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中的美国侠盗

2013年02月22日 23:09  经济观察报 

  启之

  泰隆·鲍华的骨灰级“粉丝”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Tyrone Pow-er,中文或译为泰隆·鲍华,或译为蒂龙·鲍尔。他11岁出镜,20岁成名,一生演了60部电影。其中不乏《西点军魂》、《黑天鹅》、《碧血黄沙》、《琴韵补情天》等名片。后来成为影帝的亨利·方达曾经与他配戏。

  泰隆相貌英俊,身材中等。他刮掉胡子,像个青春阳光的大学生。他蓄起胡子,就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他笑的时候,你会觉得熏风拂面;他发起怒来,你会觉得乌云滚滚。他不高大,但威严自生;演那些儒雅而刚毅的硬汉,潇洒而真挚的情郎,是他的的拿手好戏。

  泰隆在银幕上的活跃期正是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中国的小资女性看到这位帅哥,芳心暗许者,恐怕不在少数。即使是今天高品位的白领丽人,看到这位英俊男子也会梦想神驰。江青心仪泰隆,不过是顺乎性情而已。三十多年后,因为怀旧,而下令译他主演的片子,只说明江青的权力之大且不受限制。其实,换上别的粉丝,也会这样做的。

  江青是泰隆·鲍华的骨灰级粉丝。这个秘密是上海译制片厂的演员们发现的,有一次,上面让他们译一部美国片Seven Waves Away (中译《万劫余生》)。众人奇怪,为什么译这种片子?后来才知道,泰隆是这片子的主演。

  因为想了解江青的审美,我尽力搜集泰隆主演的片子。2011年7月,南加州大学美国电影史学家Dr. Drew Casper教授到研究中心讲希区柯克,在学术交流会上,我向Drew Casper教授请教泰隆诸问题。这位老美大为惊讶,说他万万想不到,中国电影学者会关心这个演员。不错,他是个优秀演员,演了一些经典,但他出了名之后,吸毒酗酒,纵欲无度。44岁暴死。那年是1958年,江青正忙着当文艺哨兵,如果她知道这个噩耗,八成会暗自垂泪。

  逼上梁山:一个英雄的诞生

  《荡寇志》是中国的译名,此片的英文名字是Jesse James(杰西·詹姆斯)。好莱坞以人名为片名,说明这位Jesse之家喻户晓。杰西是150多年前的人物。他是自由郡的一个农民,如果不是西部大开发,他会像左邻右舍一样,耕耘放牧,娶妻生子,直到老死在他的农场里——铁路公司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日,一个叫巴西的汉子,领着一伙西装革履的打手乘车驱马,来到他的家,逼着他母亲在出售土地的文书上签字。价格是一块钱一亩地。老太太拒绝了。巴西威胁她,你不卖给我们,政府会免费征收。老太太说要找律师问问。巴西警告她找律师是白费力气。杰西的哥哥法朗克劝这伙人走路。巴西与法朗克握手告别——只要对方一伸手,他就会顺势把对方往身边一拉,同时一拳打在人家的脸上。那伙打手则会一拥而上,拳打脚踢,直到你同意在文书上签字为止。这一手,巴西等人已经用到了好几家身上,屡试不爽。

  这一回,巴西失算了——没等他出手,他的鼻子上就挨了法朗克一拳。那伙人冲上来要揍法朗克,一颗子弹击中树上挂着的铁板,发出一声脆响,手握短枪的杰西出现了:“以多欺少吗?有本事一个一个来。”在短枪的指挥下,打手们退到了墙边。巴西与法朗克单练。法朗克嘴里似乎含了数不尽的果核,一边嚼着吐着,一边与巴西厮打,从拳击到摔跤,巴西被打倒。法朗克问那些打手,谁还想试试。巴西悄悄地爬起来,抓起一把长柄镰刀向法朗克砍去。一声枪响,镰刀掉在地上,巴西捂着手腕,龇牙咧嘴。杰西以他的敏捷和枪法救了哥哥法朗克。

  这伙人滚了。但是,很快他们又回来了——铁路公司收买了政府,巴西带着更多的打手,荷枪实弹来抓杰西和法朗克。此时,这兄弟俩已经在退休上校的劝告下逃进山林。上校告诉巴西,杰西他们不在,屋里只有卧病的老太太。巴西哪里肯信,一颗炸弹扔进去,老太太殒命,房子起火。

  镇上,酒吧。巴西与打手们弹冠相庆。杰西出现了,命令巴西把两只手像他一样放在柜台上,当酒保数到三下时,两人拔枪。巴西自知不是杰西的对手,赶紧求饶,暗地里,一打手举枪,杰西快如闪电,一枪将其毙命。巴西乘机拔枪,又是一声清脆,巴西中弹身亡。

  杰西杀人是为了维护公正。地,你可以买,但价格要公平。我们一亩地15元买的,你凭什么一块钱收购?用现在的话讲,杰西是维权人士。只不过他的方式不同,既不上访,又不静坐。全靠枪杆子。

