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叛逃者”

2013年07月06日 03:42  中国经营报 微博

  雪珥

  1861年5月21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举行了一次引人瞩目的审判。

  被告是一位美国人,现年30岁,名叫弗雷德里克·汤森德·华尔。他被捆绑着押送到法庭,而且押送他的是全副武装的英军士兵。从他被囚禁的英国军舰CHESAPEAKE号,到美国领事馆,正好要经过外滩。无论是洋人还是华人,都没有见过如此“游街”,观者如潮,整个外滩都沸腾了。

  法庭上,出乎控方和法官意料的是,被告华尔首先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该法庭对他没有管辖权。这位一口美国口音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宣称,自己并非美国公民,而是“中华帝国的臣民”。

  此言一出,法庭上顿时骚动起来……

  武装拘捕

  华尔被指控的罪名,是非法卷入中国内战,破坏中立;非法“猎头”,诱惑和煽动英美军事人员擅离职守,投奔中国。

   这是一场非常另类的审判,控方并非美国政府,而是英国军方,他们派出了一名海军上尉出庭控诉。

  对于华尔宣称自己是中国公民,英军公诉人立即对这一“拙劣的谎言”表示嘲讽,美国领事也表示难以相信。

  就在这时,参加旁听的中国代表,微笑离座,向法庭呈交了一份中国外交部(“总理衙门”)文件,上面盖满了各种公章,明确无误地表明,华尔已经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在文件的最后,赫然还有大清皇帝的批示:“准奏”!

  面对这个只会说英语的大清臣民,美国领事只好宣布当场释放。但华尔一走出美国领事馆,英军士兵再度将他逮捕,捆绑起来,又一次在万众瞩目下,招摇地穿过热闹的外滩大街,押回英国军舰。

  大清官员能用文件将这位“中国臣民”从法庭上救下,却无法将他从全副武装的英军手里抢回。

  这位特殊的囚犯,是英国远东舰队司令何伯亲自带队、冒着生命危险抓获的。

  就在两天前(1861年5月19日), 何伯本人亲自带队,驾驶了四艘登陆艇,满载着英国海军陆战队员,全副武装地前往松江,捉拿逃兵。

  那里正是大清国雇佣军“洋枪队”的驻地,而华尔则是“洋枪队”的缔造者。“洋枪队”的士兵以英国人居多,多是现役官兵,被华尔用重金诱惑,当了逃兵,给大清国充当雇佣兵挣钱。

  这群兵油子,手里端着大清国重金购买的最先进武器,兜里揣着中国银子,根本就不在乎司令。面对前来拘捕他们的陆战队,“洋枪队”的士兵们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举枪架炮,准备动用武力为自己“维权”。一场英国正规军和大清国英美雇佣军的冲突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华尔站出来消弭了冲突,下令部下们放下武器,大开松江城门,迎接英军进城。同时,他也下令“洋枪队”中所有英国和美国籍的士兵列队,接受何伯的亲自鉴定。

  何伯毫不客气,指挥英军顺利地逮捕了29名英国逃兵,顺手也帮美国政府抓了2名美国逃兵。华尔虽非军人,但毕竟是教唆犯,也被一同捆绑而去。英军满载而归,俘虏们都被扭送到黄浦江畔的英国军舰上,关进了禁闭室,等待审讯。而群龙无首的“洋枪队”群情汹汹,一片混乱,兵变随时可能爆发。

  猎头风波

  华尔的“洋枪队”,其实才组建几个月,甚至算不上大清国的雇佣军,而是上海当地商人们的雇佣军。“洋枪队”的股东,是苏松太道吴煦及以杨坊为首的当地富商们,他们赋予这支雇佣军的任务就是保卫上海、抵抗太平军。

  他们找到了华尔。

  华尔于1831年11月29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少年时就喜爱冒险,中学未毕业开始浪迹天涯,在远洋船上工作,并在墨西哥、法国等地参加雇佣军。他的船长们认为他十分“胆大妄为”。1857年,26岁的华尔来到中国,在一艘蒸汽轮Antelope号上担任大副,随后去了墨西哥。直到1860年再度来到中国,在中国缉私艇“孔夫子”号上继续担任大副,自此就再也没有回过美国。

