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环球财经》编委 张捷
亲历非洲买矿:获得海外资源何其难
2007年时笔者曾与世界某著名贵族家族合作,到非洲买矿。这次经历一波三折,从起初的惊喜到后来的惊魂,最后虽然协议没有签成,但收获良多。尤其是对方在谈判过程中处处设陷,可谓步步惊魂,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押上自己全部的身家,甚至自由。近些年来,到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家日渐增多,当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反思,权当野人献曝,供同行参考。
一、法律陷阱与律师缺失
非洲欠发达,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没有法律,相反的,很多非洲国家的《矿业法》极其发达,他们在欧洲殖民时代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矿业体系,相关法律规定有几百万页,能够装满几个房间。所以在这里,矿业律师是最挣钱的行业!在这里一个好的矿业律师每小时收费2000美元以上,最好的律师要10000美元以上。
法律的复杂就意味着可以设置陷阱的地方多多,这里的矿业法不光要有矿山的归属,还有地上的土地使用权,否则不让你开采;还有地下的土地所有权,没有这个所有权矿不是你的;还有毗邻权,你开采要周边的土地所有、经营者同意;还有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严格规定了采矿对于地下水等等的影响要承担的责任等等;把矿山开采完毕,还有恢复环境的具体要求和承诺等等,每一条都可以成为陷阱。而且这里实行的是案例法,很多问题是依据已往案例判定的,光读完了法律还没用,如果不了解当地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判例,一样会被人家忽悠。所以别看法律继承了西方的体系,但是由于案例结合了非洲土著的惯例,了解西方相关法律不等于就了解非洲法律。
当地一名老华侨告诉我们,在这里做矿,商业间谍商业贿赂横行,拿一万美金一小时的律师也是会被买通的。这里没有什么商业信誉,诚信极差,他让我们一定要在中国找一个懂非洲矿业法律的专家,由法律专家提出问题。同时在当地要找多个律师,让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分别问同样的问题才行。
回国后,我们立即先寻找国内的法律资源支持,结果发现找不到一个懂非洲矿业法的专家。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到非洲进行投资,按照当地律师服务的规则,对于你咨询的律师,你提出的问题他必须如实回答你,答错要承担责任,但是如果你没有问到,他也没有义务必须提示你。如果根本不懂,甚至自己都问不出问题来,那还做什么项目?
二、合同欺诈与诚信思考
在即将签约的最后时刻,我们在合同中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在诉讼地上做了手脚。我们约定的诉讼地在新加坡,这是考虑到双方距离折中,而且新加坡以华人社会为主。但是他们在合同的某个条款里面,隐藏了如果有欺诈要通过当地法院的意思,这句话是使用当地的土语引用在里面的,当初谈判气氛轻松时,谁也没有深究,就被他们糊弄了过去。
由此还有一点感受非常深刻,就是外国人不像我们原本想象得那样诚信,连大家写得一致的东西都会在打印时再偷偷改回来,可以说是一点基本的诚信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的商业道德可言。
这让我想起李鸿章签署中俄密约的时候,俄国人在签字前邀请李鸿章吃饭,然后让秘书偷换了文件。对此很多人都嘲笑李鸿章是饭桶,却少有人谴责外国人的不诚信问题。事实上,就笔者个人经历而言,我认为中国人很多时候诚信是很好的,反倒是一些外国人的诚信、温文尔雅,是建立在他们的利益有多少之上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得诚信,是因为面对的利益不够大。在重大利益面前,他们的诡计比中国人厉害多了,所以千万不可以迷信外国人的信用。
三、人身安全与国家保障
我们在城里上街购物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商店都关着门营业,买东西的人要敲门排队进入,而且是一个一个地进,前面的人不出来,后面的人不让进。
老华侨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当地的治安极其成问题,商店都被打劫怕了。首先这里没有死刑,可以随便买卖持有枪支;而且在战乱时遗留的也很多,基本上全民有枪。当然这也没办法,因为野外到处都是食人狮,这些狮子在战乱时吃惯了死尸,如今见到人就攻击,如果把老百姓的枪都收缴了,也是有问题的;再者就是在这儿杀了人,只需交几千美金就可以保释;最后是当地推行当事人主义的刑事诉讼规则,对于杀人犯,如果受害人家属不追究,就没有人尽力追,甚至没有机构为你起诉。
当地的抢劫犯基本上来源于内战时的雇佣兵,内战结束后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在非洲多个国家流动。凡是有矿的地方都富得流油,而且携带钱款的外来淘金者特别多,这是他们抢劫的首选。这些人10多岁就当兵,各国的军事组织出于自身需要给他们进行了特种训练。他们每个人都在战场上打过10多年以上,是百里挑一的幸存者,杀人无数,也多次面对生死,视生命为草芥。警察根本对付不了他们。
我们想尽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打算第二天叫辆出租车去机场,临行前给老华侨打电话告辞。他听说我们要叫出租车去机场,便大惊失色,一定要派车送我们去机场。我们觉得一再麻烦人家实在是不好意思,但是他态度坚决,我们也就不好拒绝了。
等见到老华侨后我们才知道,当地出租车司机基本上与劫匪有勾结,发现适合抢劫的目标后,他们会用手机以当地土语通知劫匪在预定的地点打劫,再与劫匪分赃。难怪这里的出租车都是奔驰320,不抢劫是很难收回成本的!
