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农业总产值上看,中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就可抗衡整个TPP;但是,如果我们将TPP放到资源版图上,结果就会大为不同。TPP现有成员国包括: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文莱和澳大利亚,此外是拟参加谈判的日本、韩国、墨西哥、加拿大。在TPP的相关国家当中,美国自身资源丰富不开采不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都是传统的资源国家,有广袤的国土或者金属矿藏资源,而其他国家也有丰富的资源潜力,这里分别介绍一下: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国,矿产丰富,石油自给有余;智利是拉丁美洲最主要的工业国和最大的原材料出产国,它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铜矿,有“铜之王国”之称,此外智利还有石油,天然气和不同的宝石,智利的农业、渔业很发达,控制着太平洋东南海岸线,由于铜价上涨,2010年智利人均GDP位居南美洲第一,第一个成为位于南美的发达国家。
文莱在东南亚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文莱石油已探明储量约为14亿桶(预计可采至2020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预计可采至2035年),其石油产量在东南亚居第三位,天然气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位,而人口只有40万左右,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为194.9亿桶,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还曾是世界产锡大国。而越南和菲律宾是美国在南海方向上遏制中国的重要国家,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已经实际窃取了中国南海的大量石油资源,而且越南和菲律宾都与美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煤、铁、铝储量较大,最关键的是越南拥有稀土资源,虽然储量数据没有公开,但可以部分抵消西方对于中国稀土出口的依赖,日本等国已经大力在越南投资开发稀土了。此外,美国还在菲律宾留下了英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认同。
在TPP里面(含拟加入国家),韩国和新加坡都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键点,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全球战略的核心节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韩国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地理中心,朝鲜半岛就是东北亚的火药桶和巴尔干。
最后说一下日本,日本看似资源缺乏,但是日本利用当年日元升值的机会,在全世界收购资源和购买矿藏,实际控制的资源数量非常庞大,这些都属于日本的资源版图,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白益民先生在《瞄准日本财团》一书中写道:“日本这几十年凭借财团模式的发展,在海外掌握了大量的矿山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镍、有色金属。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金银铅和铟的资源国,其铜、铂、钽也位居世界前三位,这个数据是对于日本国内积蓄的可回收金属总量计算得出的。” 其中“铟”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元素,在发光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中都离不开它,是发展新能源和新兴产业最重要的资源。中国是铟的最大产地,但是日本对于铟的拥有量却排名世界第一。
进一步观察还可以发现,TPP国家很多是环境保护良好的,如发达工业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因此TPP所规定的环保条款也有特别的意义,在环保主义者设计的碳排放和碳交易模式当中,很多国家可以给美国这样的高碳排放国家提供碳资源。因此考虑到环境的资源因素,TPP的整合同样具有巨大资源版图价值。
综上,从资源版图的概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TPP存在的意义,也有助于了解其未来的博弈规则。
日本将交出生存命脉
令TPP成为世界舆论焦点的,是日本的准备加入。没有日本这个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加入,TPP是美国一家独大,而且其他小国和资源国原本就是美国的盟国,很多还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他们与美国的国际贸易量是有限的。日本则不同,美日之间贸易量巨大,且在美日贸易中美国逆差很大。同时日本在原来的WTO框架下没有开放国内的农产品市场,保持了粮食自给率很高的独立地位,而TPP协议将使得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对美国开放,日本的粮食安全被美国控制,实际上是把日本独立生存的命脉绑定在了美国的战车上。
正因此,在日本野田政府高调宣布决定加入TPP谈判的背后,是国内强烈的反对意见。农林水产省认为2010年3月政府出台的新农业补贴政策不足以弥补日本农业因加入TPP可能遭受的损失;日本民主党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仔细研究和多次协调后表示,“政府将在决定是否加入TPP前继续进行谈判收集信息。”日本能否加入TPP将最终取决于其国内政治斗争及TPP是否最终放宽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标准。
