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还真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19:23  《第一财经周刊》

  在这个黑色九月,一切就像1929年华尔街崩溃昨日重现。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生中经历金融危机这样的大事。我们生逢其时,既然逃避无用,不如在历史的大变革中乐观面对。

  文|CBN记者 崔鹏 黄运涛

  ClearBridge Advisors的CEO布赖恩·波斯内尔一定很想收回去年这个时间曾说过的话:“对那些想在今后3到5年中赚大钱的人来说,投资雷曼兄弟当属明智之举。”尽管最近一年中错得离谱的预测比比皆是,但这句一本正经的投资建议还是以压倒性优势成为笑话头条。

  波斯内尔并非一个愚蠢的投资客。实际上,在华尔街,几乎人人都知道雷曼兄弟是一只有九条命的猫。该公司的CEO富尔德在为雷曼兄弟效力的41年间,曾至少两次把这家银行从死亡线的边缘拉回来。在距离最近的1998年危机中,雷曼的股票大跌63%,但最后仍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这一次,富尔德也不打算认命—今年以来,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投行股票下跌已超过80%。“我只是想让我的人能幸存下来。”富尔德告诉身边的人。

  但富尔德随后拨出的一个电话几乎让他超越波斯内尔成为最尴尬的人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居然拨通了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的电话——在获悉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将拒绝救助雷曼兄弟后—富尔德把麦晋桁当成了救命稻草。

  这真的是根“稻草”。 事实上,麦晋桁的麻烦一点不比富尔德小。这个月,摩根士丹利的股票跌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眼下,麦晋桁自己还在满世界寻找买家。可想而知,这两家公司如果真的一本正经做起交易,简直就像两个醉鬼抱在一起走路。因此,对于富尔德“做笔交易”的建议,麦晋桁的答复很清醒:NO。

  9月14日晚间,救助无门的雷曼终于放弃努力,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同一个周末,美林公司CEO塞恩的运气就好多了。他在一个会议间悄悄抽身离席,拔通了美国银行CEO肯尼斯·刘易斯的电话。由于在地产和其他抵押贷款证券方面的投资失误,美林在过去一年冲减了超过460亿美元的资产。眼下,塞恩也正在寻找“稻草”。

  当塞恩在电话中试探性地询问刘易斯是否有兴趣收购美林时,他并不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找对了人。出乎塞恩的意料,后者答应见面。36小时后,美林和美国银行就每股29美元的收购价达成了一致,美国银行也将因此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集团。

  华尔街的历史就是在这个周末被轻易改写:雷曼破产,美林易主。算上今年3月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华尔街五大投行在短短几个月内消失了3家,而剩下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则被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从投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

  用苏格兰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固定收益策略师玛塔(T.J. Marta)的话来说,市场纷纷陷入混乱之中,就好像火势失去了控制。

  传说中的金融危机还真的来了,超出了所有乐观主义者的想象。

  随手翻翻全球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几乎每隔10年就光顾一次: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0年代的债务危机、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但这一次,按照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在他的救市演说中的说法,这次危机将可能和1929年的全球大危机相比较。

  很多人对经济危机的模糊印象正是来自于历史书上对1929年的描述。在那场危机中,美国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包括5000家银行,1/4的人口失业,GDP也下跌近一半。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在此影响下,欧洲金融体系受到沉重打击。贫困和失业在欧洲蔓延,极端右翼势力在欧洲掌权,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那场危机的随后几年中,总是有很多中年男人们每天早上都衣着整齐地走出家门,然后在街角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呆上整整一天,他们根本无法找到工作,然后在傍晚时分回到家中,告诉自己的妻子,今天工作真的很辛苦。

  猝不及防大概是所有危机的共性。仅仅在几年前,雷曼兄弟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在《巴伦周刊》评选2007年全球最佳CEO时,雷曼兄弟的富尔德高居第8位。还不到3年时间,这家公司就从明星变成了街边无人愿意接济的乞丐。

  次贷风暴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让整个华尔街亏损逾4000亿美元,超过7.5万名金融业人员失去了饭碗,有的机构甚至已公布了直到2009年的裁员计划。