  组建“洋枪队”,其实是上海的官绅们想拉着洋人抱团取暖、一起“过冬”:太平军打过来了,官军望风披靡,偌大的花花世界,只能指望洋人们的雇佣军。建立“洋枪队”,幕后其实并没有——至少最初没有什么“帝国主义”的阴谋,“帝国主义”们并不想与太平军这一中国反抗者为难。英国的海军将领们甚至率领军舰访问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向那个躲在石头城宫殿中大享艳福的“耶稣弟弟”洪秀全猛抛媚眼。洪天王尽管沉溺于肉林酒池,但并没有丧失其作为一个造反领袖的直觉,他明智地宣称,只要“洋兄弟”们保持中立,势头正猛的太平军将不侵犯上海。英美法等国领事馆向自己的公民们发出了严格的训令,要求他们务必严守中立,违者将受到法律严惩。

  可是,华尔组建的“洋枪队”,有着上海富商们鼎力支撑,资金充沛,烧得起钱。银子的力量显然超过了对法律的禁忌,高薪之下,全上海但凡扛过枪的老外,便都热血沸腾,纷纷投奔而来。更有意思的是,大清国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打败过英国人,此时却用银子差点瓦解了英国远东舰队——大量英国逃兵集结到了华尔的旗帜下。华尔的猎头工作实在太成功了,英语世界中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新词“Shanghaied”。

  士兵“跳槽”如此严峻,这激怒了英国舰队司令何伯。此前,何伯已经多次访问过南京,拜会了洪天王,获得了太平天国不主动攻击上海的承诺。但华尔这支“洋枪队”,由一大帮子英美军官和菲律宾战士组成,不断地攻击太平军。英国军方十分担心,这会激怒那位耶稣的弟弟,进而影响到上海的维稳大局。

  显然,大英军官的思想教育工作成果并不好,逃兵们并不甘心放弃“洋枪队”的高薪。软的不行,就必须来硬的。于是,何伯亲自带队开往松江抓逃兵,顺带也逮捕了华尔。

  营救华尔

  在领事法庭上,华尔摇身一变,成了大清臣民。这当然是他的中国朋友们的杰作。要在大清官场,以如此短的时间办好华尔的入籍证明,显示了极高的效率。毕竟,中国官方和商人们已经在“洋枪队”身上,倾注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如果华尔被判有罪,就有可能会转到美国国内服刑,“洋枪队”可能瓦解。而一旦失去了“洋枪队”,上海除了区区900人的英军和1000人的法军外,将无兵防守。

  英国人继续关押这位美国裔的中国公民。舰队司令何伯与华尔私下谈判,要求华尔停止军事冒险、解散队伍并永不再招募英军逃兵,只要答应,就能立即释放他。但华尔只保证不再招募英军逃兵。两人大吵一架,华尔被继续监禁。

  何伯有个绰号,叫“好斗的吉米”,但这次,他的处境并不妙。美国已经放手,如果中国政府出面要人,他根本就没有理由继续拘押华尔;而释放华尔的话,他解散“洋枪队”的努力将彻底失败。他唯一的选择是,在中国政府开口前,派遣英军立即占领松江,强行遣散“洋枪队”,甚至不惜武力镇压。他需要的不仅是保持中立,更要防止“洋枪队”那帮只为银子作战的冒险家大爷们,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跳槽投奔太平军,酿出更大的麻烦——情报显示,太平军也开始悄悄地争取这支雇佣军,而“洋枪队”后来果然集体跳槽“投敌”。

  杨坊通过谍报,得悉了何伯的计划,立即向松江发出了警报。“洋枪队”迅速将松江城防移交给清军,全部人马则扼守城外一个战略据点,抢修碉堡,拓宽护城河,增设拒马等防守工具,甚至还架起了大炮,严阵以待。

  两天后,800名英军在离该据点两英里处登陆,发现“洋枪队”已经准备鱼死网破。这次没有华尔在此约束这些雇佣军,他们完全会与英军决一死战。英军不敢造次,没放一枪一弹,撤回了上海。

