批18万套的莫言16本文集合集正在印刷中,这套新作品集已经被预订超过20万套,目前部分已经在发了,上海附近地区新书已经进入书店,完全面市要在一个星期以后”,她透露说,社会需求量增大了,除了这个合集,《蛙》《丰乳肥臀》等代表作品也在不断加印,短期内可能加印50万册。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莫言的实体书版权主要由作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精典博维这三家拥有。莫言获奖后,三家出版方均连夜加急赶印其相关著作。三方都宣称拥有莫言作品版权,其中作家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因莫言与他们之前就有过合作,强调和莫言有超过数十年的友谊;精典博维则称自己是唯一拥有莫言所有著作(已面市和未面市)版权和电子、影视推介权的出版商,并表示在今年5月以后出版与莫言有关著作的出版方,都属于侵权(其中不包括之前与莫言有过合作,且还在版权延续期内的出版方)。
但针对版权年限何时到期,三方并未透露任何有关消息,只是各执一词,市场上也暂无定论。
书商焦虑
时间倒退到双节之后,出版市场一片波澜不惊,谁也未曾料想过不了几天,因莫言获奖引发的出版盛宴就要到来。
就在微博上刚传出“莫言可能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的第一时间,陈望治便行动了。
“这绝对是个非常好的消息,无论获没获奖”,他向新金融记者回忆称,当时他迅速将围绕莫言可能获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自家公司渠道进行传播,予以推波助澜。
这种营销手段无可厚非,但陈望治也因此患上了诺奖“焦虑”症,开始关注有关诺奖的任何动态,并伴随着各种消息而患得患失。
“就在那么几天,我明显地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一开始的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全国范围内的热议,究竟莫言会不会获奖,这也成为我当时工作最为关注的事”,陈望治说。
10月11日,对陈望治来说,印象深刻。“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可谓一波三折,很具有戏剧性”,他坦言,“我已经提前预定好了莫言新书新闻发布会的场地,以及背景展板的制作,就等这定音一锤了”。
当天因有重要事宜出差在外的他,也不肯放过丝毫有关莫言会否获奖的蛛丝马迹。并且离京之前,他就早已安排好两套预案,向下属交代好莫言获奖,应该怎么做;如未获奖,又应该如何。
当天上午,他得到消息,央视首次受邀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而全球获准采访的仅有三家电视台。“这会否是莫言得奖的信号呢?”他暗自揣测。
但到了下午,他的预期则再度推翻。据他介绍,按照诺贝尔奖宣布流程的惯例,预计下午5点左右,莫言会收到诺贝尔奖的电话,通知获奖。但精典博维始终没有收到来自莫言的回音,“这下估计是黄了”。
等待,焦虑的等待,下午5点、6点,时间一点点流逝。直到晚上7点,手机发送过来莫言获奖的信息,他才长舒一口气。
这一锤终于还是落下了。
随后的几天内,朋友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下你们公司发了”。
然后,他的电话再也没有停过,其公司的各个业务电话也基本上被打爆了。
“公司高层接到的多为投资方的电话,很多投资公司都希望跟我们合作;负责影视业务的同事每天会接到很多个电话,探讨莫言作品的影视改编;广告部门,也频繁收到酒企、烟企等的合作意向”。
“不可否认,莫言获奖,我们公司获益非常大,对公司的提振作用非常明显”,他并不讳言。这家今年5月份签断了莫言几乎所有作品及将要出版的作品版权及电子、影视的推介权的民营书商,不可不谓运气奇佳。
就在与新金融记者聊天的过程中,陈望治便接了多次电话,其中南京一家房地产商希望通过他们,与莫言进行接触,建立一个类似“莫言文学奖”这样的基金。
怎样合作,以怎样的形式合作,这又成为陈望治思虑的下一步。
影视构想
在打来的诸多电话中,影视公司的合作意愿尤为强烈。莫言获奖之后,更是引发了一轮对其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热潮。
据陈望治介绍,精典博维作为莫言的名家服务商,相当于莫言作品的代理公司,不论是围绕莫言作品的影视改编,抑或是围绕莫言的商业活动,都需要通过他们来接洽。
这种文学经纪人的模式在国内算是比较新颖,按代理行业的普遍费用,比如莫言作品通过精典博维进行影视改编,精典博维会从中收取15%~30%的佣金。
“目前已经有多家影视上市公司找到我们,希望将莫言作品《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搬上银幕,并且某著名导演有望再度跟莫言进行合作”,陈望治对新金融记者透露。
据悉,前来合作的影视公司不下30家。而精典博维目前正在进行遴选、评估,根据报价、实力 、投资规模等选择靠谱的公司,然后跟莫言进行接洽。
事实上,除了早期的《红高粱》之外,莫言的作品改编并不顺利。
