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减税费三千亿给百姓带来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11:5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程刚

  一则《财政部研究个税起征点经济学家茅于轼建议8000元起》的报道,引发了网友持续热议。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赞成茅于轼的建议,但少数网友也表达了不同意见。“如果大家都不缴税了,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最好适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有更多的财力用来保护低工资群体和弱势群体。”一位来自陕西的网友这样说。

  随着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加深,国内减税呼声渐趋强烈。11月14日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时,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将减少税费3000多亿元,其中,明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减税额度将超过1200亿元。他同时透露,财政部目前正在研究个税起征点的问题。

  多数普通老百姓寄望于减税增加收入,一些专家则寄望于靠减税提振消费需求。但也有专家认为“减税并非万能”,减税给老百姓带来的未必就一定是“福利”。

  面对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风险,积极财政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但围绕减税力度是否足够、是否仍有进一步减税空间等问题,从民间到学术界,争论仍在继续。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多少合适

  “您认为个税起征点是否应提高?”一家调查网站11月17日推出的调查,3天内就吸引了1344位网友参与。62.8%的参与调查者认为个税起征点应该进一步提高。

  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网友中,有38.3%的人认为应该上调到2000元至5000元,有30.4%的人认为应该上调至5000元至8000元。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政策设计上应该是“重投资”与“重消费”并举。而要刺激消费,就需要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让利于民,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免购房者利息支出的所得税等。国务院已经公布的刺激经济的十项举措中,多数以基础设施即投资建设为主,对重工业和国有企业而言是“阳光”,却很难为轻工业和私营企业遮风挡雨。

  应该说,目前学界就提高个税起征点已基本没有分歧,争议的只是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幅度和政策效果。经济学家茅于轼主张提高至8000元,此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认为应该提高至5000元。

  “个人所得税方面,有人建议提高起征点到5000元,茅于轼建议8000元。(我)都赞成,关键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最新撰文说。

  但也有多位财税专家对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效果提出疑问。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还不如干脆取消征收个人所得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明确反对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他指出,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本来就不必缴纳个税,他们享受不到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任何好处。相反,低收入群体可能还会因为政府收入减少、开支能力相应减少而利益受损。

  他指出,由于收入越高的人消费意愿越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甚至8000元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也有限。

  刘尚希建议,从公平的角度,应该在调整个税起征点时应该综合考虑家庭负担,实现由目前的以个人为单位纳税向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转变。他认为,个税起征点究竟提高到多少合适,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由立法机关召开听证会,经法定程序最终确定。

  是否仍有减税空间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一减费举措将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约190亿元。加上自2008年9月1日起停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约170亿元,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减费措施可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360亿元。

  明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减税额度将超过1200亿元,成为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中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三项减免税费政策合计近1600亿元,再加上内外资所得税合一、暂停征收利息税、降低印花税并改为单边征收、房地产税费减免、增加出口退税、减少出口关税等,减税总额大约应在3000亿元以上了。”刘尚希说。

  不过,周其仁认为目前的减税力度仍嫌不够。“因为仅仅把投资活动的增值税率调低,在企业实际投资额大幅度减少的条件下,减税效果未必有估算的那么大。何况偏向投资的增值税减少,可能有歧视就业和消费的效果。”增值税转型改革减税额度占总减税费额度达40%以上。

  刘尚希也认为,眼下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增值税改革对刺激企业投资意愿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他指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取消重复征税,旨在为企业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减轻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对帮助企业减少亏损幅度、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无疑有相当帮助,也有助于保住部分就业机会。

  与周其仁不同的是,刘尚希认为目前的减税力度“已经不小”,继续减税的空间非常有限。

  财政部公布的“2007年全国财政总收入决算表”显示,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为 51321.78亿元,占GDP总量的20.8%。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8.9%。在各项税收中,占比5%左右及以上的有6类,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内增值税(占33.9%)、企业所得税(占19.2%)、营业税(占14.4%)、个人所得税(占7%)、印花税(占5%)、国内消费税(占4.8%)。

  迄今为止,增值税、印花税都均已下调。刘尚希认为,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内外资所得税合一,已大幅调低内资企业的税负,继续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迫切性已经不大。

  有学者撰文认为应该下调营业税。不过刘尚希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营业税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土地收入锐减的情况下,营业税收入减少对地方政府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此外,营业税调整涉及财税体制改革,难度较大。

  包括周其仁、沈明高在内的多位学者认为,应该扩大减税规模以刺激内需。就此政策目标而言,刘尚希认为仅靠减税不易达到,关键在于政府公共支出和减税的互相配合。如两者能良好互动,政府扩大在社保、医保、居住和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消费,再配合减税措施才能真正刺激内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