据老华侨介绍,当地劫匪最爱抢中国人,尤其是直接去机场的中国人,90%以上叫出租车去机场的中国人都会被抢劫。这里的黑人大多数没什么钱,没得可抢;而抢劫白人就会是一个大案,有国际压力,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是会动用特种部队(在当地是维和部队)进行报复的,所以他们不敢。而抢中国人基本上就没什么“麻烦”,中国人爱带现金,而且都没有枪,也不会使用枪。何况去机场的都赶飞机,为了不延误飞机,连报案的都少。如果遇害,通常是受害人家属到这里追诉杀人抢劫犯的财力都没有,基本上都是不了了之。
发达国家的企业在非洲进行项目合作,都是有国家在背后做安全保障的,我们会不时地看到美国等国为保护其公民而动武,进行所谓的“维护和平”行动。在整个过程中“国家”躲在外面,交易中所有的事情是合法的私人企业在市场公开交易下,以所谓“公平”的规则形式进行的。但个人是有国家归属的,最终个人在当地取得的资源,当然也就控制在国家之下了。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这次非洲之行,那位老华侨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在非洲生活了多年,熟知当地情况,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华侨政策,不一定要强调“落叶归根”,也可鼓励他们在海外定居入籍。另外笔者注意到,在非洲发展的欧美人士,大多拥有双重国籍,因为没有人会为了非洲的国籍而放弃本国国籍,但同时如果他们没有非洲国籍,在当地的行为就受到巨大的限制。非洲对于外国人的政策和我国不一样,他们“反殖民”的那根弦绷得非常紧,对外国人的最惠国待遇与本国人的国民待遇差距甚远,所以没有当地国籍干什么事情都不顺利。而美国等国利用双重国籍政策,在当地投资上相对于我国公民占了很大的便利。
非洲酋长的政治智慧
回首此次非洲之行,惊险不断,也精彩不断。尤其行前“夜郎自大”的心理,在踏上这片土地后逐渐荡然无存。而当地部落酋长所展现出的政治智慧与经济智慧,更让我们刮目相看。
一、“我们的政策就是要歧视外国企业”
去非洲投资首先要关注的是投资所在国的税率,这是投资的关键问题。我们前往考察的这个非洲国家,税收高昂——所得税最高达到48%;对于外国人,还要再加上股东税,是利润的25%。该国酋长的理由是你的钱不在他们的国家消费,是他们的损失,所以要征收你的股东税,而且他们本国人成为股东要交个人所得税,你们外国股东是要给外国交个人所得税的,但是你的这部分收入来自非洲不应当由你们政府征收。我们问酋长,难道你们就不害怕把投资商都吓跑了吗?酋长的回答至今让我汗颜:“如果没有钱赚,税率再低你也不来;如果有钱赚,尤其是你们来开采资源赚大钱的,再高的税,只要能赚钱,你们一样得追着我们。税率低了资源就被掠夺了,而且对于你们这些外国人如果给的优惠不当,你们比我们的国民商业经验多多了,你们就会利用这些优惠欺诈我们的国民!我们发展经济绝对不能建立在放任外国投资掠夺的基础上,所以我们的政策就是要歧视外国企业。”
酋长还表示,他们的重税思维与我们的税收思维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国家是以重税来与西方殖民资本进行博弈的,因为在殖民地时期西方早就对该国勘探了一个遍,好的矿产地的所有权早就在西方殖民者的手里了,剩下的就是他们认为价值不大的矿业。而这些矿产在这些殖民者没有开采的时候,你是不知道有多少的,你在人家的土地上勘探,都要土地所有者的同意。而对于这些西方殖民者的产权,即使是国家独立了,也是要保护的,国家如果强行征收,西方列强是不干的,他们的维和部队就是要保护他们在该国的资产所有权。而非洲酋长们的重税,主要就是针对这些殖民者的,因为非洲的部族居民是自给自足的,基本没有什么可以纳税的地方。课税是国家主权,全世界都一样,西方说不得。
由于重税,西方殖民者即使拥有矿藏的所有权,也无法开发拿走,因为只要开发就要给酋长交税,利益的大头就变成酋长的了。所以西方殖民者采取的对策就是不开发,而非洲部族的对策也是不开发,双方一起耗着,谁着急谁就吃亏,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持久战。
