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3:00  市场报

  本报记者 丁曼丽

  近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可以说是经济界的一次盛会。成思危、龙永图、易纲、樊纲、海闻、汤敏等众多专家学者及金融机构的领导和企业界代表,从各自角度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全面的分析与预测。这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起源,随后波及到欧洲再到亚洲。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欧美本身金融体系许多问题没有很好地思考,很多问题积累到今天终致金融危机爆发。而我们前十几年的金融改革模仿的基本上是欧美的模式,现在我们的老师出问题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看专家学者们对此如何解答。

  中国企业进入剧烈存货调整期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很多经济数据都在发生变化。目前在数据上有一个矛盾,如果用支出法来测度GDP,也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总和,会看到我们的支出法GDP仍然非常强劲。固定资产投资1至11月份累计是26.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至10月份累计的名义增长是21.9%,实际增长也有14.7%,是历年的高点。11月份如果折成实际的也有17.7%,也是非常强劲的。进出口虽然11月份的是负增长,但是1至11月份的贸易顺差是25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7.5%。

  但是,如果用生产法计算的GDP即三次产业的和来看,大家对经济增长的下滑担心就非常大了。中国第二产业是最大的,第二产业当中接近一半是工业。8月、9月、10月、11月连续四个月工业是下滑的。11月份发电量是-9.6%。11月份企业的用电量是-7.7%。工业下降,发电量下降,用电量下降,产销率下降,铁路运输下降,因此很多朋友就做出了中国经济下滑非常厉害的判断。由此也带来了很重要的政策反应。

  如果采用存货模型就可以给大家解释这个矛盾,从而坚定大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存货是顺周期的,大家经济上升的时候,大家预期很好的时候,厂商就增加原材料存货、产成品存货。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大家预期都不好,厂商就减少存货。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呈现出了市场经济的特征。所以,在过去最近的一个经济周期中,中国呈现了存货顺周期这样一个特征。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3年到2008年我们这一轮的高涨,完成是符合存货顺周期的行为。目前我们中国是一种剧烈的存货调整。

  第一个是因为整个经济周期的改变。过去6个季度中国的GDP一直是下行的。根据我们存货顺周期的理论,企业是应该减少存货的。但是还有第二件事,就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原油、铁矿石、铜、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在不久以前都是暴涨,现在是暴跌。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企业进入了存货的调整时期。

  现在我们的建筑企业、工业企业、重工业、轻工业、装修等所有的企业都在减少存货,这样的话,工业能不下滑吗?我认为大幅度的存货调整是从9月份开始的。我们人民银行检测的500个企业的存货在10月份已经是负增长了。这样就产生了三个效果:第一个就是大幅度地减少进口的原材料。第二个是被动地增加了上游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存货。三是上游重工业的调整幅度和压力要远远大于轻工。像钢材、建材、水泥、煤炭调整的压力就很大。用存货模型可以判断出我们的工业生产,可能在明年的二季度,在存货周期调整这个意义上,就进入了比较正常的阶段,最迟到明年三季度就比较正常。目前存货的剧烈调整还是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