早在2010年的上海书展上,莫言就曾表示他的代表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都是理想的电影故事,偏偏没有导演识货。哪天有导演想拍摄,他愿意操刀做编剧。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始终未能如愿。但今时不同往日。
一位影视从业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诺奖目前正在热得发烫,并且这种热潮会持续一两年,所以莫言获奖后,其影视作品将会非常受关注,“就算不一定卖好,但一定卖座。”
媒体报道称,小马奔腾的负责人表示,“作为影视公司,非常看重编剧的质量,莫言无疑是很好的编剧,如果有机会合作,肯定会出好作品。”而光线传媒负责人曹小白也透露:“虽然现在没有具体计划,但相信以后一定有机会合作。”
在这种火热的背景下,莫言影视改编版权费自然水涨船高。“就拿他的手稿来说,都从20万元涨到了120万元,影视版权费肯定也要涨”,至于目前涨到了多少,陈望治表示还不方便透露,“但最低的门槛是1000万元”,也就是说低于1000万元免谈,并且有望突破2000万元。
据悉,一般国内知名作家的版权改编费在20万~30万元之间,当年张艺谋改编《红高粱》,莫言仅拿到800元版权费。和当初相比,如今身价直接呈几何数字飙升。
精典博维之前重视的是图书版权和电子版权,对作品的影视版权今年才开始重视。莫言获得诺奖后,他们已经开始更加着重这方面的发展。董事长陈黎明就曾说,“名家经纪目前占到业绩的两成,但是莫言得奖之后,有可能会提高到四成。”
行业提振
这场由莫言获奖引发的出版盛宴,自然少不了资本市场的参与。随着莫言获奖消息的传开,多家文化传媒股品尝到莫言红利,成为“莫言概念股”,受到投资者的热情追捧,且短时间内提振明显。
就在10月12日,莫言获奖的第2天,新华传媒、出版传媒、长江传媒、奥飞动漫、时代出版和大地传媒在集合竞价阶段全线涨停,而文化传媒板块其余个股涨幅亦靠前,整个板块领涨沪深两市。盘中,35支文化传媒板块股票仅9支涨幅不足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波动,对股市方面的影响是,相关股票纷纷领涨,为低迷已久的A股市场增添了一些活力;对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是,莫言的著作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给相关出版类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向新金融记者分析道。
他认为,这些较大的上市出版企业股票纷纷大幅上涨,是因为市场上对与莫言作品相关的出版商的净利润迅速提升有较好预期,投资者对将来的传媒企业发展看好,投资信心很强。
事实上,仔细追溯文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就会发现多不能直接与莫言相关,因此有券商认为,此次上涨行情,市场情绪性因素占主导。
莫言热的蝴蝶效应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后,有这样一些人和物,他们直接或者间接与莫言相关。他们中,有些缘于莫言,因莫言而名声大噪,也有些不过是个巧合,却因撞上了“莫言”二字而行情渐涨,还有些寄希望于送房来改善莫言的生活,却难免让人怀疑其炒作的嫌疑……
在莫言获奖之后的10天里,这样的人和事层出不穷。这一系列的荒诞,已经完全与莫言的文学无关。他们聚拢在“诺贝尔文学奖”光环周边,却谋算着与文学不怎么沾边的商业利益。
在这里,莫言被解构,抽离了主体,成为旁观者,变味成了商业炒作的噱头。
借势
在莫言文学馆的展板上,曾写有一句话:莫言——他是我们当代作家中,离诺奖最近的一个作家。而这句话是在2009年莫言文学馆开馆时就有的。
10月11日晚上,身处山东高密的莫言文学馆内守候着20多家媒体。莫言研究会秘书长、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一直在馆内接受记者的采访,等待获奖消息的传来。当时,莫言正在县城里的一个住处。
当晚7点,瑞典文学院揭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得。毛维杰在第一时间与莫言通了电话。电话中,毛维杰只是问了两句话,他先是问,“得了吗?”莫言回答说,“获得了。”毛维杰又重复了一遍,“确认了吗?”莫言肯定道,“已经确认了。”
这一刻,莫言文学馆沸腾了。
其实,早在莫言获奖的一个多月前,莫言就已经从北京回到高密老家。而那时候,有关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可能获奖的传言已经由欧洲一些大博彩公司散布开来。
那段时间,莫言时常与毛维杰碰面。两人也会聊起诺贝尔文学奖。每当这时,莫言总是表现得非常平淡,他说无论获奖与否,都还是要凭作品的实力来讲话。而对于获奖的几率,他坦言,无论国内的奖,还是国际的奖,只是一种可能吧。
作为莫言研究会秘书长、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在听闻获奖传言时,也思考过。他觉得莫言已经取得的文学成就和在中国文坛中的地位,使他相信莫言在世界文坛中,是有一席之地的,“我们也有信心,感觉到他能够拿到这个大奖。”