我们问:这样耗着的话,国家和政权维持所必需的开支从哪里来呢?怎么让你们有能力长期耗下去呢?酋长的回答再次让我们意外——那就是受贿啊!在这样高的税收下,如果你想要低成本的就得行贿。
贿赂横行是非洲国家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但是黑人老百姓却不憎恨行贿受贿,因为能够出血行贿的是外国淘金者和西方殖民者,受贿使他们黑人部族在取得权力后获得了财富。但是要开采大矿山建立大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却不是光靠行贿受贿就可以办到的,也不能按照行贿受贿的方式生存,所以在此经济社会模式下外国人能够干的就是小矿尾矿,只能是短线、短期的行为,没有触动他们部族和国家的核心资源,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行贿和偷税为理由,把以前承诺的全部撕毁。但如果降低了法定的税率,则西方大规模的开采就开始了,真正的核心大矿就会被掠夺一空。中国在非洲的矿业投资,成功的多限于小矿尾矿,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非洲酋长还带有感情地说:这些矿藏和自然环境,就是他们部族黑人将来经济上翻身所依赖的根本,即使他们这一代没有发展,也不能就此断送子孙后代的希望。如果失去了这些资源,他们的部族就会被世界边缘化,就没有了在这个世界生存的空间,所以他们一定要通过税收分到相当的利益。而且世界的资源越来越紧张,谁在最后关头能够持有资源,谁就有生存权!所以他们要耗着,而西方发达世界终有资源紧缺耗不起等不及的那一天,到时候大量的税额和运输矿石的基础投资会使他们国家发达起来。
酋长还说,他们实际上对待投资有优惠政策,就是允许投资进行大比例的折旧,三五年就可以折完。这样大比例的折旧,实际上就是投资者的利润马上就可以通过折旧折光,没有利润当然也就不用缴纳什么税费了。
对于这样的优惠政策,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其中奥妙:几年后投资者没得折旧了,就会有巨额的税款,惟一合理的对策就是将超额折旧费再投资新项目然后再折旧。这样的结果就是你如果在他们那里不断地投资,就总可以大提折旧不上税,直到你要把利润拿走才上税。因此在你不断投资滚动的情况下,酋长们实际征收的税额并不高,甚至收不到税。简单地说,这一税收政策的目的就是让你的投资拿不走,同时你还要不断地追加新投资。显然,这样的结果比政府征收你的税款要有利得多,而且政府的管理成本也极大地降低。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高税率政策是经过仔细研究的,是非洲酋长们和西方殖民者等博弈智慧的体现。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但是非洲的资源却没有动,仍拥有着大量的铁矿而且品位极佳,中国进口的大量铁矿石等等都来自澳洲和拉美相对发达的国家,不能不说受到非洲的相关政策的影响。
最后酋长自信地说,我们给子孙留下了资源和环境,这在将来会是最值钱的东西,而不是美国发行的“废纸”。
二、多层平衡的智慧
非洲之行让我们明白:非洲远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待开发的处女地,而是世界各国利益博弈的棋盘。
非洲各种资源的产权早已落在当年欧洲殖民者的手里。二战后,这些非洲殖民地的欧洲宗主国沦落成为世界二流国家,而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美国的策略就是让非洲的部族进行民族独立,因为这样一来,既受到非洲部族权力的压力,又失去宗主国靠山的滞留在非洲的欧洲殖民者,就要想方设法找到更大的靠山,其中很多人就会设法取得美国的身份,受美国的保护。欧洲殖民者后裔拥有非洲各国矿产的产权,而具体矿山有多少是外人不知道的,因为他们现在的财产表面上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出现的——在非洲这些殖民者的庄园面积是以多少平方英里或平方公里进行计算的。这些土地所有者当然知道自己的土地上有多少矿藏,因为他们的祖先买入或者圈占土地的动机不是搞农业、工业和房地产,而是占有资源,没有资源勘探价值的土地一般是不会买下也不会花费成本圈占的。几百年下来,有资源勘探可能的土地,都成为了私人产权的土地,这些土地的所有人多数是当年殖民者的后裔,包括这次邀请我们来非洲的就是欧洲贵族。
