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松
这是2013年度,我们编辑部以及部分记者的读书清单。
欢迎偷窥,也欢迎跟随。
1 《众魔在人间》可以和《大空头》配着看,读起来像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正史。投行、评级机构、两房、监管机构层面的问题都描述得很清晰。
2 《点球成金》迈克尔·刘易斯写棒球的书,感觉其中隐含大数据的一些启示。
3 《拯救华尔街》写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陨落的故事,对投资领域的数学模型产品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4 《寡头》写俄罗斯改革初期的一些寡头的成长史。
5 《巴菲特传》很好的商业人物传记。
许悦
1 The Sushi Economy 寿司这种日本食物是怎么通过全球物流链的进步而在全球流行的?
2 《品牌洗脑》有些观点经不起推敲,但案例挺好看。
3 《枪、细菌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为什么有的文明可以存活下来,有的就消亡,是因为某些人种比较聪明吗?还是因为多个偶然事件达成了某种筛选?
4 《与机器赛跑》科技创新进步,但经济社会却变得更加不公平,而这本书也在尝试解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5 The Study of Comme des Garcons 对川久保玲感兴趣的,可以读来了解一下。
6 《我这一代香港人》作者基本从他的成长角度,把香港成功和失败,以及回归十年的变化等历史梳理了一次。
7 《濒死之眼》读着真是后背发凉啊……就不剧透了。
李潮文
1 《巴黎烧了吗》读的过程中总是好奇,这家伙到底怎么弄到那些细节的?
2 《一网打尽》迄今为止关于亚马逊[微博]最好的书,拓展了我们对电商的想象力。
3 《斜目而视》充满精神分析学说术语的书总是难懂,更别提最晦涩的拉康了,但齐泽克几乎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摆弄了拉康的那些术语,让我们从更理性的层面理解希区柯克。好读。
4 《哈德良回忆录》老皇帝哈德良回顾这一生的那些爱情事件时,隐忍克制。除了圣贤明君的哲思,那个始终躲背后的作者尤瑟纳尔让人叹服,烂翻译也难掩其智慧。
5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本雅明当年对印刷术给艺术带来的破坏颇为伤感,可是,印刷术现在也快穷途末路了。
6 《马戏团之夜》不错的床头读物。
7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原文去感受菲茨杰拉德卖力写下又浑然天成的句子,很美。
8 《南非启示录》秦晖老师的书,总是值得认真对待,当然,好厚的一本书。
郑浩榕
1 《绩效致死》鲍勃卢茨对旧通用、日系汽车、美国政府及媒体、左派知识分子、商学院的长达230页的吐槽。
2 《从江户到平成》+《拥抱战败》+《通产省与日本奇迹》第一本是一个类似教科书式的日本经济史梳理,第二本是日本战后偏社会学角度观察的一国变化,最后一本讲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对日本经济的作用。结合一起看对战后日本经济有个大致了解。
3 《官商同谋》标题博噱头,实际内容充实很多。作者曾是媒体工作者(《远东经济评论》),而后曾在1989年到1997年间担任港府政策首席顾问。从他的视角看过去香港的近百年,从政经到商业再到港人,对理解香港的现状会有所启示。也可以结合再看看今年刚出的另外一本《香港简史》。
4 《精益创业》方法讲起来总是一套一套的,而且似曾相识。但这本书的方法篇幅还是多过成功学式的煽动,当然最首要的还是做了再说,别拖延,告别病态的完美主义。
李博
01《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看了这本书你或许会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成为刘强东、马云[微博]、任志强这几代企业家中的一个。脱颖而出可能需要两个简单的条件:机遇和努力。第一,你投胎太晚了点,没那个命,生得不是很凑巧,或者没赶上潮流;第二,你不够努力
02《能力构筑竞争》日美汽车制造企业之所以形态不同,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些外部因素:比如汇率变动对生产制造管理、出口乃至企业战略的诸多影响;羸弱的工业基础、外国的技术保护、本国的强大的工会和忠诚于企业的传统逼迫日企更多通过人的制造流程创新而非设备迭代的技术创新—这最终导致了两国企业基因的不同。
03《西方现代思想史》重读时,仍然发现活跃于今天的想法形成于昨天的历史,就是太长了。
04《我的雷诺岁月》法国制造业沦落到如今的碌碌无为和所有制有着莫大的关系,雷诺收归国有那段时间无疑是灰暗的,它向我们证明了一种制度到底有多么无效,好在他们现在等来了卡洛斯·戈恩。
05《创新者的窘境》当利益足够大时,谁又敢放弃眼前的利润转向有风险的创新怀抱呢?这就是企业困境之源。
06《我是个年轻人:心情不大好》嗯,我是个年轻人,心情不大好。看了书,好多了。
07《一网打尽—贝索斯与亚马逊时代》是时候深入认识一下这个乔布斯之后最受追捧的企业家了。
沈从乐
01 《故事》你以为你真的知道怎么写个好故事吗?