据毛维杰介绍,在莫言文学馆的展板上,曾写有一句话:莫言——他是我们当代作家中,离诺奖最近的一个作家。而这句话是在2009年莫言文学馆开馆时就有的。
之所以有这种预期,并非空穴来风。10年前,莫言就曾得到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高度评价。
2002年,日本NHK电视台来到山东高密拍摄一档名为“21世纪的开拓者”的节目,采访对象正是莫言。一道而来的还有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在莫言的老家过了一个春节。
“因受该消息刺激,市场上会自动将公司与莫言的图书出版方进行关联,其实我们业务多在图书发行、渠道分销一块,与莫言的作品并无直接关系。”一家享受此次莫言红利的文化上市公司的证券代表告诉新金融记者。
他表示,目前公司可能会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对莫言作品的消费需求,做出一定的营销活动,但此次莫言获奖带来的利润蛋糕中的绝大部分,仍归属于图书出版公司。
“事实上,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利好或许只是暂时的,不会具有颠覆性作用,因为出版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沈哲彦认为。
他介绍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的盛行,人们的阅读习惯逐渐发生了变化,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成本更低,出版业的市场正迅速缩小,出版业应尽快完成由传统出版业到数字出版业的转型;另一方面,出版业属于内容产业,目前我国的原创不足,严重限制了出版业的发展,鼓励优秀的原创作品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正如其所描述,已经有多家出版商准备出版或者已经出版了莫言作品的电子版本,这难免会分流一部分读者人群。
“莫言作品的电子版权正在加紧整理开发,免费时代即将过去。”陈望治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精典博维正在考虑采用哪种形式来开发电子版权。其中,一种是卖给大的平台运营商,另一种则是通过读者下载来分成,又或者是公司自己做一个平台。而最终选择,要看哪种商业模式更有利。
早在莫言获奖之前,就已与其签订合作意向的中文在线,在其17K小说网站上,特别设立了莫言专区,供用户下载及在线阅读。现已包括《白狗秋千架》《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在内的19部作品都已陆续数字出版。
并且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精明的App开发者立即推出一系列的莫言作品集App。目前App store中已有多款莫言小说作品集上架,下载火爆。
据毛维杰回忆,初次见面的大江健三郎对莫言非常欣赏,“他感觉莫言的文学成就已经跟诺奖非常接近,他当时说,‘莫言老师的作品最接近我们的文学特质。’”
4年后,应当地有识之士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提议,毛维杰等人成立了莫言研究会;2008年,开始筹建莫言文学馆;次年8月,正式开馆。
在建馆之时,毛维杰等人确定了一个办馆宗旨。他们把莫言文学馆定义为高密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志、高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研究莫言的一个平台,以及教育学生的基地。
如今,一楼、二楼开放的莫言文学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样的定位。莫言文学馆是一座四层楼房,每层约900平方米。一楼主要陈列莫言捐赠的各种书刊。自建馆以来,莫言不断地捐赠书刊到馆里,总共5000多册,这同时也成为学生阅览的基地和莫言研究会活动的场所;二楼则是莫言的成长经历。
在莫言获奖之后的这段日子里,莫言文学馆的参观人数呈现出几十倍的增长,每天的接待人数为100人次左右,有海内外媒体,还有普通民众、大学生等,有山东本省的,还有远从哈尔滨、内蒙古等前来的。
而目前,高密当地仅有莫言文学馆和莫言旧居这两处与莫言相关的场所,另外,由于莫言文学馆里内容略显单薄,而莫言旧居因莫言家人为人低调,一直也没有进行修缮和维护等,远不能满足为莫言慕名而来的诸多游客的精神需求。
鉴于此,莫言文学馆的升级和改造工作也将提上日程。毛维杰向新金融记者表示,等忙完这段时间,他们就着手进行,计划在过年前后完成。
届时,莫言文学馆的三楼、四楼也将充分利用并对外开放,三楼将摆放莫言所著书籍的各种版本、莫言所发表作品的报纸等刊物、莫言获得的证书和奖杯,以及莫言与国内外交流的资料;而四楼将作为学术报告厅使用。
莫言文学馆的升级和改造只是这一系列带动的人和物中的一点体现。不仅如此,高密旅游线路正在规划中,莫言旧居的修缮和维护迫在眉睫,甚至红高粱文化也被重新提及,这些所发生在莫言家乡的一切,正如当地旅游局局长所言,“这一切已经不是莫言一个人的事情了。”
炒作?
