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不上市却成功引入投资

2013年08月24日 01:14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投资方称不会改变顺丰[微博]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

  王小明

  低调神秘的顺丰创始人王卫两年前以坚持不上市的一番言论而著称,但今日,他终于还是向资本市场“屈服”。8月20日,独资发展运营了20年的顺丰快递传出了已经成功引入机构投资者的消息。随后顺丰快递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公司已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签署协议,前三者以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了顺丰新股东,“若按照正常的工作进度,9月份就能够走完整个流程”,顺丰集团副总裁王立顺表示。

  对于外界所传近百亿元的入股总金额,由于涉及保密协议,顺丰以及三家机构投资方均不置可否,但顺丰方面否认了引入投资者是为上市的猜测。“三家机构投资者是作为战略投资方进入的,与公司的上市无关,机构方对于我们没有上市或者业绩的要求”,顺丰公共事务部总监陈欢告诉记者。

  顺丰还透露,此轮融资不会影响顺丰原有的投资方向和战略,新进入资金将更多用于信息系统建设、中转设备投入、购买飞机等核心资源的投入,而不会大规模投入旗下电商平台顺丰优选或者整合其他企业。但不少物流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顺丰此番引入机构投资者或意在未来的市场拓展和产业融合,机构投资的资源将为顺丰的发展提供便利。

  暂无上市目标

  在顺丰副总裁王立顺看来,“不逼着上市,是顺丰选择融资方最基本的要求”。

  尽管两年前顺丰创始人王卫在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坚称“顺丰不会为了钱而上市”,但近年来,随着EMS、申通[微博]、圆通[微博]、中通等快递企业纷纷引入投资者筹谋上市计划,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顺丰忽然改变20年来的独资股权结构引入投资者,自然而然会令外界联想到顺丰也在开始为其上市铺路。

  对此,顺丰方面直接否认了关于其上市的猜想。“机构方对于我们没有上市或者业绩的要求,近年内我们不会有上市的计划。”陈欢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

  在顺丰副总裁王立顺看来,“不逼着上市,是顺丰选择融资方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看重的是他们(三家机构投资方)对于顺丰的发展战略和现阶段情况都很认可,不会逼着上市,不会要求退市,不会急于变现。”除此之外,王立顺还认为,“双方在估值上的认可,也是能够促使双方迅速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

  而针对这笔融资的使用方式,外界则在猜测顺丰可能会拓展新的业务方向,包括大力发展2012年顺丰刚刚上线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等业务。对此,王立顺解释称,这笔融资将主要用于拓展顺丰现有的核心业务,包括一系列的重资产投入,如顺丰信息系统、中转环节及航空枢纽等,电商业务并不是未来投资的重点。

  “过去中转场多是我们租来的,”王立顺表示,土地集约化的要求令顺丰的租金成本越来越高,而自购却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这些重资产的掌握,有钱就能发展得快一点,没钱就要落后了。”除了用于购置土地扩张中转场和航空枢纽,融资还将用于采购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设备。

  顺丰方面给本报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顺丰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200亿元,截至2013年,顺丰旗下已拥有30架全货机、5000多个营业网点以及150多个一、二级中转场,顺丰的目标是2013年能够完成30%以上的业绩增速,并加大逆向物流、订单式服务等增值服务的开发,而这一切显然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虽然目前三方对于此次交易的具体金额均守口如瓶,但还是有小道消息称,3家机构是以约25倍的市盈率来对顺丰进行估值的,因此投资额估计将近100亿元,本轮融资结束后,顺丰的估值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但对此,顺丰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主导者王卫

  三家投资方表示,合作均是以战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入股,并不改变顺丰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

  三家机构投资方的资本背景足以给外界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

  资料显示,投资方之一的元禾控股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核心业务包括我国第一支国家级VC母基金、我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基金和我国首家科技金融超市等;中信资本的股东方则是大名鼎鼎的中投公司、中信泰富、卡塔尔控股公司,这家以另类投资为主打的投资公司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资产管理及创业投资等等,管理的资金超过40亿美元。而招商局则贴有更明显的国企标签。

