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需要明明白白的财政预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 01:2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如何使财政预算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维护好民生的需要?最核心的是加强预算信息的披露。有了充分的信息披露,有了经过民主选择后的预算,才会出现财政部门不断提倡而公众又一直期待的所谓“阳光财政”,才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王福重

  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为财政资金来自全民的纳税,作为纳税人,人们对于税收是期望回报的,这是他们的权力,财政资金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近的一则新闻是,有专家认为各级地方政府每年用于吃喝的费用高达3000亿元,远高于财政对于义务教育的支出。虽然有关部门的领导作了澄清,表示没有这么多。但究竟有多少财政资金用于大吃大喝,购买小汽车、公费旅游?却未告知。这凸显了财政信息披露不完备的严重。

  最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出台,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最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了将逐步向公众公布财政预算的细节的要求。这是一个好消息!

  监督财政资金的途径,主要是监督预算。预算就是财政收支的计划表,肇始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其初衷是限制国王滥用权力,挥霍资金,规定国王的每一笔花费都必须经过议会的批准。从那时起,财政从最初与王室的收支混为一体,逐渐发展成为公共财政,即提供公共物品的财政。而保证财政的公共性质,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设计。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教授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如同人们在市场上购买物品需要进行选择一样,使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物品,提供什么,提供多少,也同样需要进行选择。私人物品进行的是私人选择,不需要别人参与,而公共物品,涉及全民福利,必须进行集体选择,即公共选择,不能由个别人或者部分人说了算。公共选择就是保证财政公共性的核心。

  财政的本质在于提供公共物品,而不能提供私人物品。但是,由于路径依赖,时至今日,我国的财政支出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私人物品,如“经济建设支出”中的大部分以及对于国有企业的部分支出。同时,财政支出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如行政管理费支出过大,而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等民生性支出严重偏低。离真正公共财政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些问题,依着惯性下来,长久以来没有根本改观,原因就在于单单依靠财政部门的努力而没有外部的监督和推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