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药监局长被判死刑的警示(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00:03 北京商报

  专家视角

  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

  “郑筱萸案件的判决,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后法学博士卓翔表示,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产品,郑筱萸案件让政府在药品监督上丢失了公信力,这是比经济损失更严重的问题。此外,对于国内药企进军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打击,国内整个药品产业都会受到牵连。

  郑筱萸的案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卓翔认为,我们应更加重视“政务公开”的必要性。药品监管程序不透明、决策过程暗箱操作,是造成药监局系列案件的重要原因。政务公开可以帮助政府建设一套有“超强纠错能力”的政策体系,使不正常的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另外,卓翔还支持在政府部门内部施行干部轮换制度。长期在同一个职位上,很容易形成“习惯势力”,权力寻租的成本会降低,贪污腐败的可能性加大。

  降低自由裁量空间

  “郑筱萸案件涉及官员的滥用职权,这和他们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有直接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对记者说。他建议,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应该尽可能的具体和明确,以此降低官员的自由裁量空间。“其实这样对官员本身也是一个保护。”何家弘还建议建立公众知情权的机制,让官员的执法公开处在公众的监督之下。

  现在对官员的打击主要是两个手段,“严查”和“严惩”。何家弘说,“严查”是更为重要的手段,能有效提高法律的威慑力。“现在很多官员腐败,都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被查的总是少数。”何家弘说,当做到“伸手必被捉”时,大部分官员才会更加严于律己。

  “杀一儆百”难除体制漏洞

  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浦志强就昨日的郑筱萸案判决结果对记者表示,郑筱萸案显然不是某些官员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个人问题。

  监管制度的漏洞,法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行政审批权力配置不科学、制约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也是郑筱萸案的“同谋”。

  “把一个体系所有问题都加到郑筱萸一个人身上‘问责’ 对郑筱萸不公平,‘杀一儆百’的做法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现状。”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