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美国未来的真正问题在于美国是否能够确保并拓展自由的文明秩序
文 沃尔特·罗素·米德
自从冷战结束,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政策制定者和思想者一直在就美国的未来行程进行辩论。总体来说,有两种主要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美国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不可避免的衰落。另一些人则宣称,查尔斯·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在1990年描述的“单极”世界很可能持续下去,美国的力量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强大。
在海洋文明史的脉络中,这个争论显得太过突兀。衰落和持续的单极世界都是可能的未来;只是,这两者的可能都不大。
衰落论大致来源于这两种论点:关于文明兴衰的概论,或是关于美国和英国之间的类比,无论直言还是暗指。
支持衰落论的人从历史中总结,认为既然所有的文明都不可避免地衰落,而美国也不例外,不仅如此,美国的衰落已经开始。这是撒母耳·亨廷顿(Sam Huntington)在他所著《文明的冲突》最后一章指出的观点。类似的论点是:所有的大国都要衰落。美国是大国,所以美国必然衰落。
这些说法并非如有时人们所想的那样可靠,原因不仅在于证明某事物终有一天必然衰落跟证明就在衰落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
这些观点根植于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以及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这般思想者的著述,他们对于文明和历史的看法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要比如今应验的可能性大一些。
一百年甚至五十年前,中国看起来是文明(和大国)衰落的典型。今天还是这样吗?印度呢?它们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但都从挫折中恢复继续下去。有些文明的确衰落了;有些却从一次次危机中延续至今。目前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文明都是非常古老的,都经历了许多打击和许多严冬。伟大文明是不衰落的,它们被推着,经过各种境况不同寻常的组合之后,整个文明得以被推动,度过危机的极点。
衰落论者中一个常见的言论认为巨债和贸易赤字会导致美国经济的坍塌,因此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瓦解。这些人并非完全受到误导。美国经济的活力仍然是美国保持其全球地位的关键,任何对此活力的威胁都会潜在地形成对美国实力的致命打击。
但是债务——甚至很高层次的债务——跟经济活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
早在1850年,麦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在描述英格兰银行的根基时就作出有关国债与国家毁灭之关系的预言。150多年过去了,此类灾难的预言不绝于耳。至今,毁灭没有到来。
美国在整个十九世纪都是个债务国,美国并没有因此变得衰落,一百多年后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和富有得多。二战之后美国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高于六十年后。毁灭没有到来。
媒体在里根执政时期一而再再而三地预言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贸易赤字意味着毁灭就在眼前。结果?在1986年至2006年之间,美国经济经历了美国有史以来两段最长久的增长时期,其间只有短暂轻微的衰退。在1983年看来要超过美国经济的欧洲和日本在以后的岁月中焦急地学习,试图复制美国超乎寻常的成功。
也有人将当今的美国跟一百年前的英国相提并论。他们认为,就像英国最终被兴起的大国比如俄国、德国超过,美国会被亚洲的新兴超级大国抛在后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