02 《拯救华尔街》没人阻止一群天才的失败。
03 《高跟鞋帝国》Jimmy Choo和他的鞋以及背后的资本。
04 《天朝的崩溃》重新审视历史。
05 《天真的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发现自己的人类学家。
06 《创新者的窘境》新技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中重新定义竞争的含义。
07 《有闲阶级论》炫耀性消费非理性的根源。
08 《兰开夏道》Bobo族不可理喻的世界。
09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虽然是流水账,但你能看到一个荷兰建筑师融入中国的真实过程。
黄俊杰
01 《一网打尽:贝索斯与亚马逊时代》关于亚马逊的书里,最近几年唯一值得看的一本。Stone做了300多个采访,把AWS以外的业务都写得很清楚,特别是Kindle推广背后的残酷商业运作。
02 A Rope and a Prayer 原《纽约时报》资深战地记者David Rohde被塔利班绑架到获救的经历。文字符合调查记者的水准—一切依靠事实推进,没有无聊的感情宣泄。
03 How to Create a Mind Google语言分析团队工程总监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人脑的运作原理,探讨了用计算机建立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04 The Night of the Gun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David Carr的自传。曾经贩毒、酗酒的瘾君子Carr通过调查报道的手法,回头采访了自己曾经接触的数十位朋友、同事、毒贩、妓女,侧面描述了人脑记忆之不可靠。
董晓常
01 《有效睡眠》很技术地了解睡眠,可以让你自己更好地利用时间。
02 《论中国》对中国这个国家的行为方式有一个很清晰易懂的观点,也很精彩,但1949年以后的事情他就说得不清楚了。
03 《美国通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混合各种元素,包括腐败、无能、歧视、不公平,美国也是这样,可以让你对现在的中国有一个更中立的认识和期望。
04 《剑桥中国史》同上,用中立和公平的方式梳理中国历史,让你对现在和过去的中国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05 《报业帝国》讲述了《纽约时报》这份伟大的报纸是如何出现的,可惜里面的很多关键元素中国还远远没有。
王烨
01 《甲骨文[微博]》把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和作者的现实观察混在一起是蛮牵强的,但何伟用很好的视角和文笔弥补了它。
02 《被谷歌[微博]》怀着看天才的心情读完。
03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我很喜欢描写坂裘星人的一段,把他们的恐惧写得很深刻,让人同情。
04 《自造者时代》克里斯·安德森又把所有时髦的事儿都写了一遍。
05 《旧制度与大革命》据说“年鉴学派”是托克维尔开创的,这本书对于历史材料的使用还是非常让人钦佩。
06 《自造者时代》克里斯·安德森又把所有时髦的事儿都写了一遍,3D打印,开源软硬件,众筹,这本书还没来得及出简体版这些事就在国内都兴起了,速度越来越快。
符淑淑
01 《儿童的世纪》“儿童”是一个在相当晚近的时代才建构起来的观念。它一般被排除在历史之外,没人关心,这本书是填补型。
02 《逃离》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李文俊翻译版。她今年获的诺奖,所以又重新出了。作者37岁才发表第一个短篇。属于不着急的作者。
03 《回首大决战》冯内古特去世几年了,知道的人不多。推荐一下。
04 《比较的幽灵》尼迪克特·安德森的代表作,作者另一本著名的书是《想象的共同体》。
05 《心》、《杂忆录》夏目漱石只看过部分,今年补看了几个。
06 《小说稗类》三年前出的书,今年又翻着看了看。挺容易看下去。
郭晓菲
01 《追风筝的人》书中传递的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也是一个阿富汗人的回归之旅。在写法上,每个场景,乃至每句对话,都为后面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线。
02 《投资最重要的事》据说橡树资本的主席霍华德·马克斯每天发来的投资备忘录是巴菲特每天最期待的邮件内容。霍华德将过去投资备忘录的精髓集结成册,提炼出18件投资最重要的事,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把价值投资基本原则的实践应用解释得非常务实。
03 《力挽狂澜》在历任美联储主席里,保罗·沃尔克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这不仅是一本金融家的传记,也是一本适合了解美国危机的根源的好作品。