美国通过在非洲提供武力保护吸引他们入籍,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美国也就有了发言权。这些前殖民者经常有多重国籍,一个非洲的,一个美国的,还有一个是原来欧洲宗主国的。酋长所说的依靠国际力量的制衡,就是他们部族和欧洲宗主国、美国以及拥有其殖民资源所有权的利益集团等等多方位的制衡。而且他们与美国的黑人团体有广泛的联系,通过这些团体给他们的部族募捐,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内部的决策,因为黑人的选票对于美国政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帮这些有影响力的美国黑人到非洲寻根和落实部族的身份,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我问酋长,为什么不担心他们持有这样多的资源会被他国觊觎,西方列强的军事力量比你们强大多了。他很得意地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制衡,在美、俄、欧甚至包括中国之间维持一个国际平衡。而且他们遵守西方的游戏规则,这些矿山已经属西方殖民者私有了,只要对之提供保护而不剥夺,西方还会侵略你、然后抢劫西方人自己的私有矿山吗?非洲酋长们取得政权后承诺保护西方殖民者的矿山和土地的所有权,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对于这些殖民者他们尽量将其多国化,不让一家独大,搞一个全世界各种力量的平衡,这样他们就更加安全了。
中国在非洲潜在的最大对手是印度
我们在对于非洲战略的时候,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要认清最大的对手是谁。笔者认为,在未来这个对手不是欧美,也不是非洲的部族,而是印度。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从四流被奴役的国家到三流富足国家的道路上快速发展。近年来印度国内局势缓和经济发展迅速,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
后来得知,我们当时没有能够实现的非洲项目,最终的命运是被印度某著名私人财团所得,他们给非洲部族和欧洲殖民者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但他们的思路不是在这里开采,而是不开采、先储备。印度的这家私人钢铁财团的规模比我们几家最大的钢铁厂还要大,中国的民营资本绝对是没有这样的实力的,更不可能有这个财力支付高昂的费用收购了放置在那里不动。印度是铁矿石的出口国,但是印度的财团仍然这样着力储备资源,让我们吃惊之余也有叹服。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让我们非常接受不了的说法,就是明确表示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给中国人,尤其是不能与印度的铁矿石出口造成竞争。
印度也是西方殖民者撤离后新建立的国家,印度与很多非洲国家有共同的宗主国,他们的法律制度相近,官方语言一致,并且在殖民统治时期有大量的印度“阿三”滞留当地,在当地人脉资源非常丰富。印度与很多非洲国家殖民时代的宗主国是一样的,他们当年的殖民者在印度和非洲都有产业,这样内部人脉关系也比中国要多得多。印度非常懂得非洲的游戏规则,也非常有在非洲类似博弈的历史经验,印度国内的各种原始部族的情况与非洲也是类似的,他们有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在非洲的竞争中,与印度相比,他们的软实力更为强大,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对手。
印度在非洲的战术就如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印度在非洲的资源战略嘴上喊得不响,但是印度的企业底下做得不少!