  杰西成了政府的通缉犯。一个美国版的逼上梁山的故事上演。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们,以杰西为首领,聚啸山林,专门与铁路公司作对。他们劫火车、炸铁路、抢银行……大碗筛酒,大块吃肉,大斗分金银。杰西成了公司、官僚、法官、经理和有钱人闻风丧胆的克星,成了被压迫被侮辱者心中的英雄,成了美国好汉中的“及时雨”宋公明。

  自首:坦白从严

  在一个权势当道,公正不彰的社会里,维权者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法律不给他们做主,只能通过抢劫来抗争。尽管杰西们的抢劫有明确的指向性——只抢圣路易士铁路公司的财产,以便让乘客们不要再坐圣路易士的火车。尽管这种抢劫更像募捐——在火车上,劫匪们拿着口袋,请乘客自己往里面放现金,不要首饰,不要珠宝,不要皮夹子。放多少现金,全凭自觉。绝不翻你的口袋。他们最骇人的举动,只是在下火车前,开枪打灭车厢顶上的灯。

  问题是,不管杰西们多么仁义克制,只要你跟政府叫板,国家就不允许。它可以容忍官员贪污受贿,容忍财团操纵司法,但绝不能容忍民间的武力抗争。

  梁山伯相信红颜祸水,好莱坞崇尚儿女情长。杰西没有忠义之念,却有家室之累。他扛不着未婚妻似水柔情,不愿意让她担惊受怕。他想结束这种东躲西藏的生活,他心里明白,梁山好汉的快马短枪不可能与国家机器长久地对抗下去。

  正直仗义的警长威尔给杰西带来了铁路公司总裁麦考伊的保证书:只要杰西投诚自首,以前的案子统统不算,只算当下的案子,判上三年五载,就放他回家。威尔为杰西选择了一条最佳的出路。而对于政府和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划算的买卖。

  怀揣着这一美妙的前景,在与希达拉完婚后,杰西投案自首。没想到,麦考伊一见杰西入了牢,就换了法官和律师,法官警告威尔,不要企图为杰西辩护。麦考伊下令,天一亮就把杰西吊死。威尔怒斥其不讲诚信,麦考伊嘲笑他太讲道德。

  在好汉汤姆和汉克的帮助下,法朗克救出了杰西。杰西把麦考伊亲笔写的保证书,塞进这个卑琐、矮小、丑陋的家伙的嘴里。麦考伊赔着笑脸,费力地咀嚼着,一次又一次伸长脖子把烂纸团咽到肚子里——如果杰西饶了他的狗命,他愿意为杰西做任何事情。

  双赢的结局,需要双方的维系。权势集团的轻诺寡信,迫使杰西重返江湖。

  英雄成了疯子

  为杰西证婚的牧师是一个头发花白的汉子,听说眼前站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杰西,这位老兄惊诧得瞪圆了眼睛,张大了嘴,愣住了好几分钟,才兴奋得大叫起来:“你就是杰西·詹姆斯?!”

  “是的,我们不愿给你惹麻烦。”

  “怎么会呢?我们非常欢迎你!”

  牧师握着杰西的手,悲愤地说:“我原来有个农场,收成非常好,铁路公司把它霸占了。我本来准备放弃传道,回家务农,铁路公司毁了我的梦。主内兄弟,农场里,有我一所大房子,两个谷仓,三个旧屋。直到铁路公司把我赶走……”

  教堂里的人们为杰西的到来而欢呼,两位老人站起来,想亲眼看一看这位大英雄。如果不是怕出意外的汤姆,将他们喝止。杰西的证婚仪式,可能会变成一个控诉铁老大霸占土地的大会,变成一个杰西的庆功会。

  得人心,有时会失去头脑。高压下,人性会变形。一方面是名声日隆,人心所向。另一方面,是妻子疏远,政府追杀。这冷热两极的生活,使杰西变了,他变成了躁狂冲动、狂妄自大的亡命徒。

  维权之难,难在策略和尺度。一着不慎,就会授人以柄;一步走错,就会沦为罪犯。丧失了理性的杰西此时全然没有了策略和尺度。他成了危害社会的A级通缉犯。而这,正是权势集团所乐见的。

  杰西要去抢明苏尼达的银行,理由是,这个银行是西北部最有钱的,它的保险库里有价值5万美元的黄金。只要他们去,这笔巨款就会唾手可得。这个计划受到了抵制,汤姆代表大家告诉他:我们不喜欢你的计划,一是那里警戒森严,二是你总喜欢冒险。我们不是胆小鬼,但也不想玩命。我们知道你心里难受,我们也很尊敬你,但你这样干下去,迟早会送命。

  杰西大怒,给了汤姆一记耳光——杰西要让人们知道,在这里,他是老大。他坚信,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从者云集。

  这是让人痛心的耳光。杰西打的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当初如果没有汤姆和汉克的密切配合,他早就被麦考伊吊死了。杰西命令所有的人滚出去。法朗克劝慰同伴们到河边等一等,由他回去劝告杰西。于是,他与杰西有了这样一番对话——“第一,我不怕你。如果你要想开枪的话,我们一起开。”“你回来就是想说这个吗?”“不,我是想看你孤独不孤独。”“谢了。”“我回来是想告诉你,你是个混蛋!想拔枪吗?”“接着说。”“杰西,你一天比一天凶恶。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疯了,看来你真是疯了。自从你从圣乔治回来后,就变成了这样。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一直在玩命,而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第二,你要是还有良知的话,就不会逼着你的老朋友汤姆与你决斗。所以,你不是疯子就是混蛋!拔枪吧!”