04 《Facebook效应》比较好的公司特写样本。
05 《掘金黑客》你可以将它当做一个紧张感十足的故事来看,文中展现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诈骗交易市场,里面充斥着信用卡号码、假支票、假护照、被窃银行账户和秘密情报点;你也可以将它作为一部信息安全指南来看,里面涉及信用卡数据是如何被盗的,以及这些被盗的数据是如何转换成钱和货物。书的作者凯文·保尔森是一个出色的调查记者,他曾经也是一个黑客。
06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不是讲如何去创新的,因为创新并不是一门可以掌握的技术,这本书是对创业企业遇到问题的归纳。好玩的是,这本书发布于1997年,书中一些前瞻性判断,正好可以通过现实的情况来验证,并思考他为什么判断对了,为什么判断错了。
伊险峰
01 《我们的小镇》唐纳德·马奎里斯在前言中说,“那时是1980年代末,我三十而立,已为父母送葬,抗议过一场可怕的战争,也坠入过爱河。换言之,我已经经历了足够的人生,所以能最终理解《我们的小镇》有何伟大之处。”
02 《绅士与无赖》对商业记者来说,他基本上解答了这个职业的价值:“在过去的25年间,我越来越坚信商业的重要性。商业的原动力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事实没有让我像很多人那样从骨子里就怀疑它。追求利润会使商人干糟糕的事,但它同样能促使商人干出一些极好的、天翻地覆的事情来。”
03 《九人》关于美国大法官的各种书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入口。跟任何一本关于美国法律或者政体的书一样,你要是普适价值观信奉者,你就会不断地击节赞叹;你要是一个民粹主义爱国派,看到的就全是虚伪做作。
04 《美国的逻辑》本书核心观点是:中产阶级消费者为了维持消费,不得不债务缠身。当债务泡沫破灭时,生活也随之毁灭了。作为克林顿时期的劳工部长,它过强的党性色彩会干扰读者的判断,所以要慎重对待其观点。
05 《城市的胜利》一提起城市规划的书就要提到简·雅各布,这真让人绝望。爱德华·格莱泽要更理性更务实一些。它的核心观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新奥尔良的伟大之处一直在于它的人民,而不是它的建筑。”他说,人们往往把一座城市与它的结构混为一谈,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彼此相关的人类群体。
06 《巴黎烧了吗》一定好多人推荐过这本书了。略过。
07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这个恶俗名字来自于果壳网低劣的策划能力,一本还不错的书差点湮没掉。它最重要之处在于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计算机从满屋子的真空管发展到iPhone手机的60年左右时间里,药物开发的步伐从未加快过。我觉得这样就够了,为什么这样,以及现在有什么人在试图改变这个局面。
08 《众病之王》它提出的问题是1960年代末就提出的:如果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可以把人送上月球,为什么不能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对于所有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医生来说,“拯救某个病人并不是最重要的任务,他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拯救某个特定的病人的生命,而是要找到方法去拯救所有人的生命”。
09 《世界让我们乐观的事》克里斯·安德森的第一篇文章就点了题:乐观的最大理由是世界范围的新闻报道存在系统性的缺陷。大家还是喜欢关注奇观以及谋杀之类的报道,但有些事件,如科学上取得的成就、反映人类进步的意义重大的统计数据则被忽略了。
10 《杜兰特与斯隆》个人兴趣,有关这两位的所有书都会拿来看的。他们的活力和视野,他们的见识与创造力最终缔造了美国企业文化。
徐涛
01 The every thing store 写亚马逊的。作者采访了200多个人。逻辑非常清晰,对了解亚马逊的历史和商业模式特别有帮助。文笔也有,其中一些桥段会看得笑出声来。最后一章的开头简直是把我看懵了。商业类书能写成这样还蛮厉害的。
02《感动,如此创造》喜欢久石让的音乐,所以看他这种写自己的工作和作曲的东西还蛮有兴致的。
03《数字乌托邦》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早就被翻译过来了,也不新。基本上这本书能让人了解二战之后,社会思潮和文化反思对硅谷的形成有多重要。读研时是被导师逼着读过控制论的书的,现在完全空白,如果先读了这本书,估计当时也不会这么读无所读了。
张嵩浩
01 《金钱不能买什么》“公正”教授迈克尔·桑德发问:市场应该在哪里发挥作用,而它的界限又在哪里?