  由于中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中国公司人亲密接触世界级的金融危机总不会那么彻底。但对那些被外资控制了金融系统的地区来说,金融危机多的像巴西队拿世界杯一样频繁。

  在这些地方,如果金融危机真的来了,储户最喜欢的活动是用锡或者铝的水杯来敲银行关闭的大铁门,那声音就像整个社区都在装修,失业者喜欢的活动是哄抢超市,而农民会把成群的奶牛赶到城市的街道上,让它们自己寻找食?物。

  4年前,44岁的美国公民纳撒尼尔·施德斯(Nathaniel Shields)借了一笔当时流行的“混合房贷”,在芝加哥郊外购置了一套四居室住宅。施德斯的贷款条件看似很优惠:30年的贷款期中,前两年为固定利率,其后转为可变利率。这让收入并不丰厚的施德斯的生活“看上去很美”。

  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中期开始,美联储开启了一个漫长的连续17次加息的程序,联邦基准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位开始不断拉升。2006年8月,贷款年利率由原来的6.6%涨到8.1%,又进而上涨到当前的9.6%。其间,施德斯不幸失业,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即便施德斯没有失业,也无力支付不断上涨的按揭。他忍痛在房前挂出“吉屋待售”的招牌。然而,此时的房地产市场早已陷入低迷,再好的房子也鲜有人问津。最后,他的房子只能等待被银行收回。面对这样的结局,施德斯多少有些欲哭无泪。

  眼下,房产被收走的美国家庭越来越多,平均每500个购房者中就有1个。城里的无家可归者渐渐多了起来,加州安大略市郊区出现了200多人的“帐篷城”。在美国,将有约220万个家庭像施德斯一样,面临丧失家宅之痛。他们的栖身之所已经或即将被银行、贷款公司收回。

  不但银行和金融机构遭受沉重打击,消费品制造商亦受池鱼之祸:无力按时支付房贷的人数稳步攀升,身处困境的美国消费者将会停止购买亚洲生产的汽车、电器和其它商品,从而损害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

  好了,打住!

  无论如何,美国最终还是从1929年走了过来。华尔街就是在这样一波又一波的危机中成长的,在这个金钱流淌的地方,很少有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一位冒险的交易天才就可能制造一场危机,例如1980年代垃圾债券的统治者迈克尔·米尔肯;几位诺贝尔获奖者也同样能引发危机—那家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每一次,外界都将这些事件描述成为“对华尔街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打击的金融事件。”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得逞。

  让我们重新回顾雷曼公司破产的那个时刻。没有人惊慌失措,很多人拿起手机开始告知自己的家人—尽管这可能是多余的。—大象开始互相鼓励。那些年轻的或者年级稍大的女士,开始和同事们拥抱。他们中的多数人确实已经赚了不少,但更多的人只是普通的员工。在英国,一位刚刚在头天庆祝自己找到一份好差事的姑娘,头天上班做的事情就是打包回家。

  他们中的多少人将重新寻找工作,有的则去念书,度假,总之,还没有听说有人做出过激的行为。这倒是让雷曼CEO的表现显得有些意思,62岁的富尔德据说大部分时间都窝在31层那套俯瞰曼哈顿中城的办公室里,由于担心员工愤怒不已,这家已经倒闭的公司还是增加了对他的安保措?施。

  于是,一位画家把一面巨大的富尔德画像放在了路边,供雷曼的员工在上面留言,留言满满当当。其中一名员工潦草地写道:好买卖,迪克。(一句粗话)。

  华尔街不缺精英—在这个时候,显得恰到好处。剩下的问题就是,谁来解决这些精英面临的问题。有的年代靠一位充满魅力的总统,有的年代靠一位睿智的美联储主席,或者干脆就是一家赫赫有名的财团主席。

  如今,这个任务落在了现任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的肩上,他将展开对美国的金融系统自上世纪193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整顿。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描述,从219年前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首次担任这一职务以来,财政部长的主要工作一直是为政府提供经济和财政政策方面的建议。但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鲍尔森就改写了财政部长的职责描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