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现了显著变化,出口增长速度逐月放慢。上半年,我国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6月份当月我国出口1215.3亿美元,增长17.6%。出口增长速度逐月放慢对我国宏观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应对进出口这一显著变化?就此,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
记者:你认为,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造成国民经济大幅度下滑?
李健: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利润率大幅下降。这其中既有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外贸政策调整累积效应的影响,也有美国经济下滑,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还有国际资源能源涨价,推动国内物价上涨、成本上升,以及国内货币政策从紧、流动资金不足的影响等。
经济界有些人认为,由于出口增长速度放慢,净出口减少,会造成GDP增长大幅度下滑。但是从以往几次经验看,出口增速下滑对GDP增长造成较大的影响,都是在出口出现了负增长或者是零增长时发生的。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出口增长逐月放慢,但是今年1至6月我国出口增长21.9%,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贸易顺差减少,但是GDP增长并没有因此回落几个百分点,仍然实现了10.4%的较快增长。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口产业利润空间将受到相当大的挤压,有些仅仅依靠加工成本低廉生存的企业可能会失去竞争力,被挤出出口市场,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主要出口产业因为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产业链已经形成,在国际上仍然具有较强优势,不可能轻易被替代,不可能大规模转移出去。许多企业将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优化贸易渠道,延伸价值链,把那些退出企业的订单抓到自己手里。这是一个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过程。
记者:近几年,国家调整外贸政策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健:近几年,为了缓解内外部经济不平衡问题,国家大幅度调整了外贸政策,降低或取消了"两高一资"商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退税,对部分资源性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收紧了加工贸易目录。与此同时,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美元累计升值已经超过20%,对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升值幅度估计也已经接近10%。这一系列调整对外贸发展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和健康的。因为我国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出口商品的卖价有所提高,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不断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缓解。人民币升值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长期以来具有优势的出口产业既是相当大的考验,也是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将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和商品改变过去单纯以低廉价格取胜的形象,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研发设计、品牌质量和综合服务占领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