02 《浣熊》大背景里香港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态,带着一丝外乡味道。
03 The Art of Clean Up 强迫症患者必备图书。
04 The Day I Swapped My Dad for Two Goldfish 一对兄妹用自己的爸爸换了两条金鱼,爸爸又被别人换成了吉他、猩猩面具和兔子。诡异或可爱,全看你的心情。
05 When the Money Runs out-The End of Western Affluence 作者Stephen D.King提出一个问题:人们已习惯所享有的社会福利,而当前的经济状况已不足以支撑,当人们发现景气不会复苏,最终导致那些承诺无法实现,社会也会出现动荡,政治也可能变得一塌糊涂。
张云亭
01 《大迁之国》从最早的马可波罗到尼克松、基辛格,史景迁力图用中立的视角来还原西方从古至今对中国的想象,你会发现,如今一些西方媒体上惯常出现的论调,大致上与几百年前的传教士们对中国的解读没有什么不同。
02 《生活研究所》中国的设计师多少都在受这个品牌的影响,正如这个品牌对外宣称的那样,在物质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应关注的是生活方式本身。这本书是“生活研究所”出版刊物的集锦,是无印良品2009年发起的全球项目,其中不乏一些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有趣观察。
03 《我与兰登书屋》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三遍,仍然值得推荐。它不只是让你了解到兰登书屋以及曾经辉煌的美国出版业,还有那些美国近当代以来最耳熟能详的作家们和他们的逸闻趣事。
04 《创意阶层的崛起》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不算是个好作家,但他很会收集资料和做调查研究。
05 《在缅甸寻找奥威尔》本文作者艾玛·拉金是位在亚洲出生的美国记者,不要期待这是一本《1984》一样的著作,她用记者擅长的对热带生活妙趣横生的描写,让极权统治下人们的生活显得并非都那么苦大仇深。
06 《维姆·文德斯论电影》文德斯在这本书里谈论诗歌、电影人、音乐,也谈论如何能拍摄出像《柏林苍穹下》、《德州巴黎》这样的电影。
07 《天使望故乡》对托马斯·伍尔夫这种作家,我只能用匮乏的语言表达:这家伙是个天才!
娄晓晶
01 《厨房里的哲学家》有特别多关于吃的金句。
02 《肠子,脑子,厨子》为什么我们爱酥脆!这和昔日远祖吃虫子和蔬菜有关。
03 《投机与骗局》不仅是本投资经典,也是一本人类愚行的总记录。
04 《门萨的娼妓》伍迪·艾伦可能是现存最好玩的老头之一。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像他一样暗搓搓的冷幽默知识分子如何看世界:“如何识别意大利黑手党: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他们所用的大个头袖口链扣,以及他们身边的人被一个自天而降的铁砧砸死时,仍会继续吃东西这一点将他们认出。”
05 《误读》安伯托·艾柯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不过别紧张,他的书里大部分都是颠倒了的洛丽塔情结这样的故事—男子爱上老奶奶。
06 《布鲁特斯的心脏》除了“怎么会这样!”的推理,居然还有日本梦。
陈锐
01《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保罗·奥斯特早期的一本书,半自传体,两三个短篇。优美易读。《纽约时报》曾将保罗·奥斯特形容为“穿上胶鞋的卡夫卡”。其作品《纽约三部曲》、《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曾引起文坛热烈讨论,作品中接合了欧洲风味的前卫、感性,笔端带点忧郁,文体清澈,并擅用嘲讽式的象征主义。
02《甲骨文》何伟写什么都好看。看的繁体版,还巨长,但根本不嫌烦。这本书还曾入围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最佳作品。
张晶
01《像一块滚石》如果有什么书一看再看,大概就是这一本。
02 Detroit:An American Autopsy 放弃《纽约时报》的工作,回底特律当地电视台谋职,瘾君子,酗酒进警局,都令这位普利策奖得主争议重重,但最终他写出了这本关于底特律最好的书之一。
03 This Town:Two Parties and a Funeral in America's Gilded Capital 看了这本书才觉得《纸牌屋》无非冰山一角。
04 The New York Review Abroad两个全职编辑编纂,50年来稳固维系着有名望的作者网络和高品质的文章,至今每期发行量能在14万份左右,无论如何都是个奇迹。
05 Strange Stones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何伟的新书。
06《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充满着乔治·奥威尔对西班牙内战的细腻描述。
胡昱
01 《天真的人类学家》在今天的喀麦隆的多瓦悠兰人部落,黑色毛毛虫瘟疫依然可能会推翻宇宙时间表。
02 《乱象丛生》伍迪·艾伦的脱线式幽默。
03 《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疯是一种天赋,就像空气得了病,你必须同意。
04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好笑的故事背后是极权主义体制下的家族兴衰。
05 《树上的男爵》一辈子生活在树上的人是有节操的。
06 《世间的盐》民间小故事总是有一种乡土气息的萌。
07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分分钟在字里行间看见自己。
08 《性别战争》动物世界的重口味生理卫生读本。
09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跟《江城》一样好看,作者是彼得·海斯勒的老婆。
10《娱乐至死》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替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杨樱
01《众病之王:癌症传》科普杰作。不仅梳理癌症,也梳理人体机能如何运转。
02《伦敦塔集雨人》英国素有萌物,比如这本书。它让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变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03《想当个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关于开源、生物学、基因和极客。
04《甲骨文》文字和结构皆出色,但更出色的应该是观察力。
05《所罗门王的指环》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的代表作。
06《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写人的内心非常厉害,这本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07《我们如何来到现在》关于技术、资本和商业模式的关系,这本书阐释得有深度、有渊源。
08《Wabi-Sabi:给设计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学基础》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正要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首先他将地面扫得一干二净,然后,他摇晃其中一棵树,让一些叶子落下来。这就完成了。
09《建筑为何重要》保罗·高伯格的最大好处是不卖弄专有名词,这是很多建筑书的致命伤。他谈及一个早餐室的设计,光线如何慢慢进入房间—“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把人带入新的一天”。
肖可
01 《剑桥战争史》非常大部头的书,必须要沉心静气地看,从古希腊战争时期的重装甲步兵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展开历史上兵戈之争重要战事的来龙去脉,了解战争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变迁非常有帮助。
02 《生死疲劳》跟风看的,确实很像百年孤独,荒诞中的合理,荒诞中的合理。
03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一部环环相扣欲罢不能的侦探小说。
04 《三十分老妈》和《我和狗狗的16年》高木直子的漫画,太多相似感触,容易触景生情。这是讲我的故事么?