一方面,莫言在应郎酒集团之邀,赴其酒产地后所写下的《水乃酒之魂》最近又重新被媒体转载,掀起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一枚在2008年注册的“莫言醉”白酒类商标,在4年“默默无闻”之后,如今被多位酒商看好。
莫言获奖所带动的商业热潮并不局限在他的家乡。
10月13日晚7点左右,距离莫言获奖48小时后,搜狐公司副总裁、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刘春发布微博称,“莫言,有地产商想给你送房子,如果愿意,请私信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跟帖猜测该地产商是谁,彼时远在韩国用餐的知名地产商任志强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微博)命中率最高。
但当晚,这种猜测就遭到了刘春否定。
而10月15日下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江苏陈光标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发布微博回应此事。他表示,要给文学家莫言同志送房一事属实。
就此事,莫言父亲对媒体表示不会接受陈光标所赠的别墅。此外,莫言对家人曾称用奖金买房子的说法表示,只是一个玩笑。
紧接着,当天晚上,江苏中浩投资集团董事长朱文俊也在微博上表达了欲赠送莫言别墅的意愿,并表示如果对方拒绝,可考虑用同等价值建立一个莫言文学基金的想法。
两位江苏老板先后通过网络向莫言示意送房,如此高调之举,不免被外界质疑其炒作的成分有多大。
同样与房地产相关的是,一则源于莫言获奖,并因“莫言”而走红的广告。广告内容只有短短五个字:嘘!好房!莫言。
这则广告由重庆润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销部策划经理熊小伟,在10月12日上午9点半通过微博发布,起初的反响并不明显,但在大概1小时之后,该广告信息就开始被疯狂转载了。并且,在当天下午,“就有其他地产项目借鉴,做了很多和莫言有关的飞机稿。”熊小伟说。
他还表示,这个创意是在莫言获奖后想到的,“其实我当时也没有往深里想,就想借‘莫言’这两个字做点文章。”
按照他的理解,“莫言”,文字含义就是“不用多说”,而“嘘!好房!莫言”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好房是无需多说的;二是好房只能少数人拥有,不能多言。
10月15日,趁着这则广告的余热,熊小伟又设计出另一则内容相关的广告,但效果大不如前。于是,熊小伟决定停止“莫言”系列的广告设计,“因为我觉得受众已经审美疲劳了。”
而这前后只维持了短短三四天的时间。
这样的广告创意并非独树一帜。在房地产行业,还有厂商变着花样借助莫言来做宣传。据媒体报道,武汉技术开发区内的一处楼盘销售部,在其所发放的宣传单上,也标有“莫言”的字眼,比如“正中心,莫言地段”,并承诺“认筹即送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蛙》”。
诸如此类的借势营销比比皆是,不仅是房地产,还涉及酒业。
一方面,莫言在应郎酒集团之邀,赴其酒产地后所写下的《水乃酒之魂》最近又重新被媒体转载,掀起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一枚在2008年注册的“莫言醉”白酒类商标,在4年“默默无闻”之后,如今被多位酒商看好。
注册“莫言醉”商标的侯先生也是山东人,他告诉新金融记者,“莫言醉”源于宋代词人梅尧臣《同江邻几龚辅之陈和叔登吹台有感》中的一句话,“我与诸贤良,举酒莫言醉”。而商标中出现“莫言”二字,与莫言获奖纯属巧合。
“注册的时候,也知道莫言这个人,但没有想到与他有太直接的关系。”侯先生表示,商标注册之后的4年间,他接到过两三个来咨询的电话,但都无疾而终,也与朋友做过相关的策划,但因故搁浅。
而在莫言获奖后的这些天里,有很多商家打电话来洽谈,“有山东的,也有四川的,还有一些厂家委托工商、商标转让平台来找我,还都是在打听。价格方面,相互之间也是在试探中。”
对于“莫言醉”商标的期待价格,他直言,“原来的话,十几万吧,看商家的眼光。”但对于目前的估价,他并未透露。
莫言获奖所带动的种种营销手段和行为,如蝴蝶效应般蔓延开来。但这些关联程度不一的人和物,究竟能凭借莫言走多久,还是个问号。商人们的附庸风雅,往往都沦为笑话,尽管莫言极力“淡出”诺奖制造的喧哗怪圈,但跟风者依然对这层光环上的利益趋之若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