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地能否决定房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07: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丽萍 北京报道

  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但地价“推手”的呼声似乎更高。

  “在房地产企业开发总成本(直接成本和运营成本)构成中,向政府的支出大约达到44%,而在房企总支出(总成本和缴纳的总税收)中,流向政府的比例更是高达49.42%。”今年2月,全国工商联向全国“两会”递交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房企开发总成本中,土地成本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1.2%。这还只是政府卖地的显性收入。

  华远地产(600743.SH)总裁任志强曾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地方政府是高房价的最大受益者。“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了高房价,但是没有人承认,特别是土地部门从来不承认。”

  克而瑞(中国)首席研究员陈啸天也指出,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中,地价房价比重都较为集中,基本维持在27%-30%之间,高于十大城市平均水平,而2007年拿地项目的地价房价比重平均值则高达39.7%。

  陈啸天认为,这些高价地块若要有正常的盈利空间,未来的房价必然高企,红色警报已经拉响。

  “高地价肯定会推高房价。任何房地产项目的定价都是根据区域价值和周边项目价格来进行的。”沿海集团副总裁成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以北京广渠路15号地王为例,如果1.5万每平方米的地价将来房子卖到2.5万每平方米是很正常的,其周边项目也没有理由不涨价。

  潘石屹对此表示认同,判断未来房价走势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土地的招拍挂价格,他同时发出警言,“我们已经看到在市场恢复过程中,开发商拼命去拿地,出现了比2007年更疯狂的泡沫。”

  对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部似乎并不认同。国土部发布的一份有关土地成本的报告显示,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同时点地价房价比基本保持在20%~40%之间。而如果考虑到地价增值有可能转化为开发商的利润,地价房价比还要降低。

  然而,几乎就在该报告发布的同时乃至之后几个月,包括北京、上海等多地都连续出现了“地王潮”,部分项目的地价房价比甚至达到70%以上。国土资源部的报告多少显得有点苍白。

  土地对房价的影响之所以有如此分量,与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不无关系。

  “土地供应严重下降,需求却在高度增长,不论是房地产的投资需求还是改善型需求、刚性需求,在收入水平日益高涨的局面下,很难被抑制。”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副主任严金明指出,从这个方面来说,重点城市土地房价的双双暴涨有其合理性的因素,但给全国城市带来了心理恐慌,造成对房产的抢购潮。

  银河证券最新报告显示,由于土地总供给受城市规划与耕地红线限制,新增供给压力越来越大,而最近三年需要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在土地总供给相对稳定条件之下,商品住宅的用地供给总量份额缩减。“下半年土地市场的火爆场景将继续上演。”

  国泰君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也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处于房价上涨的理性第一阶段,之后房价泡沫化过程将经历半理性半狂热到狂热两个阶段。预判2009年全国房价同比上涨5%—10%。申银万国则表示,2009年房价可能超过2007年的高点,投资资金仍将继续入市。

  不过,成实认为,短则今年年底,长则明年上半年,土地市场和楼市还将回归理性。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京沪深等地楼市纷纷传出价量齐跌的消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