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研究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日前,全国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此前,也有不少人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
将有所回落。中国经济会进入低增长周期吗?
今年可谓中国经济的多事之秋。正当以“两防”(防通胀、防过热)措施给中国经济降温的时候,国内的雪灾、地震,外部的次贷危机与油价粮价上涨,不断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
这不禁让人想起1993年-1996年中国成功实施“软着陆”以后的情形。当时,中国经济增速已经由1992年的14.2%回落到1996年的10%,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突然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问题变得严峻起来。宏观调控的惯性加上外部冲击,使中国经济增速一路下滑,接下来的4年间,经济增长仅维持在7%至8%之间。
那么,这一幕会重演吗?2008年中国经济会出现拐点,并从此进入低增长周期吗?对此,需要具体地一层层地来分析。
首先,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要慎言出现拐点。
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从去年的11.9%回落到10%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出现拐点。拐点是指,经济走势出现一个大转折,且以后将一路下滑。应该说,过高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追求的是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快速发展。因此,经济增速从近12%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正是我们的目标。而此后经济出现一路下滑的可能性也并不大。这是因为: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0.4%,应该说,我国经济全年增速能够维持在10%以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数据,2008年与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也都将接近10%。二、从目前来看,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消费维持平稳,投资与出口的回落也都在预期和可控范围之内,经济基本面没有出现问题。三、尽管很多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冲击,使经济增速回落,但其中政府主动调控的因素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如果增速回落幅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政府仍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对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进行调整。四、今年是政府的换届年,各地政府有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投资扩张的冲动。明年是建国60周年、后年将举办世博会,这些都会成为推动经济上行的力量。因此,认为2008年是拐点、此后经济增速将会越来越低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当然,在控制通胀仍是当前主要任务、从紧还是主要方向的时候,注意审时度势,把握好调控力度,对于维持平稳较快增长局面也非常关键。
其次,未来经济增长将走向合理区间,而并非进入低增长周期。
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增长是粗放式的增长,是在压低要素价格、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取得的。这样的增长模式并不可持续。因此,今后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增长质量,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而所有这些,都可能使经济增速有所减缓。还有一些因素值得关注,如各类要素成本上升、资源能源价格调整、人民币升值等会加重企业负担;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来临;改革边际收益递减等。此外,过去5年全球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给中国经济增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期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下滑甚至衰退的风险。全球强劲增长的正向外部因素,在未来几年可能会消失。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将造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