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焘
香港有一些立足穿越题材的好电影,比如《大话西游》,还有UFO制片公司1993年出品、梁朝伟梁家辉主演的《新难兄难弟》,都值得一看。它们不玩逻辑游戏,或古灵精怪或深情婉转,代表了华语电影人被养成的偏好。西方电影中这样的题材俯仰皆是,通俗的如《回到未来》系列,高端的像《12 Monkeys》,骨灰级的数西班牙的《时空罪恶》,没有点儿科学精神不会找寻到其中的乐趣。我不太敢说穿越题材,像《回到未来》,你跟着它走就能皆大欢喜;《12 Monkeys》有不太好辩驳的逻辑;至于《时空罪恶》,明明荒谬,却很难说出问题在哪。直到最近披着“大神”外套的《环形使者》出现,各种不和谐纠结在一起,才让我有了想说的欲望。
关于穿越电影,一般不离“循环世界”或“平行世界”。前者如《恐怖油轮》,后者像《罗拉快跑》,有趣。如果附加上意识形态,前者要数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姜文《太阳照常升起》有它的影子),后者必说基耶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虽折射命运的无常,但拷问的不是上帝,而是极权国家无论怎样走都逃不出的死胡同。但不管落脚点在哪儿,很少有电影将循环世界和平行世界杂糅到一起,《环形使者》却敢。
所谓环形使者,指的是一群杀手,生活在2044年的小Joe就是其中之一。小Joe的客户是那个时间之后的未来世界的人。有人在未来必须消失,在某个时刻和地点,他会被捆绑蒙面用时光机器传送到小Joe生活的年代。小Joe则只需在那里候着,扣动扳机之后再毁尸灭迹。这个无本生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能干30年。因为杀手集团未来的头领“造雨师”定了一个“封环”的规矩:干满30年后,杀手本人会被传送到过去,而且要被过去的自己亲手干掉,然后你再活到要被干掉的那一刻。也就是说,一入此门你就衣食无忧,但到了第30年你要回到过去被自己干掉。
这是一个循环,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是一条线上的蚂蚱,现在造因,必有日后的果。
小Joe第一次被触动来自于他朋友A。这个人没有下手干掉未来的自己,坏了“封环”的规矩。而这个小细节成为了电影最大的漏洞。因为这是一个循环世界而非平行世界,过去的A和未来的A是同一个人。所以杀手组织找到未来的A的方法,就是抓住现在的A,然后在他手臂上刻字,这自然会成为未来的A身上的伤疤;剁掉现在的A一根手指,未来的A就少一根手指。伤疤上写明A要“自首”的地点,不去,则身体会不断残缺。A被大卸八块,而未来的他“自首”后被一枪毙命。这里明显有解释不通的地方。因为是循环世界,如果现在的A消失了(被大卸八块),则不会存在未来的A,没有未来的自己让他干掉。若按照平行世界的穿越电影的逻辑,一个人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未来世界并行,那在这条线索上现在的A身体被刻字,在另一条线索上未来的A不一定会有相应的伤疤,因为他们本已经是不同世界的人。如果在现在的A身上刻字,未来的A身上马上有了伤疤(如电影中那样),那说明即便在平行世界中,这个现在的A和未来的A也是同一个线索上的人。这又回到了上面循环世界的逻辑,根本解释不通。《环形使者》其实从此时已经不经意开始混乱了。
电影之后的情节是小Joe没有杀死从未来穿越回来的老Joe。这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他本就是一个亡命之徒,准备享受30年,不管之后洪水滔天。问题出现在老Joe的反抗上。在本来的循环世界的逻辑中,小Joe成功“封环”,继续癫狂人生,只待30年后被过去的自己杀死。但是期间他爱上了一个上海女子(许晴)。杀手组织在要把他传送到过去时杀了这个女人。愤怒的老Joe开始痛恨制定“封环”规则的“造雨师”,他在逃命之后选择回到过去杀死幼年的“造雨师”,避免“封环”规则被制定,以此挽救爱人的生命。到此,《环形使者》开始一片凌乱,“循环”与“平行”正式扭曲到了一起。
老Joe先是阻止小Joe杀掉自己,然后开始寻找“造雨师”。小Joe不问是非,他要杀死未来的自己完成“封环”,只求再快活几十年。所以他也要找到幼年的“造雨师”,以便找到老Joe 。而“造雨师”变成一个冷血的杀手头领,又正是因为年幼时目睹老Joe杀了自己的母亲而产生的童年阴影。几条线索交织到一起,这才出现了这部所谓穿越电影最精彩的一幕:小Joe爱上了“造雨师”的妈妈,他也知道了“造雨师”日后之所以成为近乎变态的杀手,正是因为年幼时目睹母亲被杀。所以小Joe做出了选择,在老Joe就要杀死“造雨师”妈妈的那一刻,他开枪自杀,老Joe立马消失(循环与平行又失控了),“造雨师”没有失去母亲,一切可能都要改写。
《环形使者》肯定不是成功的穿越电影。但不管它多么混乱,却传达了一个积极的意义。善恶无关逻辑,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糟糕,甚至规则让我们觉得悲惨已经成为凡人的宿命,但是人们每一个积极的选择都有可能让这个世界向好的方向前进一步。
小Joe从一个亡命之徒,到宁肯打死自己以求让这个世界变得可能不那么糟糕的选择,代表的正是一个凡人的努力。当然这种选择的前提是他经历过爱与被爱之后跟随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出自经过“舍生取义”那样空白口号的洗脑。崔卫平说: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无论何种制度之下,善恶本有普世的标准,小Joe的选择绝非杀身成仁,而正是遵循了普世的标准。我们现在能做的,可能也正是如此。这或许是《环形使者》对中国观众来说最大的意义所在。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