甚至对于是否加入TPP,严重对立的日本政界出现再次重组的趋向。2011年10月25日,日本全国农协向众参两院提交反对加入TPP请愿书,签名支持的国会议员多达356名,国会全部201名自民党众参议员中166人署名,408名民主党众参议员中124人署名。在执政的民主党内,野田佳彦、前原诚司、菅直人、仙谷由人等人极力推进加入TPP谈判,而鸠山由纪夫、渡边恒三、原口一博等则明确反对。自民党内的河野太郎(微博)、中川秀直等赞成,而森喜朗、大岛理森、町村信孝等则公开反对。其他政党中,除“大家的党”外,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都公开反对。
地狭人稠、精耕细作是日本农业的主要特征,但也导致了农业成为日本经济的软肋,长期依赖财政补贴和贸易保护。而TPP原则上要求各成员取消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所有商品进口关税,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显示,加入TPP会导致日本农业损失7.9万亿日元,粮食自给率也将从目前的40%陡降至13%。因此农业团体认为加入TPP将给日本农业带来灭顶之灾。根据TPP规定,如果日本加入TPP,将取消10个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从而进一步打开日本价值480亿美元的农业市场。
菅直人政府原定于2010年年底宣布加入TPP,但是遭到国内农业部门的激烈反对,不得已把宣布决定的时间推迟到2011年6月,原指望利用这一段时间加紧舆论宣传工作,制定相应的农业改革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因加入TPP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忙于抗震救灾和处理福岛核危机,此事暂时搁置,但是经过一年时间,当前日本国内反对TPP的声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反对派与支持派旗鼓相当。在这种情况下,为何野田政府逆势而上,决然宣布此项决定?
对于日本而言,TPP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美国。在TPP多边框架下,日美经济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仅会给日美两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会在政治及安全上制造足够的信任价值,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美国,而且农业占日本GDP比重很低,仅为1.2%,比起庞大收益来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经济利益与国家粮食安全孰轻孰重对于政治家而言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其中的要害是日本对于自身农业的未来展望非常悲观。据统计,目前日本农业人口仅为260.6万人,平均年龄竟高达65.8岁,必将使得未来日本精耕细作型农业模式走到尽头。以日本目前的农业生产率,要使种地收入能够与工业生产率可比,本国产的农产品价格早已经是天价,在农产品进口的压力下降价压力巨大,更关键的是日本已经没有年轻的农民了,日本农民平均年龄65.8岁的背后,就是再过10年这些人将达到75岁,对于农业生产这样的体力劳动是根本无法胜任的,日本年轻人根本就没有种地的,也不会种地,而种粮食的精耕细作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活和经验活。日本多山,农业机械化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也使得日本的大片农田受到影响,日本的东北部渔业受到影响,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日本农业的未来,日本的农业命脉在本土实际上已难以维持了。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日本可以把农业放到海外,在海外租地发展农业生产。然而,海外租地需要足够的军事实力做保障,更何况在粮食危机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FAO)近日报告称,人口快速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和水资源退化可能使世界更易遭受粮食安全威胁,并对到2050年养活全球人口构成挑战。
此外,要把粮食运输到日本离不开海运,海运离不开海军的保护。而在海上,没有谁能够与独霸天下的美国海军抗衡,所以要在海外建设自己的农业,就离不开美国海军的保护。如果这个也离不开美国,那么何不把整个粮食安全就交给美国呢?美国有广袤的耕地和廉价的农产品,农产品增产的余地也很大,因此就不难理解日本能够在此时开放农产品的决定。
日本的政治家不是傻瓜,但同样的农产品开放,却是中国所不能承受的,因为满足13亿人的粮食安全与满足日本1亿多人的粮食安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由此可见,这个所谓“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条件带有天然屏蔽中国的作用,对此,日本的政治家心知肚明。
美国最重要的控制:石油和粮食
TPP已明显成为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框架,其制度安排、规则制定、机制建设等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及政策,换言之,美国就是TPP的主导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