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整治传统陶瓷业 关停能否带来转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7日 10:27 新华 网
新华网广州5月7日电(“新华视点”记者车晓蕙、孔博)“佛山陶瓷”是珠三角乃至全国的一块金字招牌。然而,受环保、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及产业转型和升级压力影响,污染重、能耗高的传统产业成了当地政府整治的重点对象。 佛山市目前已列出详细时间表,全市400余家陶瓷企业三年内将只留几十家,今年就有上百家陶瓷企业被限期关闭、搬迁。为此,当地陶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震撼。 前年招商、去年投产、今年关闭 一位陶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过去在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办厂,2006年在地方政府的动员下搬到南海区狮山镇的官窑。当时考虑这里距离市区有三四十公里,不会受城市规划影响,因而投入6000多万元建了新厂。2007年4月,该厂通过了各方面验收投产,岂知刚过半年多就被列入关停企业名单,要求今年底前必须搬走或者关闭。 这位企业负责人痛心地说,一条陶瓷生产线的投资回报期在5年左右,有关部门不做前瞻性的产业指引,而是采用“骤死”方式进行产业调整,让企业无所适从,损失惨重。 陶瓷曾是佛山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陶瓷业在佛山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下降,仅占GDP的不足10%。与此同时,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也使这个传统优势产业面临重重压力。 2007年下半年,佛山市出台了《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的政府文件,提出对污染重、能耗高、安全生产和环保不达标的陶瓷生产企业采取治理、搬迁、关闭等措施,实现优化调整目标。 今年初,这个市陶瓷企业集中的南海区、顺德区、禅城区等相继确定了关停企业名单,计划年底前完成175家陶瓷企业的转移关停,占总数的50%。 节能减排压力大,资金链断裂风险高 记者采访中发现,佛山陶瓷企业界表示,理解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但实施办法不能简单粗暴。 佛山建辉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信辉说,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提出明确的环保标准,也没有跟企业协商,就公布了要关停的企业名单,这等于“杀死”企业。他认为,企业对节能减排政策是拥护的,只要有相应标准会努力做到。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想关就关,让企业没有喘息的机会。 记者在一份狮山镇政府文件中看到,这个镇对43家陶瓷企业设立了关停期限:2008年底前关停24家,2009年关停10家,2010年关停6家,仅保留3家企业。佛山有的区领导表示陶瓷企业一家不留。 关停名单一公布,企业骤然陷于困境。一位在顺德区乐从镇从事卫生洁具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说,经销商一听说关停企业名单,就不敢再进货了,这将导致一些陶瓷企业资金链断裂,现有的库存产品贬值、积压;不仅如此,企业与银行的债权债务以及对员工补偿也将成为难题。 市场规律须尊重,行政手段要适度 近日召开的“佛山陶瓷区域品牌与总部经济发展峰会”上,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表示,陶瓷产业升级和转移是环境逼出来的。随着广佛都市圈的加快发展,佛山的城市定位迅速提升,保留大量的陶瓷企业与城市不相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