05 《白夜行》有凄凉的爱情,还有缜密的冷静推理。
06 《读心术》微表情不会撒谎,不过如果真的要读心,需要多加联系。
李洋
01《赤裸裸的统计学》学会数字之间的逻辑和关联。当然,读这本书你需要有点数学基础和智商。
02《读懂财务语言》沃顿商学院的一本管理精要。快速补短板可以读一下。
03《创客》理解一个新的产业现象。但是克里斯·安德森显然乐观了点。
04《一个人的狂欢》治愈系的一本书,推荐内向性格的人没事读两页。
05《选择卓越》十倍速公司有哪些特点?Fast Company不能过于Fast。整体而言还是《基业长青》的套路。
06《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这个世界终究会变成一座城市,这是幸还是不幸?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城镇化借鉴。
07《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主要告诉你的是,那些职场里Pagerank值高的人怎么工作更有效率。
08《邓小平时代》客观看待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09《美国创新史》一句话概括:Who and How made America?
张衍阁
01 《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前苏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全面反思布尔什维克–斯大林主义罪行及其根源,记述和反思俄罗斯改革史与困境。
02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看小津安二郎如何看待这个无奈的世界。
03 《陈独秀全传》在中共党史上,陈独秀长期为党派歧见所遮蔽,本书首次内地出版,试图拨开迷雾,相对客观、全面地为这一中共早期创始人立传。
04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跟着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以既是观察者又是亲历者的身份,认识从民国时期到中美关系破冰之时的中国社会。
05 《被禁锢的头脑》二战后东欧知识份子们如何逐渐被苏维埃所控制,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06 《忍不住的关怀》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不能责之软弱,而是应该责之陷入对于“民族国家”的迷思。
王清
01 《共同的底线》作者是业界良心,冷静、独立,而不是轻率地大声疾呼。
02 《我弥留之际》经典小说的再版。整本小说的结构是一家人轮番的自白组成的,看似无序但反而比传统小说的写法更有趣,没有《喧哗与骚动》中的大段意识流,但绝对是福克纳最天才的杰作,我觉得它就像小说领域的“圣经”。
03 《弯曲的脊梁》作者考察了两个集权体制的所有说服技巧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现代集权主义运动在本质上是宗教性质的世界观,它提供方方面面的解释,并提供人们接受现状的理由。
04 《秧歌》土改、饥荒、农民运动,没看过此书就不能了解张爱玲的风骨。这是张爱玲以中国农村土改为背景的小说之一,另外一本是《赤地之恋》,当然两本都只有港台版,豆瓣简介的页面也都打不开,原因就不赘述了。
05 In Defense of FoodMichael Pollan 和许多充斥了精心拍摄的诱人美味的食谱或者美食书籍相比,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要大得多,从历史的角度去反思整个现代食品工业体系,以及被过分高估的现代营养科学。You are what you eat,关于吃我们需要这样真正有见地的书。
赵慧
01 《自食恶果》在商业故事撰写领域,迈克尔·刘易斯对商业逻辑和写作方式的把控算得上一个偶像。
02 《落脚城市》它应该能够刷新你对很多看惯而不满的城市现象的理解。在一些新兴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上,肮脏的、乱七八糟的……未必是不对的。
03 《幽暗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这套书我能给的最低评价是,教最会写书的小清新如何写游记。
04 《新机器的灵魂》这本书应该不会因为写了有31年而过时。它描述的当年新型计算机如何进入市场的过程看起来让人羡慕,羡慕,还是羡慕。作为普利策奖得主,据说它进入了商学院组织行为学的书目—这样你大概能给它留一个书架归位处。
05 《水道が語る:古代ローマ繁栄史》古罗马怎么建设下水道、为什么要做那些不同的设计,以及它又如何影响了路面建筑。鹿岛出版会出品,良品保证。
06 《浪客行》井上雄彦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漫画家,《浪客行》第36册尤赞。
07 《建築デザインの解剖図鑑》有趣的图鉴,相信我,语言不通根本不是问题。推荐给对江户、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建筑设计感兴趣的人。
俞斯译
01 《十九分钟》“每个人都说我毁了他们的人生,可我的人生被毁时好像没有人关心。”人与人之间的漠视,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施暴者。
02 《古人的胡子》喜欢后面两部分写器物的源流和图案,通过对“物”的描绘来展现背后的人文和历史。
03 《固执鬼彼得》讲述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荷兰在美洲的殖民地的早期发展过程,后来这个地方被称为纽约。
04 《科恩兄弟的电影》好莱坞有90%以上的作品都是非商业大片。科恩兄弟是好莱坞独立电影的代表,代表着一种非主流的价值观,更独立的美学。
05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里头90%的东西都想买。
06 《施拉德论施拉德》保罗·施拉德同时有着导演、编剧、作家、影评这几个身份,这也让他在看待电影的视角上变得更宽,更多元。
07 《了不起的盖茨比》跟电影相比,我觉得书还是挺好看的。
08 《我把青春献给你》尽管《私人定制》让人失望,但这本冯小刚的自传还是写得挺真诚的。
09 《城市的胜利》这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城市不是人们现在各种环境、交通问题的罪魁祸首,恰恰相反,城市促进了商业文明、资源有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它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10 《小狗看世界》不要低估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改变,要学会一种“小狗视角”,对于小狗而言,它眼里的世界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
Their List