  “元禾控股和中信资本都是行业知名PE,具有很强的募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地方政商关系和人脉背景,招商局则手中握有大量的码头和公路资源,在金融领域也深耕多年,这对顺丰未来的市场拓展和产业融合都会提供极大的便利。”一名投资机构人士分析认为,顺丰此次对于投资机构的选择可谓“处心积虑”。

  针对此次入股顺丰快递,三家机构投资方在回复本报记者的查询中,均不约而同地提及了“长期战略投资”的初衷。“元禾控股与顺丰的合作是建立在认可顺丰未来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基础上的,元禾控股期望通过战略合作,支持顺丰按照其既定战略方针,达成发展目标。”元禾控股方面表示。

  而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将此次入股顺丰解读为“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强强联合”;招商局则更加明确表示,入股顺丰切合集团2013年制定的“以供应链再造”为突破口的内需战略。

  此外,三家投资方也同时表示,此次合作均是以战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入股,并不改变顺丰目前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换言之,未来顺丰的主导权仍将掌握在创始人王卫的手中。

  “这比较符合王卫的个性”,一家民营快递企业人士对记者称,王卫与其领导的顺丰对于资本市场颇为警惕,“他不喜欢被资本市场左右”。多年前,王卫就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要求,也拒绝了多家PE入股。

  产业融合新方向?

  “未来顺丰要继续做强,并坚持其多元化的战略,显然不能离开资本的支持。”

  与资本市场“绝缘”并不意味着顺丰不求发展。2010年开始,顺丰不断在电商、零售业务领域进行拓展尝试,开通高端食品网站“顺丰优选”,并大力推广供应链配送服务,尽管拓展的成果还不尽如人意,其战略布局在外人看来还是“雾里看花”,但顺丰已被外界贴上“多元化”标签。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未来顺丰要继续做强,并坚持其多元化的战略,显然不能离开资本的支持。”有快递行业人士表示,这应是王卫此番引入资本投资者的初衷,而坚持品牌主导权和战略方向则是其底线。  

  另一方面,虽然顺丰方面解释了新进入资本的投资方向,否认了“将用于投资新的业务单元并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外界猜想,但这并不意味着顺丰的旗下业务发展不会出现新的趋势。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快递行业的繁荣,作为网络的重要支持,当前快递行业已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并向产业集中化起步”,快递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未来几年的市场格局及行业发展将进一步细分,不少新业务可能会持续涌现,不排除三家机构入股顺丰有看好未来快递新业务图景的可能性。

  事实上,从顺丰此番引入的招商局集团而言,其本身就已经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顺丰副总裁王立顺坦言:“股东的进入对于顺丰今后的发展会提供有益的补充,形成叠加效应,产业融合是不争的事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案公诉人出具王立军证言
  • 体育劳尔破门落泪皇马5-0 曝贝尔交易完成
  • 娱乐刘晓庆:没时间度蜜月 不会移居美国
  • 财经清华养老金改革方案微调:困难群体提前领
  • 科技百度1.6亿美元投资糯米网占股59%
  • 博客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 读书解密:四大接班人中王洪文为何最受青睐
  • 教育清华大学13岁最小新生“惊到”校长(图)
  • 谢百三:怎样能在股市中多赢少输
  • 苏鑫:各地会不会跟风放松买房限购
  • 曹凤岐:中国金融监管三大问题需改革
  • 老黑:延迟领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
  • 叶檀:美女保代就是个裙子套儿
  • 范必:我国药品安全五大隐患
  • 陈季冰:房地产调控思路改弦更张
  • 安邦:最大石油进口国对中国意味啥
  • 王瑛:中国企业家的自救与担当
  • 永新人:这物价咋就只涨不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