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顾海兵:摸清底细比刺激经济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6日 14:50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商 灏

  “刺激经济?没有必要。”国内研究宏观经济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先生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这样说。顾海兵还对当前官方公开的有关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提出质疑:为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做出正确判断,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这是正确判断中国经济所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顾海兵表示,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关注增长速度是否下滑,而是关注增长质量。不能简单地从一两个指标的变化来看经济是否回落或下滑了,并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不好。这并非是说速度不重要,而是说应该把质量与速度两者结合起来看。顾海兵还认为,正确判断中国经济所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失真的片面的统计数据将很难支撑学界研究,严重影响对国家经济真实情况的判断。而统计制度和方法上的滞后实在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软肋。

  “我坚持认为‘保增长’的提法有些草率”

  华夏时报: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业界有判断说,高速增长已在下行,甚至严重下滑。官方也非常担忧经济增速出现不断下滑的危险趋势,因而宏调政策正面临变数。您怎么看?

  顾海兵:为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做出正确判断,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这是正确判断中国经济所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国内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意见分歧,认识上同异并存。

   例如关于增长数量即增长速度,以及增长质量,一向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指标。实际上我们应更强调增长质量这个判断标准,但国内通常偏重于以经济增速来判断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则更倾向于将价格变动指数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此外,尤其是失业率的高低,在发达国家最受重视。而通胀率和失业率更是其衡量宏观经济两个很重要的指标,西方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两个指标的相加之和就等于痛苦指数。

  而在国内,正确衡量经济增长还应看到已经付出的环境质量方面的巨大成本,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成本仍在不断增长。此外更要看到经济增长造成的地区差异、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目前城乡差异已经达到1比3以上,而收入分配已严重不均的状态仍在不断扩大。这些都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关注增长速度是否下滑,而是关注增长质量。不能简单地从一两个指标的变化来看经济是否回落或下滑了,并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不好。这并非是说速度不重要,而是说应该把质量与速度两者结合起来看。

  华夏时报: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被很多学者解释为属于当今世界任何经济体都难以避免的经济发展的周期现象,并且世界经济的复杂因素影响到了中国经济。您是否也这样认为?

  顾海兵:是否一定属于10年周期现象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究竟是5年周期还是10年周期,学界对此判断不一。而关于周期的高峰低谷也是各有各的判断,很难确定。若按10年周期分析,则可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年进入下行期,但我认为和世界经济没有太大关系。虽然外贸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当我们分析中国外贸出口加工业的内涵就会发现,所谓“三来一补”仅是让中国赚了一个加工费,其产业链的两端并不在中国国内。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严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