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钟荣;辛继召;黄勇浩
8月8日,59岁的李安瑞站在田垄上,指着远处的工厂对记者说:“如果这些工厂投产,我的蛭场将会大面积减产,十几年辛辛苦苦的心血将付之东流。”
在李所指的前方,一个占地数十公顷的大型镍合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以60万吨的产能、高达17.6亿美元的总投资,这个位处宁德市三都澳的镍合金工程堪称目前福建省最大的镍合金项目,而其项目业主为亚洲第二大、世界第七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台湾义联集团。
不过,这个项目正面临来自民间日渐增大的质疑压力。在过去一年中,围绕着义联集团及多个企业在三都澳布局的数个重化工、治金项目,由140名专家学者联合署名的呼吁书已递送到各大部委及福建省数个厅局,这些部门包括:全国人大环境委、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农业部、福建省政协、福建省环保厅等。
作为该项目的实际执行者,台湾义联旗下的福建联德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联德)副董事长吴梦珊对记者解释,民众对重金属方面的环保忧虑可以理解,但该集团在印尼、台湾、广东等地都有镍合金项目,这些项目没有环保问题,所有的厂房都可以称之为“绿色家园”,“我们已经分批组织宁德民众到我们的广东基地去参观,以此释疑”。
但这并不能减轻专家学者们、当地群众的担忧。宁德市原教育局党支部副书记、电大校长阮建绪回忆,7月30日在宁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一次会议上,彼时约有60多名老干部到场,大多对义联镍合金项目持反对态度。
被质疑的项目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宁德人,李安瑞以带领全村种养海产品致富而闻名,并因为其种养的海鲜产品蛭占据闽东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被誉为“蛭王”。
李安瑞回忆,2011年10月18日因众多人反对该项目建设,导致福建省海洋渔业厅召开的听证会没有如期开成,“在随后再次召开的听证会上,我和众多的人都一致反对项目的建设”。
不过,福建省环保厅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联德镍合金项目符合环保政策的要求,“从审批方面来看没有问题,审批的当中也提了很多严格的要求,如果按照要求去做,不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多少影响”。同时项目还未投产,“如果项目确实有污染的,环保厅会严格监管”。
资料显示,福建联德镍合金项目一期3.4亿美元、年产30万吨镍合金;加上二期扩充,合并形成60万吨镍合金的年产能,占地约76.229公顷(即1143.435亩,其中填海面积49.071公顷)。2011年该项目获得发改、环保、海洋、外经等部门批准,并于2012年3月动工建设。
一位参与上书的渔业专家透露,2010年鞍钢亦计划在宁德建设1200万吨的钢铁基地,并于2011年6月获得工信部的批准。后鞍钢因资金原因放弃该项目,联德镍合金项目由是成为当地发展治金产业的重点。
“宁德是中国大黄鱼之乡,其产量占据全国的80%。”一位参与署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义联集团所在的三都澳地区为近封闭式港湾,本身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就很脆弱,如今义联镍合金项目更需填海造地,会明显减小三都湾的潮水吞吐量和流速,必将严重破坏该地生态环境。
考虑到以上因素,来自12个科研院所机构140名专家学者共同上书,向各个主管部门递交《关于保护三都湾生态环境和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的紧急呼吁》。
这12个科研院所机构为:厦门大学海洋和环境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阮建绪对记者坦言,该市众多的老干部都到罗源湾的宝钢德盛镍业、宁德福安市的鼎信镍业考察,均存在重大污染问题。“特别前者,当地村户纷纷搬迁,连窗户都不敢开,哪怕有完整的环评报告又怎么样?”
吴梦珊表示,对于在大陆投资的镍合金项目,义联集团极为重视,在环保的投入和要求上远高于大陆环保部门的要求。但他同时承认,环保设施再齐备,同样有污染隐患。
重工业环绕三都澳
除正在动工建设的义联镍合金项目外,宁德目前有3家已投产镍矿加工企业。宁德边检站7月18日披露,该站上半年服务口岸进出口镍矿256万吨,同比增长232%
镍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伴随污染方面的诟病,如总投资35亿元的鼎信镍业即因为污染严重,被项目所在地福安市湾坞镇浮溪村民多次举报。
阮建绪举例,镍合金项目放在下塘,且前海以滩涂为主,重金属污染更易沉淀,而重金属污染百年都难降解,由此可推及对渔业、人体的影响,“地处该地的官井洋更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一点点的环境刺激对其更为敏感”。
除镍合金项目外,目前大唐火电三期、中海油500万吨LNG接收站、中聚天冠生物能源5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均成为宁德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而这些项目均围绕在以三都澳、白马港等组成的三都湾内,其中中海油项目即需填海约40多平方公里。
此中,福建省海洋主管部门即两次分别核准义联镍合金及其附属项目48.67公顷、48公顷的填海造地作业工程。
中国海域滩涂问题维权专家、北京盛廷律师事务所张兴奎告诉记者,出于经济发展的冲动,过去10年来我国填海造地海域使用确权面积为1100多平方公里,未确权的面积同样惊人。大部分的围填海工程均位于海湾内部,由此不仅导致大陆海岸线缩减,海岸动态平衡也被破坏。
“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低于50公顷的填海造地,实际上是化整为零。将填海面积控制在50公顷内便于在本省范围内核准,为了规避海域使用管理法的法律规定,国家早就严禁将单个建设项目的用海化整为零、拆分审批。”张兴奎说,由此也放大了土地属性的确权和对当地居民的补偿问题。
宁德当地一位渔业专家告诉记者,此前一个院士专家团专程到宁德考察,对该市大规模围海造地发展重化工业表示了严重关切,回京后专程写了一个报告,并以中国工程院名义给了国务院,国务院再转给福建省。
“我们并不是反对宁德发展重工业,而是认为这些产业可以到三都湾外发展,同样可以留在宁德。”该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