  在英国军舰上,华尔并没有被关进禁闭室,而是软禁在一个相当舒适的舱室里,每天还有一个小时的会客时间。吴煦和杨坊派了两个美国人天天来探他,趁看守不注意的时候,用手势、记号、点头和少量耳语一点点沟通,华尔终于恍然大悟:随后的三天都将是月黑之夜,涨潮时分,将有条小舢板划经华尔舱房一侧,只要华尔能跳下水,舢板上的人就能将他救出。

  这对华尔并不很难:他的囚室窗户相当宽敞,而且没有任何窗条,加上已经初夏,天气闷热,平时都开着窗。

  第二天晚上,当军舰上钟敲四响时,一个身影跃入了水中。接应的舢板上闪了两下手电光,华尔这位优秀的游泳者,在涨潮的帮助下,很快就上了舢板。英国军舰立即乱成了一锅粥,“有人跳海”和“犯人逃跑”的呼喊声四起,英军还向水中胡乱地开了几枪。营救者相当细心,他们足足动用了30多条舢板,在军舰边上团团转,搞得英军眼花缭乱,掩护着华尔迅速脱险,在浦东上岸躲藏。

  何伯派出了大队人马沿江搜索,华尔在杨坊一个朋友家猫了一天一夜,待风声过后,躲在一艘满载新鲜白菜的小帆船里悄悄回到了松江。

  回到松江后,华尔立即给何伯送了封信,却并非挑衅,而是希望两人能在英军旗舰上举行一次平等的“男人对男人”的会谈。何伯也只好作罢,一场差点酿成军事冲突的“猎头”风波,总算平息了。

  英美翻脸

  19世纪60年代,东西方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都在上演着血腥的内战: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和美国南北内战(1861~1865年)。

  在中国内战中指挥着千军万马的美国人华尔,此时不得不分神考虑“伟大祖国”的召唤。因为英国方面支持美国南方邦联,英美两国持续紧张,第二次英美战争一触即发,而华尔是在远东地区唯一能抗衡英军的美国人。

  这期间,一艘名为“特伦特号”的英国邮轮,差点点燃了英美之间的战火。1861年11月7日,特伦特号驶离哈瓦那,船上载着两名特殊客人:美国南方邦联的代表詹姆斯·梅森和约翰·斯利德尔,他们计划前往欧洲定购武器和战舰。而这时,北方军队正在战场上连连失利。

  第二天,北军军舰“圣亚辛托号”拦截了特伦特号,逮捕了南方使节,并将其带往波士顿拘禁。消息传到英国,伦敦为之群情激愤,议员和将军们纷纷要求政府向美国施加压力:一是必须立即释放南方使节,二是必须向英国政府道歉和赔偿,否则,将对美国宣战。此时,英国政府掌舵者正是激进的扩张主义者巴麦尊勋爵,同时期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他主导的。

  英国立即进行了战争准备,一支满载8000人的庞大舰队进驻加拿大,同时对美国实行严格的军事禁运,硝石、火药和其他所有军用品都在禁运之列。

  英美之间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而在远东,美国并无任何军事力量,因此将希望寄托在精锐“洋枪队”的统帅华尔身上。

  华尔自然是一诺无言。美国进行了精心的计划,一旦英美战争爆发,在中国和日本的美国人,将在华尔的统一指挥下,以“洋枪队”为主要武装力量,向上海、长崎等地的英国舰队发动袭击。

  华尔的“洋枪队”,因为有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无论在粮饷弹药还是人员补充方面,尽得主场优势,令英国人相当忌惮。当时的上海,不仅笼罩在太平军战争的恐惧中,还时刻担心英美这两家堂兄弟大打出手。

  英美的史料对这一计划中的冲突有相当详细的记载,而在中国的史料里却很难找到其痕迹。以吴煦、杨坊与华尔关系之密切,应当不可能不知道华尔暗中计划对英作战,或许,大清国面对着英、美这两个谁都惹不起的主儿,明智地保持了“中立”,难得糊涂一番。何况,此时的英国人正伙同法国人在华北大打出手(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把咸丰皇帝都逼出了京城,有美国牛仔能出面教训下傲慢的英国人,毕竟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面对英国的挑衅,林肯总统最后选择了退让。他顶住了鹰派的巨大压力,命令美国驻英大使亚当斯向英国政府道歉,表示圣亚辛托号是自行其是,并没有得到政府训令,同时,他下令无条件释放了两位南方使节,完全满足了英国人的要求。