我们邀请了三位作者分享2013年他们的读书清单。其中吴晓波和李翔是我们长期的专栏作者,王微[微博]是我们的报道对象。同时,我们还邀请业内六大主要财经类图书出版机构提供了今年的TOP10。
王微
01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Jared Diamond
现代人比原始人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化。新几内亚的部落民几十年间,毫无困难地从石器时代融入了信息时代。古今人类追求的和恐惧的,本源依然一样。拉开现代科技的帷幔,我们会看到什么?
02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Robert Pirsig
1974年的书。游记?小说?哲学?父子俩一趟17天的摩托车旅程,途中的对话和思考,敲敲打打地维修着一辆老摩托……从手艺人的手艺中,感知世界。
03 Warrior,the Autobiography of Ariel Sharon
Ariel Sharon / David Chanoff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的自传。写书的时候他还没有成为总理,他大概还有希望,但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他终于能成为总理,或者成为总理之后他要做什么。他的经历很像丘吉尔,文字可能不如,但武功远胜。
04 The Swerve: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Stephen Greenblatt
一首罗马时代的史诗如何在文艺复兴前期被发现,又如何影响了文艺复兴。
05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Fukuyama Francis 弗朗西斯·福山
深入浅出的人类政治学。中文版《政治秩序的起源》已由广西师大出版。
李翔
01 《懒人瑜伽》
杰夫·戴尔/浙江文艺出版社
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文集。杰夫·戴尔的写作一直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这本书则是一本游记合集—当然,谁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属于虚构。优雅、懒散、才华横溢,他是最值得阅读的当代作家之一。
02 《第七天》
余华/新星出版社
虽然恶评如潮,但我坚持认为这本仍可能是年度最好的华语作品,苦难、压抑、来自现实的荒诞,又有些许温暖。
03 《变革中国》
罗纳德·科斯/中信出版社
经济学大师罗纳德·科斯叩问中国命题之作,清晰、有力,富有洞察力。如果想要了解中国改革,且只读一本书的话,那就是这本了。同时可以阅读吴晓波的新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04 《曼德尔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俄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广西师大出版社
一本伟大的书。人们通常通过布罗茨基的《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一文来了解曼德尔施塔姆夫人,而读了这本书之后则会发现,曼德尔施塔姆夫人凭借自己的回忆录已可以成为20世纪的一座人性和文学的纪念碑。
05 《万物静默如谜》
辛波斯卡/湖南文艺出版社
如果这一年要读一本诗集的话,那就是它了。
06 《冷战》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知名冷战史学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为普知目的而撰写的一本书,文笔优美见解不俗,让人迅速了解那一段恐怖的历史。同时可以阅读《苏联的最后一年》。中国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影响。
07 《哈扎尔辞典》
米洛拉德·帕维奇/上海译文出版社
可以媲美《百年孤独》的文学巨著,人类想象力和虚构能力的巅峰之一。同时亦推荐村上春树的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相较于前者的沉重、古典和历史,后者轻松、现代、都市。
08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三联书店出版社
同样颇受诟病但却无法忽略。或许能为你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现实的门。
09 《记忆小屋》
托尼·朱特/商务印书馆
托尼·朱特的回忆性散文。他是我们时代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这本病中撰写的回忆录勇敢真挚,相当动情,同时又无可避免要思考时代病症。同时可阅读托尼·朱特的其他著作,最杰出的当属《战后欧洲史》,其他如《沉疴遍地》和《重估价值》同样值得一读。
10 《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
亚当·拉辛斯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这一年的商业图书乏善可陈,这本还算差强人意。如果不嫌弃翻译问题,亦可读描写亚马逊和贝索斯的《一网打尽:贝索斯与亚马逊时代》。
吴晓波
今日泡沫所在,乃未来荣耀所在—2013年我所读写过的商业图书
今年的商业阅读市场,主要跟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泡沫”有关:一个是“中国泡沫”—对中国改革前途的关注与讨论,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泡沫”—由此带来的观念冲击。
在宏观经济层面,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开始讨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而在产业层面,随着诺基亚[微博]、索尼等大公司的衰落,经典意义上的管理学家彻底噤声—迈克尔·波特连自己的咨询公司都倒闭了,其讲台被趋势论者和预言家们所占领。
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景象,商业世界在被激烈地重构,一切的旧权威和既有的思想都烟消云散,今日的泡沫所在,便是未来的荣耀所在。
01 《亚当·斯密传》
伊安·罗斯/浙江大学出版社
迄今最好的斯密传记,终于在今年被引入汉语世界。此书援引了大量的信件与相关回忆录,立体地展现了斯密略显沉闷却又无比重要的一生,可以与《凯恩斯传》配合起来读,我们现在还缺一本《哈耶克传》。
02 《中国改革三步走》
郑永年/东方出版社
中国未来改革的路径选择乃当今争论最激烈的领域。郑永年认定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建立在社会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分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及政治改革三步走,这一新保守主义立场值得关注。