  杰西没有拔枪,他低下了头。

  杰西与同伙们和解了,同伙们迁就他,接受了他的计划。果如汤姆所料,他们八个人,死了两人,四人被捕,杰西和法朗克带伤逃走。

  杰西:美国不以你为耻

  麦考伊的食言,使铁路公司付出了极高昂的代价。不必说杰西抢劫造成的损失,不必说收卖各级官员,不必说雇用捕快、坐探的费用。就是那悬赏的价格也翻了10倍——从3000提到3万。同时,他们还要说服市长,在报上公开承诺,只要杀了杰西,无论犯过什么罪,都会得到赦免。

  又得钱又活命,这是多大的诱惑呀。

  伤好后的杰西,准备举家迁往加州。出卖了他们抢银行计划的鲍伯,以法朗克的名义假意劝他出山,杰西拒绝,表示自己要从此洗手不干。鲍伯从背后开枪,杰西死在妻子面前。

  为他送葬的人成千上万。在杰西的墓前,上校发表演说:“毫无疑问,杰西是个盗贼,是个罪犯,连爱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们不以他为耻,美国也不以他为耻。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我们有时也想像他一样无法无天;或许是因为,他的是被逼上梁山;或许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年中,他威震五个州;或许是因为,他真的很厉害。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是全美国最有种、最勇猛的男子汉。”

  上校列举了五种原因,这里面有人性——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逍遥法外,挣脱束缚的欲望。这里面有社会责任——应该审判的首先是铁路总裁,是“自由郡”州长,是那些昧了良心的法官和律师。这里面有阶级的悲欢——杰西让权贵丧胆;让下层民众快活。这里还有对卓越品质的敬佩——在所有的法外强徒之中,杰西是最优秀的。然而,上校告诉人们,美国之所以不以这个强盗为耻,是因为他有种。这个有种,指的是对不义的反抗。

  这就是美国精神。好莱坞用它说明了美国人的荣辱观。

  在上校身后的石碑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杰西·詹姆斯长眠于此。死于1882年4月13日,享年34岁6个月28天。一个叛徒和懦夫将他杀害。我们以此人为耻。

  江青会说:“把他们全关起来!”

  或许是想借俞万春这部同名小说的光,或许觉得招安的好汉打造反好汉很过瘾,总之,中国电影人很喜欢《荡寇志》。与杰西·詹姆斯同时代的美国电影Stanley and Livingstone(《斯坦利和利文斯通》),一部与匪,与寇毫不沾边的电影,也被译成《荡寇志》。大约要纠正这种混乱,1975年,香港导演张彻拍了一部名副其实的《荡寇志》——宋江受了招安,率众好汉讨伐方腊。

  把《杰西·詹姆斯》译成了《荡寇志》,数字之差,正义就变成了不义,英雄就变成了草寇。抗暴维权就成了犯上作乱。是非黑白善恶美丑就来了个大颠倒。杰西就应该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

  这部电影是1939年拍的,那时候,江青已经到延安,嫁做主席妇,去忙于工农兵文艺了。如果她看上了这部电影,如果她那时还在台上的话,这片子的译者,导演和配音,都得进秦城——岂有此理,我心中的英雄,怎么成了寇!

  江青会如是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陕西“表哥”杨达才被开除党籍移交司法
  • 体育NBA-热火大胜公牛 截止日压哨8人交易
  • 娱乐郭晶晶素颜护肚显孕味 霍启刚护航(图)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余波未平获省长质量奖遭疑
  • 科技谷歌发布高端触屏笔记本拟与苹果竞争
  • 博客罗援将军:我何时讲过“轰炸东京”?
  • 读书揭秘:民国被搅乱的春节吃不上汤圆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微博晒孩子竟被人贩印照片幼儿园接孩子
  • 谢百三:房产税就是假离婚税
  • 苏培科:房产税试点应该全面推开
  • 官建益:股市大跌并非去年翻版
  • 秦合舫:桌子为什么要擦七遍
  • 刘步尘:苏宁云商的看点是什么
  • 罗天昊:文化大革新要再搞100年
  • 张卫星:蛇年股市小心被套
  • 刘杉:房地产难逃崩盘结局
  • 叶檀:美国楼市如何限购
  • 钮文新:房地产调控到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