  一场足以改变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危机,被林肯总统的柔软身段化解。但是,华尔的“美国心”却依然十分强劲。1862年9月21日,华尔在浙江慈溪阵亡后,美国驻中国公使蒲安臣,专程向林肯总统发去了报告,并向总统转交了一笔巨额捐款。华尔在临终之前,请求公使向林肯总统转交1万两白银,供讨伐叛逆的南军之用。

  这应该是美国政府在内战中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嗣后争论

  华尔是少数正式加入中国国籍的洋人,并且还娶了杨坊的女儿,当中国将军、拿中国俸禄、做中国女婿,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华籍美人”或“美裔华人”。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华尔都得到了大清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奖赏。一方面,大清政府需要树立这样一个洋典型,另一方面,并不懂中文的华尔也展现了协调中国官场的卓越能力。

  华尔之后,其继任者白齐文、戈登,以及更晚时候在北洋舰队和中国其他军政机构服务的众多洋干部,除了担任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四十多年的赫德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再达到华尔那样与中国官场琴瑟和谐的地步。这样的协调能力,加上在战场显赫的胜利纪录,令华尔在美国和中国都赢得了相当的声誉。但美国方面因为内战正酣,这一在远东彰显“美国精神”的“英雄”,长期都被忽视了,令后世的美国史家们愤愤不平。

  华尔创立的“洋枪队”开创了中外军事合作的先河,最终成为大清国的一支“特种兵”和“开放部队”,而“洋枪队”雇佣和训练的中国士兵,也令西方人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国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军人。

  在对华尔的“洋枪队”的管理之中,清王朝也体现出了相当的灵活性和开放态度。在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太平天国纵横大半个中国的内忧外患之中,清王朝能够仅仅依靠给政策,就不费朝廷一两军饷、一粒军米而建立起这样一支先进的“洋团练”,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其还有着相当顽强的生命力和应变能力。

  华尔被安葬在松江县城,清政府专门为他修了一座庙。即便在民国初年的乱局中,华尔的墓及庙都保存得相当完好。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进占上海重镇松江时,一位名叫伯克的美国老人,冒险站在松江的城门洞里,迎接日军。他只是想拜托这群新的占领者一件要事:务必保护华尔的墓及庙。带队的日军大佐很痛快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并且表示:“华尔是个大英雄,我们日本人也崇敬他。”

  逃难的看坟人和庙祝很快地回到了岗位,但半个月不到,他们就被日本人杀害。日军在华尔的墓地和祭庙里,到处都刷上了“大东亚共荣”,以及反抗英美、号召将白种人赶出亚洲的标语,这引起了美国外交官的强烈抗议。

  三年后(1940年),一位正在中国收集资料撰写华尔传记的美国记者阿本德(Hallett Abend),在上海遭到了日军殴打,所有采访手稿被毁,人也被日军打伤。这位记者日后在其写的华尔传记《西方来的战神》中,这样说道:

  “如果华尔晚生几十年,他一定会在蒋介石将军的麾下,率领部队狠狠地教训这些日本鬼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派出45个群众路线督导组整风
  • 体育卡马乔声明与足协谈判破裂 向FIFA上诉
  • 娱乐美女模特曝民警男友豪赌 纪委介入
  • 财经发改委:汽柴油价格明起每升降6分钱
  • 科技北京联通IPTV商用 20M宽带用户免费用
  • 博客罗援少将:任何国家都打不赢中国军队
  • 读书极品婆婆凤凰老公:纸婚
  • 教育武书连:2013年704所大学实力分地区排行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谢百三:中国股市十大缺陷
  • 雷永军:国产奶粉业五年内或全线溃败
  • 张卫星:谁能预测股市 我愿收他为徒
  • 巴曙松:香港需要找到新空间
  • 陈季冰:中国金融体系缺陷的镜像
  • 水皮:李克强经济学提法不靠谱
  • 叶檀:房地产最能扛钱荒
  • 齐格:钱荒如同富二代醉驾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低调启航
  • 刘步尘:九千万骗补是怎么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