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欢
出于种种考虑,《风暴》在正式上映好几天就开始抢跑。找一场“点映”看完,我陷入深深的疑惑:我看的是一部影片,还是两部?
前半部是典型的港产警匪片模式,不说别的,光是王敏德几十年如一日扮演说蹩脚粤语的外籍警务处长,就足以提醒我们没走错放映厅。而最大亮点来自于胡军的角色设定。从多年前第一次去香港起,这里的平淡安宁就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邻家阿伯摔一跤都有可能上报纸的地方,港片里那些悍匪、黑帮、毒枭或许只存在于香港人过度紧绷的脑神经中。环境逼仄,揾食不易,心魔也不易降伏。而胡军饰演的普通话大反派,活脱脱就是港人今时今日最大的“心魔”——这个身材魁梧的北方人,能说会道,张嘴就是社论水平,坏事做尽还不按理出牌。其间,热爱传统文化的坏蛋胡军,还挥毫写就“奉公守法”四个大字赠予刘德华警官。这个桥段实在有趣,没法不让人联想起新闻中那些冒充高官在香港屡屡得手的诈骗犯。而且,跟现实中总是开军牌车的骗子们一样,电影里的胡军也喜欢说:“当年在部队的时候……”。总之,有赖于这个人物的丰满细节,电影直到近半时都还算成功,又一次证明了艺术创作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这个铁律。
然而戏到中途,变生不测。胡军突然从一个举重若轻的高智商罪犯,变成了行为完全没逻辑的替罪羊。既然后面那单抢劫不是他做的,他为何要跑路?还自己开车?还被刘德华修理成猪头样?这一切只有用莫名其妙来解释。
接下来大反派二号吕良伟登场。大概是主创们的激情已在胡军身上悉数用尽,吕良伟从头到尾毫无人味,沦为一台开枪机器。啪啪啪,突突突,砰砰砰。后半部电影在枪炮声中迅速转型成灾难片。从这个角度出发,吕良伟的角色如果被置换成僵尸,异型或者外星来客,好像还更合适些(其实有时我觉得,对于平静得近乎无聊的香港来说,警匪片差不多也就是另一种科幻片而已)。而且这样也好解释我的一个疑问——就凭你们从运钞车上抢的那几箱钱,怎么够置办这些足以武装一个部队的高精尖装备?更何况,为抢银行炸平中环,真的有必要咩?
导演袁锦鳞早前是警匪片名导陈木胜的编剧。在《风暴》的后半部,他的确把动作有余、情节不足的陈氏风格推到了极致。高空肉搏、坠楼、撞车……刘德华俨然就是一颗打不死的铜豌豆,瘦小干巴的血肉之躯比中环地皮还厚实。一路打打杀杀而来,到了结尾高潮,在那片场面过大以至于调度失当的枪林弹雨中,我竟有了一种重返1990年代录像厅的穿越之感。
当然,毕竟是编剧改行做导演,你也不能说《风暴》里就没有人性复杂和情节曲折。高级警督刘德华一面善良到冲破阶级壁垒,给线人女儿当“契爷”,一面不也袖手旁观了小混混哮喘发病而死?林家栋做贼半世,听到“喜当爹”的消息毅然当回好人,誓为新移民女友争荣誉,这还不够复杂么?……是的,但请允许我重复一遍那条铁律:艺术创作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