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OPEC历史看OREC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当今世界正面临能源和粮食价格危机时,人们似乎更希望能有更多国际组织站出来,虽不见得能起什么拯救作用,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日益上涨的价格压力,让已呈现衰退迹象的世界经济得以喘息。但OPEC40多年的历史表明,企图通过控制供求关系来调整价格的想法根本无从实现,所以,OREC恐非解决粮食价格危机的好办法。

  ⊙田立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正酝酿组建一个类似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稻米输出国组织”(OREC)。消息一出就引起各方关注,在当今世界正面临能源和粮食价格危机时,人们似乎更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国际组织站出来,虽不见得能起到什么拯救作用,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日益上涨的价格压力,让已呈现衰退迹象的世界经济得以喘息。若真能如此,我们真是应该向这些组织致敬了。但是,类似组织的历史教训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类行为的前景,所谓温故知新,或许能让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美好愿望的最终归宿。

  世上第一个试图通过集体行为来控制某种物资价格的大规模国际组织就是著名的OPEC,1960年刚成立时,它的目的是通过控制石油价格来保证各成员国的利益。后来随着规模的膨胀,以及所控制的石油资源占全球比重越来越大,该组织不得不承担起调节世界油价的义务,而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初衷。也正是从这时起,OPEC扮演起了世界经济杠杆的角色:每当油价上涨阻碍世界经济发展时,OPEC就有“义务”增加石油产量来平抑价格;而当油价下跌损害产油国利益时,OPEC的义务则是减少石油产量,稳定油价。

  应该说,在OPEC成立的最初十年,它的目标基本上算实现了。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随之解体,世界经济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因为任何经济的健康运行客观上都需要一种即使是非强制性的货币本位制作为基础,这时人们发现,石油是取代黄金的最佳标的物,于是所谓的石油本位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步得到认可。也正是从这一时刻起,石油属性悄悄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导致了OPEC的迷茫和无力。

  既然石油与美元挂钩了,石油本位制建立了,那么石油就具备了资产的属性,这个属性对于石油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它的商品特性。由于资产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因此,OPEC的增产减产,充其量只能改变一下局部均衡,不会从总体上改变油价走势。OPEC才不得不承认它在影响油价方面的无力。OPEC秘书长艾尔·巴德里去年10月接受采访时承认:“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与供需无关。”这个表述重新界定了OPEC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