03 《新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家如果不认真写书,就是一个学术混混。中国学者里头认真写书的人真不多,所出大多是演讲集或专栏集。相比之下,林毅夫在学术上的雄心很大,大抵是奔十年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去的。此书可以被视为林氏中国理论的建构之作。
04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罗纳德·科斯/中信出版社
103岁的科斯于今年9月2日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这位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的1991年诺奖得主将研究中国改革作为了最后的学术一站。此书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但又无法用现成的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完整解释,属于“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这一结论为日后学者打开了一个建功立业的通道。
05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晓波/浙江大学出版社
这是我今年的新书。本书以时间为轴,对两千多年来的十数次经济变法进行了概述和比照,剖析了隐藏在历史的内在逻辑。我的基本结论是: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很可能是一次以自由市场化为取向,以维持‘统一文化’为边界,在宪政法治与中央集权体制之间寻找妥协点的,非西方式改革。
06 《不公平的代价》
斯蒂格利茨/机械工业出版社
15年前,斯氏的《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在中国很热销,单看这个书名就可知道原因。后来,他的《经济学》大学教材一度有取代萨缪尔森之势。在这本新著中,斯蒂格利茨对美国财富分配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此书在北美很畅销,不过在中国读者读来也许有隔靴抓痒之感。
07 《中国悄悄占领全世界》
胡安·贾勒德纳、埃里韦托·阿拉伍侯/
联经出版
这是两位西班牙驻华记者的作品,他们进行500多次访谈,走访25个国家,目睹了中国商人及中国商品在世界列国的表现,此书的基本观点仍然是“恐华式”的,不过有很多场景和数据是独家的,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看见自己的窗口。
08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浙江人民出版社
互联网技术对所有产业及信息流动的重构,已非刚刚发生的事情,但是似乎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对大数据的应用是近年来的一个显学,此书并没有提出革命性的结论,但是却全景性地描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
09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杰里米·里夫金/中信出版社
“我们想象存在数以千计的生物地区,每个这样的地区都是一个点,而得益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的能源、通讯和运输系统,这些点被连接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覆盖多个大陆。”这是作者试图描述的新世界,他认为据此美国将夺回被中国人抢去的“工业强国”的地位,信不信由你。
10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田涛、吴春波/中信出版社
这是今年惟一一本值得称道的中国公司案例图书,在得到任正非及华为决策层的默许下,作者走进了这家以神秘著称的企业,以辩证法为工具,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细节性的解读。
华为公司建立在强烈危机感上的国际化战略、研发战略和人才战略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得到展示。
Their List
6个商业图书出版机构的推荐
中信出版社
01 《习惯的力量》
02 《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
03 《国家为什么会崩溃》
04 《城乡中国》
05 《改革的逻辑》
06 《信号与噪声》
07 《贫穷的本质》
08 《变革中国》
09 《解放土地》
10 《大繁荣》
湛庐
01 《大数据时代》
02 《第一大亨》
03 《需求》
04 《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
05 《遗失的智慧》
06 《选择的悖
07 《大连接》
08 《全新思维》
09 《超级合作者》
10 《企鹅与怪兽》
东方出版社
01 《清教徒的礼物》
02 《当行善统治商业》
03 《战胜拖拉》(升级版)
04 《知识设计企业》
05 《走出电商困局》
06 《活法》(精装版)
07 《阿米巴不是什么》
08 《家族财富传承:富过三代》
09 《郎咸平[微博]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10 《稻盛和夫[微博]的成功方程式》
蓝狮子
01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02 《马云管理日志》(修订版)
03 《拖拉一点也无妨》
04 《不一样的25年》
05 《别把你的好员工推开》
06 《一本书读懂中国税》
07 《李鸿章传》
08 《金矿效应》
09 《价格游戏》
华章出版社
01 《视觉锤》
02 《创业者手册》
03 《经营的本质》
04 《学会提问》
05 《最好用的101个经济法则》
06 《凯因斯大战哈耶克》
07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
08 《自由选择》
09 《不平等的代价》
10 《领导力十律》
磨铁
01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02 《底线:默多克与<泰晤士报>之争背后的新闻自由》
03 《社交红利》
04 《至关重要的关系》
05 《债务海啸》
06 《疯狂的简洁》
07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把身边的庸才变干将》
08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09 《哪怕两手空空,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
10 《阿狸·尾巴》