随着中印两国的快速发展,未来“资源战”恐难避免。有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印度对石油的消费水平将和中国相当,但这个占世界人口总数16%的国家,其石油储量只占全球的0.4%;有专家预计,在海外油气资源领域,不久的将来,印度将是中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东的石油早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控制,而对于非洲大陆,他们也绝对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此次多国部队军事干预利比亚,又是一证。
在世界资源版图的改写上,中国面临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前有列强,后有印度。中国要从非洲利益棋局的旁观者变成一个博弈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博弈水平。
首先,这里的博弈规则是西方列强制定的,中国当前还没有打破规则和自己制定规则的能力,因此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和利用这些规则,尽可能地向这些规则靠拢。再者,中国对于这样的国际博弈没有太多历史经验可循。历史上,中国与非洲交往更加注重的是政治不是经济,我们援助了非洲,但是没有渗入非洲,而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渗透则是无孔不入。
在此我将信息获取、规则掌握、智慧积累、博弈技巧、价值构建等能力笼统地合称为软实力。目前,我们的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快速发展不够匹配,在数次海外竞购中的折戟,不是因为我们硬实力不够,更多的还是软实力上的不足。
资源版图是国家民族生存的核心
我们看动物世界就可以知道,几乎所有的群居动物的群体都需要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种群的食物来源就要依靠这样的领地提供,失去领地也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对于人类的生存也是一样,农耕民族没有足够的耕种土地,就是要饿死;而游牧民族没有足够的牧场也是一样,人类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生存的权力。
从古代开始,国家的版图就非常重要,因为在农耕、游牧和渔猎为主的古代,领土就是资源,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是领土,尤其是在二战以后,领土的作用变得不大,更多的是经济资源的作用,包括对于原材料、能源的占有和定价权,对于金融的控制和货币的发行权利,对于信息和人才的控制等等,这些我们也可以类似于领土一样,把它看作国家的资源版图,这是一个国家更加广义的版图概念。英国以一个岛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在于其控制了海洋资源控制了资源的运输,使得它能够通过贸易达到资源的优化和对于他国资源的掠夺,其领土和资源的版图是差别巨大的。而美国通过金融霸权,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性质,使得它通过国家信用就可以取得世界资源,其资源版图遍及世界,其国家的强大已经超过了领土的概念。
随着世界对于资源的认识,以及资源危机不断发生,不让资源外流成为国家竞争的关键,国家的资源总量决定国家的实力,社会人均能够控制和享有多少资源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志。美国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的根本数据支撑之一,在于美国以不到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世界约45%的资源,而美国GDP占世界总GDP约为21%,其资源消费比重多于GDP比重一倍以上。
在商品社会发展以后,虽然自己没有生存的某些资源,但是在商品社会可以通过商品的交换和贸易解决资源的不足,但是有一个关键点是不能忽略的,就是贸易力量要均等,双方都要交换自己没有的必需品,如果一方是必需的而另外一方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贸易结果就势必不平等。你只能接受出售劳力来换取必需品,对方则把价格压低到仅仅够你生存的水平,除非你可以有足够的武力进行夺取。
揭开西方对非洲的新殖民主义
对于近年来中非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合作,西方舆论冠以“新殖民主义”的大帽子,原因就是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是以国家企业为主体资源贸易为主的经济行为,西方历史上掠夺非洲也是国家行为和资源为主。笔者认为,这种对中国非常不公正的歪曲,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惯用伎俩。事实上,西方当前对于非洲的做法才是在世界发展以后的新殖民主义,而从历史上到现在,中非往来是以共赢为目的的盟友关系。