亚马逊销量 TOP10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富爸爸穷爸爸》(财商教育版)
《史玉柱[微博]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思考,快与慢》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当当销量 TOP10
《大数据时代》
《影响力》(经典版)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
《思考,快与慢》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海底捞你学不会》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京东销量 TOP10
《正能量》
《谁的青春不迷茫》
《大数据时代》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遇见未知的自己》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秘密》
《影响力》(经典版)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北京图书大厦财经类销量 TOP10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整合天下赢》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周一清晨的领导课-加强版》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中国2013-关键问题》
《每天一堂北大管理课》
《进化的力量-万捷和他的雅昌王国》
《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
《2013-改革红利-十八大后转型与改革的五大趋势-中国改革研究报告》
《超级合作者》
作者:[美]马丁·诺瓦克/[美]罗杰·海菲尔德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定价:79.90元
这是一部洞悉人类社会与行为的里程碑式科普著作。作者阐述了生物之间“合作”得以达成的五种机制—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空间博弈、群体选择以及亲缘选择。同时极具洞见地指出,合作是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的第三个进化原则。
《众病之王》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2月
定价:42.00元
这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6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
《一网打尽》
作者:[美]布拉德·斯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定价:49.00元
贝索斯不满足于仅做一名书商,他希望缔造亚马逊万货商店的神话—能提供海量的货源,并以超低的价格提供最具吸引力的便捷服务。为了实现这一诺言,他发展了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蕴含着执着的雄心与难以破解的秘诀。这一文化现在依旧在发扬光大。
《创业者手册》
作者:[美]史蒂夫·布兰克/[美]鲍勃·多夫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定价:89.00元
所有创业者都坚信自己的道路与众不同,但有些能够成功而有些只能沦落到廉价清库的下场,看起来这似乎是运气使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世上必然存在一条通往成功的真实且可重复的道路。本书为读者绘制的就是这条成功之路。
《贫穷的本质》
作者:[印]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定价:58.00元
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怎样避免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
《变革中国》
作者:[英]罗纳德·哈里·科斯 / 王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定价:58.00元
本书作者是新制度经济学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02岁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科斯。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跟踪观察和研究,从毛泽东时代谈起,完整地梳理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的国度,成功转型的故事。
《力挽狂澜》
作者:[美]威廉·西尔伯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定价:68.00元
作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坚持自己的信念、原则和职业道德,绝不迎合任命他的总统。其成就无人比肩,其贡献之广,远超金融一个行业。《力挽狂澜》串联起沃尔克辉煌传奇的从业经历,宏大而生动,更披露了有趣的生活细节,使得这位金融巨人的形象格外立体饱满。
《底线》
作者:[美]哈罗德·埃文斯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定价:58.00元
1981年,泰晤士报业公司陷入困境,被迫出售。默多克收购报纸一年后,借商业运营之名,控制新闻采编,左右政论立场,报纸珍视的内部独立性遭到腐蚀。本书作者回顾了这桩报业史上极富争议的并购案,讲出种种内情,真实呈现了巨变时刻的媒介业态。
《清教徒的礼物》
作者:[美]肯尼斯·霍博/[美]威廉·霍博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定价:48.00元
这本书追溯了美国管理文化的起源及特性。在三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文化将一小部分低微的美国殖民者变成了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其源头归结于某个民族的纪律及精神特质。该民族就是美国的第一批欧洲移民:清教徒。
《邓小平时代》
作者:[美]傅高义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定价:88.00元
这本书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档案资料和为数众多的独家访谈为基础,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