对于中国与非洲的交往,我们首先要看到中国的做法与西方当年有极大的不同。中国与非洲的交往,是拿着非洲国家急需的美元等外汇硬通货,进行双方自主自愿的贸易和投资。西方当年殖民非洲却是拿着刀剑而来的。在资源贸易上,西方当年对于非洲的资源是贱买,而中国则是贵买。对于中国的资源需求,西方的资源国家也是争相向中国出售的,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就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而加拿大的矿业公司的产品也是大量出口中国,铁矿石三大矿山的利润是中国所有钢厂利润的数倍。在中国大发展、大量高价购买资源的时候,西方的做法反而是不希望非洲能够把资源卖给中国,分享他们炒高资源在中国获取暴利的权利。西方要由他们的资源国家高价向中国出口资源而不是非洲,难道中国也殖民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因此这个所谓的“中国殖民”,是对于原来“殖民主义”一个重大的概念偷换。
西方对非洲又做了什么呢?西方自己标榜的是对于非洲无偿的大量粮食人道主义援助,牢牢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是在西方援助非洲粮食之前,非洲的粮食是能够自给自足的;援助之后非洲反而遍地饥饿了。按照西方的说法这是非洲战乱的结果。是的,这个原因确实存在,但非洲一些国家常年战乱不休,除了种族等因素外,一些西方势力在其中的活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非洲的饥荒是因为耕地不足、人口过多吗?当然不是。非洲的粮食总产量不足1亿吨,进口5000万吨,粮食总消费量是1.5亿吨。非洲的人口与中国相当,为10亿多人,人均粮食不足150公斤(中国目前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是450公斤)。而非洲有耕地2.7亿公顷,是中国的2.17倍。非洲土地的水和热资源比中国好,普遍是三熟地。同时非洲还有宜农荒地9亿多公顷。因此非洲本来是不应当有饥饿的,为什么一谈及非洲,首先让人们联想到的就是饥饿呢?
非洲除了有大量的耕地和农业资源以外,同样也不缺乏劳动力,非洲的失业率极高。西方人说“非洲人懒”也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再懒的人在饿肚子的压力下都会勤快起来的,而真正造成非洲现状的就是西方在非洲的新殖民政策,其重点就是用粮食倾销摧毁了非洲的农业,让非洲在饥饿的情况下只能对于西方国家主权依赖,使得非洲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性不得不为要饭而让道。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经济。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在西方所谓的援助倾销下,非洲的农业彻底破产了。
西方给非洲的粮食援助,实际上是西方存储过的仓粮,新的粮食收割下来以后,老的存储粮是需要处理的,这些粮食就被西方以所谓的援助方式给了非洲。对于非洲的农民而言,非洲的交通运输成本极高,非洲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粮食的购销渠道也不畅通,因此农民要把自己种植的产品到市场上买,其运输和销售中间环节的成本就超过了城市里面的粮价。由于历史上的殖民,非洲主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海港城市,从西方把廉价的仓储粮和援助粮运输到这些海港城市的海运成本很低,因此非洲本国的农业产品基本上与之没有竞争力,在非洲种植粮食也无法卖出去得到货币。
对于农民而言,即使是在千年以前的农耕时代,也不能仅仅依靠种植粮食而生存,也必须出售一部分粮食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但是在西方这样的粮食倾销模式之下,非洲的农民以自己的农产品换取不来任何其他商品,这样的结果就使得种地难以维持生计,这才是非洲即使是失业和挨饿也会土地荒芜的真正原因,农民因种粮无法生存而成为城市贫民窟里的难民。在非洲大量存在着巨大的贫民窟与荒芜的耕地相对应的情况,这些贫民窟也对城市和社会造成了隐患。在粮食安全被控制下,导致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稳定也要看西方粮食的脸色,最近的北非动荡就是与城市贫民的吃饭问题密切关联的。
倾销使得非洲国家对于西方产生粮食依赖,目的无非是要非洲对于西方的政治依赖和经济依赖,使得非洲不得不向西方贱卖资源来换取粮食。而且这样的贱卖还得非洲国家求着西方自己送货上门,这就是西方在历史上以血腥为主的殖民主义之后,发展成为以倾销和粮食依赖为主的新殖民主义。但是中国的出现,支付高价向非洲国家购买资源,客观上让非洲这些国家增加了收入,使得西方殖民者在当地获取利益的博弈破产,也使得西方资源国家高价向中国出售资源获取暴利被非洲分一杯羹。
理解了这一层,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西方舆论,一定要将双方的共赢“中非合作”妖魔化为“中国的新殖民”。这种“贼喊捉贼”的把戏,一直是西方舆论把持道德制高点来制约中国发展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